•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教育现代化之后教育技术装备的方向与思路

    教育现代化之后教育技术装备的方向与思路

    时间:2020-04-10 05:19: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引言

    教育技术装备对于教育教学起什么样的作用?或者说教育教学需要什么样的技术装备?这是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开展的前提,弄明白了这一点,才可以研究装备什么、如何装备、装备到何种程度为好。

    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应该做到三点:一是作为教学条件与设施,能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二是作为教育技术与手段,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三是作为学科建设与学校文化、特色教育的基础设施,能促进学校与教育的发展。

    教育技术装备作为一种技术条件与设施,并不总是被动的适应教育教学的需求。就像军事技术装备,改变着军事战略与战术一样,教育技术装备也同样改变着教育思想、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因此,教育技术装备一方面是实施课程的必要条件与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力。

    南京市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高举教育现代化的大旗,经过“普九”、“三新一亮”、“合格学校”、“教育现代化”等一系列的项目工程之后,在平均每年投入约1.8亿元,连续实施8年之后,中小学的教育装备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全市所有区县基本通过了省级区域教育现代化的验收。

    那么,这个现代化的程度如何准确与科学地给予评价呢,基本实施现代化之后,如何进一步地发展呢?

    一、南京教育技术装备中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从整体上分析,南京市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如果以省装备标准来评估,那么整体水平基本上对应于标准的二级水平。在城市区域中,大部分学校达到了二级标准以上,一类标准也占有相当的比例。农村学校基本上在二级标准左右和三级标准以上。

    但是,省教育技术装备的标准,只能是一个参照。由于标准的教条性、滞后性和静态化,用它来评估南京市的教育技术装备,实际上并不准确,甚至不切实际。分析南京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存在以下特点与问题:

    1.关于教学仪器与图书装备。

    教学仪器通常是指理科的实验教学仪器。一直被大家指责的是仪器的数量不足。但是,如果细心地去课堂教学中体验一下,仪器数量不足的批评就显得有些主观和教条了。不足的理由都是针对“三级”、“二级”标准来说的,而绝对不是指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

    真正缺乏或不足的是文科的教学仪器与教具。如果从课堂教学的实际出发,理科教学仪器的数量是比较充足的,能满足教学要求。但与教学的实际与教学改革的需求相比,理科仪器缺乏的是丰富性、实用性和先进性。也就是说,陈旧的仪器偏多,而新仪器不足。造成这个问题的根由,正是由于机械地执行了所谓的“标准”,以及达标的装备方法。而文科教学仪器与器材明显不足,包括历史地理学科、音乐美术体育类仪器与器材,科技类仪器与器材等。其原因既有“标准”的问题(缺乏有效的标准)和“标准”执行不力的问题(因为观念上讲到仪器就本能上认为是理科实验仪器),也有我们观念只重视理科实验仪器的问题和装备方法的问题。

    图书装备的问题,通常指出的也是数量不足。这个问题与教学仪器的问题一样。也是一个对机械执行“标准”与以“达标”为目的的装备方法而言的。图书更严重的问题不是数量而是质量。事实上,在现今的学校实际情况下,到底需要多少数量的图书才是最佳的和最实用的,并没有谁能分析清楚。而更现实的是图书的质量,包括图书的分类所占比例、图书的内涵质量。如今的装备方法,在确保图书的质量方面是有缺陷的。图书的装备标准是一个陈旧的、与现实严重脱节的教条。藏书量是一个过时的概念,流通量仅从图书馆的借阅情况来测算和评价也不符合信息时代的要求。网络阅读和图书的自我购置能力,对学校藏书量和阅读流通量这两个指标来说,具有巨大的冲击力。

    2.关于专用教室的装备。

    在基本实现现代化后,专用教室的建设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但仍有部分学校(主要是名校)不能达标。原因很简单,房子缺乏,因为越是名校,招生越多、教室越缺乏。认真审视专用教室的装备,其实依然是同一个问题。达标,作为一种评价标准,真的是合理的吗?对一室多用或是综合性专用教室,如果能切实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难道不是一种效益与效率的表现吗?

    专用教室的建设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效益问题与功能完备的问题。效益就是利用率与利用质量的总和。效益不高的核心原因有两个:一是它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需求(所承担的教学任务量,以及现实考试评价制度的制约);二是专用教室的功能实现所需耗材的缺乏(给了枪却不给子弹的装备政策)。

    至于专用教室的功能,实际上有许多被夸大了。当前通用技术专用教室就是功能被典型夸大的例子。一个学校要做好几个通用技术专用教室,无论是功能的实现需要还是学校的房子条件,无论是教学任务量还是管理工作量,都不需要每一个学校来建设那么多的通用技术专用教室。但是标准,却忽略了现实。

    利用学校有限的空间,把以功能实现而不是以形式实现作为专用教室评价的标准,那么,一室多用和一些外形不成为教室的空间,都可以利用起来。

    3.关于信息技术装备。

    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技术装备中投入最大的一项,而效益又是最小的(相对于投入而言)。这个问题的深层原因大部分是由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造成的,也就是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必须要交的学费。但到今天,这个学费已经交足了。下一步的装备应该是收获式的装备了。

    那么,信息技术的装备存在那些问题呢?

    一是品质或技术层次低,提升其应用能力存在困难。对于信息技术,其实标准的问题应当是最重要的,这里的标准不是有无的标准,而是功能实现、技术规范与和装备质量的标准。而恰恰我们没有这一类的标准。当时,学校的网络机房与校园网等信息技术装备项目,一些学校之间有天壤之别。

    二是应用平台与软件资源不够。硬件装备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但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及教学资源相应有欠缺。这种欠缺的根由有四个方面,即政策的缺陷、市场的发展水平、教师应用与创造力不足、学校对信息技术应用管理的能力不够。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基于信息技术平台上的各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教学方式,在我们这里还很少,学生充分应用网络与计算机来自主学习的机会与能力都很欠缺。

    三是体现信息技术最高境界的区域性网络化的水平太低。我们的资源与信息孤立性很强,而网络性很差。以学校为单位的建设方法和不同网络之间的技术差异,使得在网络平台建设上是各唱各的调。网络是必须在一定较大的区域里规划后才能建的,而我们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方法。这方面与公安、广电等系统有明显的差距。原因在何处呢?是装备政策和学校课程实施所需的结果。我们装备的立足点是满足课程的开设,而不是立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信息化。但这并不是错误,只是一个过程的必须而已。立足于学校与教育网络化的教学管理、教师培训、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课堂教学的应用、教研活动的开展、教师的评价等等,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还有较远的距离。所以,在完成以课程实施的装备任务后,我们必须转变思路,

    4.关于装备管理的问题。

    教育技术装备,绝对不是一个采购的简单化操作,它涵盖两个基本的技术要素:一是对教育教学的认知、理解与把握,包括教育教学内容、方式与对象等;二是对各类教育装备的产品和各类系统的技术、功能与质量(包括功能的质量与环保的质量)能够掌握。我们应该把二者进行“有效地对接”形成适合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装备方案。所以,装备管理是搞好装备的前提。

    装备管理的问题存在于三个方面:

    一是政策。装备的政策立足点,决定了装备工作的方向。装备立足于满足各类课程的开设,必然就会针对各个学科制定标准,然后依照标准去实施。这是装备的基本要求,但时间一长就会出现教条与机械,容易产生需求与标准的矛盾,反过来制约装备的发展。装备立足于学校的发展、教学实施与改革、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则就会依据学校的现实需求与发展需要,实现“一校一策”的装备策略与方法,就会既依据统一的标准,又不拘泥于统一的标准,不为达标而装备。前者,是当前我们的政策,后者是当前西方发达国家的装备政策。而面对我们的现实,现在正是需要将二者进行融合的时候了。

    二是方法。当前,把装备经费全部划到区县后的模式,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10年来,这种模式是对前面高度集中在市,导致统的太死的模式的反动,为装备推进教育现代化和解决一些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基本目标实现后,需要从整体上提升全市装备的质量与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应用水平,特别是数字化、网络化的教育技术水平来看,若完全是这种模式,就严重制约了今后的发展。要想统整全市,提升现代化的水平,必须将前面两种模式结合起来,加大全市统一规划和建设的力度,实现整体提升装备水平和实现区域教育高度信息化的目标。

    三是人。人的问题是核心,没有一支高素质的装备队伍,任何好的想法都会大打折扣。前些年,南京市装备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高,解决人员队伍的问题,重在加强管理方法上入手。实践证明,必须强化市一级的统筹力度与监管力度。实现这一目标,其方法有三种:第一是组建专家组,发挥专家组的技术力量;第二是加大执行政府采购政策的力度,创新政府采购的方法,通过采购提升装备的质量;第三是加大合同执行的监管力度与验收过程的管理,以及问题的问责或追究力度。

    二、今后几年,装备发展的方向与策略

    “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是南京市教育的发展目标,因此,教育技术装备应紧紧围绕教育发展的目标确立装备目标与装备方向。

    1.全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总体目标应分三个层面。

    第一层,全面优质,均衡发展。全面优质,指所有保障课程实施的各类装备项目按现有省颁“标准”二级与三级,进行优质化的补充,与正常的更新,控制所谓的“一级”标准实现。均衡发展是指各区县的发展水平达到相对平衡的水准,基本消除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平衡与差异。

    第二层,提升内涵,一校一品。在达到“三级”或“二级”标准之后,不再开展达标的任务。而是通过抓应用的绩效管理和提供优质的耗材,确保装备的效益提升。另一方面,通过学校自主发展的需求,增加本校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的教育装备项目,特别是以学科建设为导向的学科数字化装备和以促进学校的特色发展、优势发展的装备,真正把教育装备做成促进学校发展和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元素。

    第三层,统整共建,数字南京。在完成基础的信息技术装备任务后,全市统一规划,制定全市区域一体化的技术与质量标准,整合现有网络建设,围绕教育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围绕教师的专业成长,围绕学校的发展需求,分类、分级推出全市或区县级区域的共享互通的教育教学应用平台(包括网络、各类终端和软件),建成具有高质量的南京教育网络,真正实现南京教育的数字化。

    2.针对当前的现状,更新装备策略与思维方式。

    第一,要淡化达标意识,变以“达标”为装备指向的政策,为以“实用”为装备指向的政策。

    现行各类学科的装备标准只是一个基数与参考,它是对学科教学基本需要的条件要求。但是,学科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在实践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与需求,另一方面教育技术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这个发展速度胜过学科教学的发展。而标准一旦制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就很难及时修订,因而,标准就成为静态的、过时的,成为制约发展的一种落后的约束。因此,标准在基本达到后,就只能参考,不能作为一种装备的动力。

    装备的动力是什么?是学科教学改革和学科建设的需求,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引领,是学校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追求。(排版时单独提出)

    第二,要提升统整力度,变信息技术装备以学校为单位的思考方式,为以区域一体化的思考方式。

    教育教学需要优质资源,优质资源需要共享互通才有效益;教育教学需要合作与相互促进,合作与相互促进需要有高效优质的网络平台才能得以高效实现。以标准为目标,以学校个体需求为装备对象,在完成各类装备项目基本的达标之后,应思考基于网络与数字化应用平台的区域信息化装备。信息技术不能仅以“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为主体,应以区域一体化为主体,强调管理的统一、资源的共建共享和应用的丰富多样。

    第三,要强化学科建设,变以满足课程实施为目标的装备,以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和打造优势学科、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装备目标。

    目前,都是基于学生学习条件为目标的装备,因此,造成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重学生的学习条件装备,轻教师的教学环境装备;重教师的教学手段装备,轻教与学互动的平台装备。这体现在信息技术装备和办公条件方面。从2008年电子白板、课堂录播系统等工具与平台进入装备后,情况有所变化,但却没有明确体现在我们的观念与思想上。强化教师教学条件与平台的装备,要把装备作为加强学科建设、推进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促进教学管理革新作为装备理念。

    第四,要推动学校发展,变以被动满足学校教学需求的装备理念,以主动促进学校发展为装备理念。

    教育技术装备是一种生产力,是实现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与条件,也是学校发展的内容与内涵。作为教育教学与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教育技术装备在推进学校的特色教育发展、学校文化建设、优势学科建设、传统项目建设以及校本课程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第五,要提升装备内涵,变突击性的“达标”性装备方法,为常态化的装备方法。

    装备工作是一项有技术有内涵的专业化工作,装备部门必须成为专业化的权威性工作部门。因此,装备部门不能完全依靠行政提出的各类“工程”或“达标”要求来开展工作,要从自身的规律与内涵出发,研究如何开展工作,使自己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成为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教育教学的行家。■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

    相关热词搜索:教育技术装备现代化思路方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