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不平等的童年】 不平等的童年免费阅读

    【不平等的童年】 不平等的童年免费阅读

    时间:2019-02-06 05:32: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家庭教育是常青藤式(对话式、互动式)的,还是满堂灌式的,对孩子的未来影响巨大。最近十几年,美国高等教育日益普及。许多劳动阶层的子弟,也纷纷进大学读书,成为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但是,他们进大学后,许多人无法适应大学的生活,表现明显不如父母是大学生的中高产阶层子弟,日后的事业也不甚成功。其实,劳动阶层子弟学业表现不佳的现象几十年前就被注意到了。对此,美国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证据,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劳动阶层的家教偏向于权威式的、更多地使用体罚和命令,中产阶层的家教则更接近我所谓的“常青藤原则”:讲究说理、在具体环境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原则来指导具体的行为。
      早在1936年,Melvin Kohn的研究就总结出这两个阶层在教育孩子时不同的价值取向:劳动阶层更注重孩子态度上的恭敬,中产阶层则注意培养孩子内化的行为准则。1983年人类学家Shirley Brice Heath则有更为精细的描述:劳动阶层和中产阶层一样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花时间给孩子读书。但在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中产阶层父母在给孩子读故事时,鼓励孩子问问题,并通过问题帮助孩子探究故事的内在含义。这是典型的讨论班式的常青藤教育。劳动阶层的父母,对孩子则很少提问和解释,而更多地用直接的指令,比如“别碰那把刀子!”在小学头三年级,劳动阶层的孩子表现还相当不错:他们能完成阅读训练,能安静地坐在教室里很长时间。但是,一旦老师问他们“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如果你是故事中的孩子,你会怎么做?”这些孩子经常就会耸耸肩,说不知道。中产阶级的孩子面对同样的问题,不仅轻松自如,而且显示了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美国的社会学家Annette Lareau几年前深入这两个阶层的家庭进行了实地观察,出版了《不平等的童年》一书,进一步证实了前辈的结论。她发现,劳动阶层的家长对孩子指令比较多:干这个,不能干那个,简单明了,规矩严格。他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一般很懂礼貌,行为有一定之规,但习惯于服从,不善争辩。到了中高产阶层的家庭,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家长对孩子要宠得多,对孩子绝不轻易说“不”。孩子如果要干一件家长所不容许的事情,家长会耐心地启发、商量,说服他放弃,有时甚至不得不“谈判”、达成协议。这样,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就非常平等。有时家长为了孩子,不得不自我约束。比如,你不让孩子吃甜食,自己也不能吃,以身作则。否则,孩子会说“为什么你吃不让我吃?”你讲不出理来,就没有理由阻止孩子干他想干的事情。也就是说,大人更注重让孩子理解行为背后的准则;而这种准则对任何人都应该适用。
      这种平等的关系,使孩子从小就有一种讨论的习惯,培养了他们把具体的事务归纳成抽象原则、或者将抽象原则运用于具体事务的能力,构成了常青藤教育的基础。从三四岁开始,孩子和父母有分歧,大家就开始磋商甚至讨价还价。从表面上看,在这种家庭中父母毫无权威,甚至连买哪个玩具都要和孩子商量后才决定。不过,这样养大的孩子,一般比较自信,敢于为自己的利益去据理力争,习惯于提问题、独立思考、辩论。当然,由于从小不唯父母是听,他们更有所谓“批判性思维”。他们日后上了学,在课堂上也比较出众。毕业就职,更会和各种社会组织打交道。我在耶鲁读书时当助教,主持过一些讨论班。那些学生多属于这种类型。他们常常不等你讲完就打断你的话,然后又是提问,又是讨论,甚至直接对你进行反驳,主意比谁都大。这样一堂课下来,大家对一个问题从各种角度都进行了讨论,不仅对所学内容消化充分,而且发现了许多新见和老师或者课本的疏忽的问题。后来到萨福克大学教书,学生主要是劳动阶层子弟。简直就是换了个天地。这些学生总是你讲什么他听什么,很少有人提问。有的人一说话就发慌,连个简单的句子都讲不完整。有一次学生考试一塌糊涂,我在课堂上问他们:“你们都懂了吗?”底下一片沉默。于是我又说:“你们如果都懂了,就不应该在考试中出那么多错误。如果不懂,就应该提问。”底下还是一片沉默。后来我干脆问一个学生问题。他答不上来。我问他懂了吗,他只好说不懂。我再追问:“既然不懂,为什么不问?”他傻傻地看着我,满脸木然。
      想想看,这样的学生毕业后成为白领,到公司里开会、讨论企业战略,如果还是在那里一言不发,人家凭什么雇他呢?再想想那些耶鲁的学生,一开会就滔滔不绝,十分钟讲了五六点意见,使在座的深受启发,这样怎么可能不成功呢?■
      【敬敏荐自《一岁就上常青藤》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不平等童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