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关于实现黔西南州新型工业发展新跨越的思考

    关于实现黔西南州新型工业发展新跨越的思考

    时间:2020-05-20 05:15:3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正在开展的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州委已作出决定,以“科学发展,促进跨越”为全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强力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所谓历史性跨越,就是从一个历史阶段向另一个历史阶段的跨越,即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向集约型、科技型的发展阶段的跨越。由此理解:跨越是一个阶段性的目标,是一个历史性的台阶。为此,作为我们黔西南这样“两欠”地区,究竟应该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来实现“科学发展,促进跨越”的目标呢?笔者认为:最佳捷径就是要努力实现我州新型工业发展的新跨越,从而才能实现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才能尽快实现我州新型工业发展的新跨越呢?笔者在学习实践活动中作了如下思考:

    一、科学认识“新”的内涵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均提出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这是党中央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的经验教训,顺应世界科技经济发展大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正确理解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实质,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型工业的发展方向,并采取符合黔西南实际的策略和措施。

    当前,由于对新型工业化的认识不尽一致:一些同志把新型工业化等同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等,认为像黔西南这样“两欠”地区缺乏发展的基础,对新型工业化有畏难情绪;另一些同志则认为,新型工业化就是打压现在的资源型原材料工业生产体系,呼吁大搞新材料、发展装备制造业,高喊只要高税收、高效益的工业等等。其实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新型工业化只是对生产条件简陋、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忽视人类健康和安全的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否定,绝不是对工业产业自身的否定。

    我们知道: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是“提高科技含量,增加经济效益,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它的“新”是相对于发达国家、发达地区以往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和我们过去的工业化程度而言的,它并非排斥传统工业产业,而是“新”在如何按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努力创造条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才对。在传统工业化进程中,由于许多边缘学科和配套技术尚未建立和完善,对传统工业的改造和提升几乎无从谈起,而当今世界和我国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为我们这样的“两欠”地区正在推进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环境,从而使我们加快改造传统工业产业,利用我州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已成为可能、并将变为现实。

    因此,我们在发展新型工业的过程中,开发新产品,上新项目是“新”;对现有的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生产和装备水平,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效益是“新”;在工业行业企业间实施循环生产、清洁生产也是“新”;按照循环经济模式将一产、二产、三产协同发展更是“新”。新型工业化没有那么高不可攀,它虽然有其特征要求,但同样符合事物发展起步、提升、完善的普遍规律。无论是工业发展比较成熟的地区、产业或企业。还是基础较弱的“两欠”地区、产业或企业,都能顺应工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实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从传统工业迈向新型工业的跨越。

    二、正确处理量和质的关系

    黔西南州自“望漠会议”实现转折、特别是近两年高度重视工业以来,工业经济呈现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2008年,全州工业总产值实现220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15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6.43亿元,实现利税22.64亿元,在2002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随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三次产业结构去年首次实现了二三一的结构比例,即二产达43%,三产达34%,一产为23%。上述数字充分显现了全州工业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州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很少,而且主要是煤炭等矿产资源的粗放开采。我们知道,无论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理论还是实践经验来看,要实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都必须在工业总量上有显著提高,首先,必须实现“量”的集累,从而才能最终实现跨越。

    认真分析全州当前经济形势,就会发现全州工业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从宏观环境上看,正在蔓延的国际次贷金融危机,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州内中小企业的良性发展,原材料价格波动较大,工业品需求疲软,中小企业融资抵押担保难等等,导致了工业企业扩大再生产的积极性不高,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产业结构上看,“重工业不重,轻工业太轻”的问题突出,工业门类残缺现象严重,现有的工业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链难于延伸,导致了工业企业循环发展难度较大,工业发展门路不宽。从州内环境上看,全州工业经济增长方式还较粗放,煤炭、冶金、化工、建材、医药等主导产业总体工艺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黄金、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的开发有待进一步规范;“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等问题突出,导致工业企业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成本加大,工业发展有待转轨。

    由此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工业,又不能简单追求“量”的增加,必须同时注重“质”的提高。也就是说,黔西南州在“科学发展,促进跨越”的过程中发展的工业,不是传统工业化模式的工业,而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才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

    三、重在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灵魂。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其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经济活动,以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循环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无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它是一个从资源一产品—废弃物一一再利用的循环过程,要求在产品设计、生产、消费、回收再利用的各个环节,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污染物的最小化排放甚至零排放。循环经济不仅意味着变污染的被动治理为主动预防,变资源的一次性消费为综合利用、循环利用和产业的延伸配套,有利于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可见,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是对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运行的重大革新,它几乎覆盖了新型工业化的基本内涵,较好地兼顾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既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又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出路;循环经济既是开启新型工业化之门的金钥匙,又是检验新型工业化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循环经济同样受基本经济规律的支配,离开循环谈经济,走不出粗放的发展模式,离开经济搞循环,循环之路也不会长远。因此,无论是从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

    本或是提升经济效益的需要出发,还是对减少污染,降低能耗,完成节能减排的硬任务来看,越是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越需要搞循环;越是资源型、规模大的行业,越需要搞循环;越是工业大发展,越需要搞循环。这就是“科学发展,促进跨越”的有效途径。

    为此,应结合黔西南的州情实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在实践中坚持“三个转变”,抓好“五个突破”,强力推进全州新型工业化进程。

    所谓“三个转变”:一是在发展思路上,要从过去主要依托矿产资源开采来发展工业,逐步向依托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与加工来发展工业转变。我州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和开采的有色金属矿产达30多种。其中煤、金、锑的储量均居全省之首,但目前仍还处于粗放型开采阶段,特别是近期受市场容量和环境条件的限制,简单依靠开发矿产资源既不能满足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需要,也不利益全州工业可持续发展。若能将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加工,工业发展与农产加工,工业与生物资源开发。工业与旅游业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黔西南州丰富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农业特色资源就能为工业发展提供新的更大平台,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更有利全州三次产业结构的良性互动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二是在发展模式上,要从各县市以行政区域为立足点思考发展县域经济,向立足更高层面,加强区域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来发展区域经济转变。长期以来,各县、市(含顶效开发区)为壮大自身的经济实力,积极发展工业并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但由于发展条件的相似性,部分相邻县域之间为争引同一项目而比拼“优惠政策”,牺牲了一些应得利益,加大了项目成本,造成了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甚至出现降低环保要求,选址不尽合理、互相制肘等现象,影响了全州工业项目的科学布局和协调发展。要改变这些弊端,必须由州级统筹并引导县市(开发区)选择区域协同发展模式。

    具体地讲:一要实行“县域特色县域自主”的办法。凡以独有、稀有资源为依托,不宜不能异地发展的项目、产业和已具一定规模的专业园区、工业小区,主要由各县市(开发区)自主发展。二要实行“重大优势州级统筹”的办法。对投资大、带动强、辐射广、以及资源共有性强或资源、区位等条件互补性强,需借地、借势发展的项目,由州级整合考虑,注重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利益分享,鼓励和引导各县市(开发区)大力发展“非地经济”,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优势,有效避免无序竞争。

    三是在发展手段上,要从追求企业的个体发展,向注重集聚产业集群、企业集团的发展转变。随着市场体制不断完善,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孤立企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于是出现了围绕某一特定产业,大量密切联系的企业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这就是产业集群,与此相联的企业之间形成股份合作,从而产生了企业集团。产业集群和企业集团在发达国家早已十分普遍,目前已成为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并逐步成为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的首选模式。为此,作为我州这样的西部地区,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产业转移的机遇,创新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尽快改造我州相对落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体地讲:就是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兴安兴半小时经济圈”,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力争经过5至10年的努力,使“兴安兴半小时经济圈”成为全州工业产业的增长极。同时要按照资源禀赋的原则。加快推进贞丰、晴隆、普安矿产资源,水能资源经济带的开发;加快推进册亨、望漠生物资源、农业特色资源的开发,尽快形成全州各大区域板块之间梯次推进,协调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所谓“五个突破”:一是要在做大做强煤炭工业、冶金工业上取得突破。要加大对实施原煤规模化开采的力度,力争近年内全州年均煤炭开采量越过2000万吨大关,并注重抓好就近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的相关工作;着力抓好黄金、铁合金、富锰渣等项目和企业的升级改造,搞好产品精深加工,努力创造条件开发黄金工艺品,积极开拓黄金市场,以形成产业链及“产工销”一条龙的黄金市场体系。

    二是要在发展水火互济的能源工业上取得突破。要进一步抢抓“西电东送’:的战略机遇,进一步推进南北盘江水能资源的深度开发建设;与此同时,要尽快启动建设兴义火电厂,加快推进普安火电厂的相关工作,着手研究论证并积极申报兴仁火电厂、晴隆火电厂等可上火电项目,力争及早立项建设。我州的煤炭资源如此丰富,水资源条件如此优越,与我州相邻的盘县和富源县都能上几个火电厂,为什么我州就只能上一个“兴义火电厂”呢?其它有条件的县为什么就不能上火电项目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就应该尽快上。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做大全州的电网供变电容量,有效增强抗灾能力和不断提高供电的可靠性,为全州的其他工业特别是重化工、煤化工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要在做大做强化工产业上实现突破。目前,我州以化肥、电石等产品为代表的重化工工业已经有了良好基础,要着力巩固提升,延伸产业链,提高增加值,打造系业产品,形成规模效应,努力做大做强;以煤焦油等为代表的煤化工工业正在启动建设,发展前景十分看好,市场空间相对较大,要进一步抢抓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扩内需,促增长”的投资建设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启动建设“威舍、万屯、青山、巴玲”等煤化工基地,注重打好基础,引进项目,加快建设;与此同时,还应清醒地看到我州发展盐化工工业有一定的潜力,要着手研究论证,储备项目,规划基地,创造条件,引资建设,切实将化工工业建成我州的又一新兴工业产业支柱。

    四是要在改造做强建材产业上取得突破。全州现有水泥生产企业10多家,其中也还有一些采用传统的立窑生产工艺。要尽快围绕提高质量,保护环境,淘汰落后,综合利用的目标要求,以节约能源资源,消纳固体废弃物,保护生态环境和提高产品档次为重点,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旋窑水泥;同时注重发展以水泥为原料的相关建材产品,重点围绕铁合金、富锰废渣、脱硫石膏和即将上马的火电厂产生的粉煤灰等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大力发展节能环保型建筑材料以及特色石材、绿色装饰装修材料等等,以不断延伸产业链,切实做大做强我州的建材产业。

    五是要在开发生物资源,加快发展以特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产品为重点的特色产业上取得突破。要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建设农产品基地,深度开发农业资源,重点发展烤烟、木制品、精制茶、肉制品、果制品,因地制宜发展粮油、畜类、禽类、羽绒加工;积极研制民族民间旅游产品,大力宏扬民间文化,着力开发民间工艺品,研发壮大白酒产业;注重中药材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规划扶持一批GAP规范要求的优质中药材基地,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引进一批有实力的医药生产企业,重点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药和保健品,做大做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制药企业,切实夯实我州的轻工业基础。

    责任编辑:郭渐翔

    相关热词搜索:黔西南工业发展思考新跨越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