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研训结合,梯队发展

    研训结合,梯队发展

    时间:2020-05-06 05:16:4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农村教师是中国教师不可低估的一支队伍,唤醒广大农村教师的发展自觉,实现教师的主动发展,让每一位农村教师的教育生涯焕发生命的活力,这是实现教育均衡的关键所在、突破之点。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01-011-2

    农村小学在小学总量中占有一定的比例。面对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农村小学教育急需快速发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由于各种原因,农村教师的发展存在着诸多现实问题:

    1.人力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小学首先是结构性缺编问题严重,有些学科甚至有无专业教师的现象。其次是骨干教师偏少。造成这种现象既有客观原因,如培养的骨干教师往城区调离,也有个人主动发展意识薄弱的原因。

    2.内在发展需求不强。由于地处农村,发展意愿相对不强:第一:教师在制定个人发展目标时,大多以职称评定为最重要的指标,一旦达成了自己的个人愿望,自身发展的需求就明显减弱。第二:信息相对封闭,教师视野相对比较狭小。第三:学校没有创造促进教师自主发展的环境。

    3.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学生能考出理想的分数是教学成功的最重要的标志,这一点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已深入人心。所以教师不愿参与研究活动,很怕学校有改革和活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心理品质有待完善。农村教师在工作中有很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奉献精神,但这些老师最缺乏的是自信,怀疑自己发展的能力和可能,因而没有了自己发展的主动意愿。少部分教师自信,思维活跃,但缺乏持之以恒的钻研精神,对教育教学工作不十分投入。大部分教师对改革的敏锐度不高,基本处于完成教学便了事的状态。

    5.专业素养和能力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学科教学的理念不清,分析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教学的能力不高,语言素养和表达艺术不强等。

    产生以上情况的原因有教师自身因素,同时更重要的是学校对教师的发展需求没有准确分析,自上而下传达的工作多,对教师在工作中出现的烦躁情绪,缺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学校缺乏梯队培养教师的意识和方法,没有关注教师的个性差异,给每个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还不够。如何激发教师主动发展的意愿,如何通过教师团队文化的构建来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学校发展,成了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重建理想,唤醒自主发展意识

    1.重塑师表形象。强化每周一教师例会的核心价值导向功能,通过教师讲坛、主题宣讲、事迹交流、专项活动等多种形式凸显学校“仁爱智慧,充满活力”的教师发展追求;落实教师师德规范要求,通过同行互评、学生、家长测评等多种形式,促进教师争先创优,不断进取;通过教师礼仪规范、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发展规划等的学习,进一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道德感和使命感,努力塑造具有“大爱心”、“大智慧”、“大胸怀”的新时代教师形象。

    2.激活发展内需。认真分析教师现状,制定并落实梯队教师培养规划。引导教师依据实际制定教师三年主动发展规划,激活发展内驱力,逐步形成主动发展的愿望。对不同梯队和不同学科的教师在不同阶段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尽量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3.形成教育理念。组织教师学习如“新基础教育”实验研究等丛书,以正确的理念指导实践研究,通过多种互动交流,开展引领式、案例式、沙龙式等学习活动,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4.体验教育幸福。建立平等对话制度,领导与教师、党员与教师结对、“师傅”与“徒弟”开展谈心交心活动。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咨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积极推广优秀教师的成功经验,让教师在自身成长和学生发展的过程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和幸福;进一步协调责任人与合作者的关系,着力打造优秀团队,让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分享成功的快乐;建立新的评价机制,实行多元化教师评价制度,激励教师挖掘潜质,实现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

    二、注重差异,实施梯队分层发展

    教师成长的过程是一个逐层递进、动态生成的过程,因而,教师的培养也必须遵循这样一个过程。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的实际,我们的培养计划也是分三个层次进行。

    1.为成长型教师架梯子

    一是建立“师徒结对”制度,实行“青蓝”工程,促成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学科教师中选定重点培养对象与校内骨干教师结对。定期由师傅深入课堂进行课堂诊断。目标是:新教师一年入门,两年上路,三年过关,五年成才,形成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竞赛和培训活动,通过针对性培养,使这批教师在师傅的引领下,掌握“六会”,即“会备课、会上课、会说课、会听课、会评课、会编一份合格的试卷”,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基本素质。

    三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学校的青年教师结为“新教师”共同体,共同体成员定期交流研讨,相互促进,共同成长。教师每学期至少研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开放一节汇报课;每月研读一本教学杂志;坚持写教育教学反思随笔。

    四是考核评价,促使新教师发展。为更好地了解新教师工作情况,促进其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岗位,有效提高师德素养、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学校专项制定方案,对成长型教师组织进行学期考核。

    2.给骨干型教师压担子

    根据我校实际,学校制定了《骨干教师评选与考核办法》,骨干教师必须职业道德高尚,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理念先进,知识结构完善,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教学成绩突出。为让这支队伍先行发展,从而以点带面,学校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创造一切机会,支持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深造学习。

    二是明确任务要求,促使骨干教师向“科研型”“专业型”发展。骨干型教师每学期必须开放示范课;主持课题研究;坚持写教育教学论文、案例,并且带好1—2名青年教师。

    三是成立学校内外“骨干教师”共同体,发挥团队的力量,使各位教师在团队的感召下,在交流中相互促进,在促进中共同发展。

    3.为“经验型”教师铺路子

    农村小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年龄一般偏大,他们有多年的教学经验,为实现他们的发展,学校采取的策略是:

    对敬业精神强、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经验型”教师,学校以他们为榜样,树立典型,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特别是一些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丰富的中老年教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宝贵财富,要有意识地安排他们介绍经验,对青年教师进行具体的指导。这样做,在提升他们的成就感的同时,也会带动其他教师迎头赶上。

    对课堂教学较为薄弱的教师,我们主要是以“课例研究”为依托,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例如:围绕相同的一节课组织专题研究。最后,集体同备这一节课。通过这样的形式,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提升对教材的把握能力。

    三、丰富载体,创设多样研训平台

    1.推进学习,确立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学校每年投入2万元以上购置教师学习用书,鼓励教师自主学习,做好读书笔记;创设条件让教师外出学习,拓宽教育视野。

    2.以课例为依托,开展教学实践研究

    (1)以教研组建设为抓手,增强教师研究意识。加强教研组建设,实现在“成事”中“成人”。重点加强四项工作:一是做好教研组建设规划的制定,教研组成员全员参与,梳理问题,分析优势,明确目标,确定措施,认真落实。二是强化教研组长第一责任人意识,充分发挥核心作用,引领教师逐步进入专题性研究。三是创新教研组活动模式,采用“前移后续”的方式,让教师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不断提升研究能力。四是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研究创新的工作意识、尊重和谐的团队氛围。研讨从公开课展示走向主题研讨,教师从观摩走向参与,讨论从按序走向互动,逐步进入个人日常研究与教研组研讨的互动。

    (2)以课堂教学研究为核心,提升教师研究能力。转变备课思维方式。重点加强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和“交往互动课堂的活动设计”的研究,加强对备课组长的培训和备课组活动的调研指导,开展“有效备课大家谈”等沙龙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落实“课型研究”。引导教师从“课型研究”入手,不断清晰各种课型的内在逻辑和独特的育人价值,总结思考不同年段在课型教学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策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开展“小课题”研究。针对日常教学中“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各学科根据学校主课题分别确立分阶段的研究专题,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加强校本培训,将重点放在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上,从学科知识、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练习设计与讲评等方面,采用分学科分类辅导、教研组讨论、考核、评讲、修改、评选等方式,实施系列化的培训,努力为教师提供适切的服务。

    3.依托网络平台,拓宽教研时空

    以制度为保障、以活动为载体、以交流为手段,把博客撰写作为业务考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章荐读、教研互动、资源推荐等多种形式丰富教研形式,构建一个有生命力的,能够长期发展的博客交流平台,促进全校教师的成长和共同发展。

    四、成果积聚,展示教师成长风采

    1.建立优秀教学设计库。我们鼓励教师把优秀的教学设计收集起来,建立优秀案例库供全体老师共享。优秀教学设计的来源是多渠道的,可以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设计,也可以是名师的教学设计,还可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收集到的他人的优秀教学设计或整理的课堂实录。每学期要求每个老师至少上传2篇优秀教学设计,而且要保证有1篇以上是自己设计的。并鼓励教师多写教学案例,经常开展反思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并逐步养成习惯。

    2.建立成果资源库。学校把学习研究取得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汇编成册,不断引领教师深入实践。《研究成果手册》分别从设计、研究、成长这几个篇章来反映我们教师团队在这些日子走过的路,期望教师们能在这些朴素的个人经验中受到启示,找到研究的方向和路径,继续为教师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和活力。同时鼓励教师个人进行收集整理,形成研究成果集。

    3.建立精品视频库。收集经典视频案例,逐步充实资源库,供老师学习、借鉴和交流。

    相关热词搜索:梯队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