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_其实,《西游记》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

    发生在你身边的故事_其实,《西游记》的故事每天都发生在你身边

    时间:2019-02-08 05:38: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北京人,编辑、作家。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曾为某国企计算机工程师,现就职于某出版社。在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随笔、杂文、小说、书评等数十篇。于2007年6月在东方出版社出版《看罢西游不成精》一书,曾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连续广播,并被《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青年文摘》、《北京晚报》等近百家媒体报道、连载或选登。书后所附“妙语49”更是被网友广为传诵。
      
      写《看罢西游不成精》的起因,说来很偶然。我儿子四五岁的时候,特别迷《西游记》,先是看动画片,然后是听孙敬修的磁带,而且还缠着我给他讲《西游记》里的故事。小说《西游记》我是很早以前看的,很多情节早已记不清楚,所以只好把藏在书柜顶层的这套书又翻出来,一边看一边给他讲,一边给他讲一边就联想到自己身边和当今社会上的一些琐事儿。忽然发现,怎么和《西游记》里说的那么像呀?渐渐觉得西游记里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发生在我们身边。后来和几位朋友聊天,说到现实中的一些事情,我就和《西游记》联系了起来。朋友听后哈哈大笑,竟然鼓动我把这些信口开河的东西写下来,供更多的人茶余饭后解闷儿。于是才为此敲击键盘。
      关于传统文化。近一两年来,以百家讲坛为素材的一大批书带动了图书市场一股“国学热”,以至于很多书店把“国学”作为一个流行主题专门码成了书堆。任何事物的流行,都是和社会大背景分不开的,《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也罢,于丹的《论语心得》也罢,其实很多观点都是以前发表过的。为什么之前没有火,偏偏这个时候火了呢?看来火的不是观点本身,而是潜在的社会文化大背景下的社会需要。
      人,是应该有根的,没有根就站不住,立不稳,像树一样。作为一个现代中国人,传统文化就是他思想的根。现在的所谓“国学热”,其实就是一种思想上的寻根现象。它意味着人们开始通过梳理过去,审视现在,思索未来。
      在经历了太多的浮躁和困惑之后,人们需要找回自己。这时,人们忽然发现,原来引进的东西不一定就是自己所需要的营养,原来“众里寻她千百度”的东西可能就隐藏在自己灵魂的最深处。
      关于学术。有人认为现在这些新解读不够学术。我认为,这其实无所谓。因为对于大多数普通读者而言,并不需要考据历史或经典本身,而是需要通过阅读来了解自己的心,来了解影响自己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心灵深处的东西。先贤们的经典,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是这些经典规定了中国人所具有的人性。不认识字的老农如是,留洋的海归也如是。
      同时,我觉得,传统文化的精髓应该是清新的,纯真的,接近于人的本性的。应该让传统文化走近现代人的生活,赋予其时代气息。换句话说就是让现代人能听得懂,并产生共鸣,这样的传统文化才有鲜活的生命力,才能够再传下去。如果一讲传统文化就先穿上一件现在谁也不穿的衣服,讲一些谁也不说的言辞,那其实是对传统文化的阉割。真正的学术,应该像阳光一样,照亮大多数现代人的平凡生活。
      《看罢西游不成精》大致可以包括我读《西游记》的心得、感悟和联想。书评家黄集伟先生说:“其心得的部分深入到了这部‘闹现代人剧’里隐蔽的悲剧的部分,其感悟的部分详析了这部‘寓言’的繁多细节褶皱里的微言大义,其联想的部分时空被重新编织,让读者想到现在、当下或眼前……”我觉得评价得有点高了。其实,我只是觉得,这部表面上虚幻的神话故事,字缝里却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西游记》的故事,其实每天都在发生。它是成人用心灵能体验到并深以为然的现实生活,引用《西游记》里的一句佛经――真实不虚。不仅是五百年前的现实,而且是今天的现实。因为很多人性的、社会性的东西,是穿越时空的。
      至于我的这一系列以《西游记》为背景的文字能不能算做是杂文?我不知道。但我认为,杂文应该是生动的、鲜活的,应该是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映。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它应该“像匕首,像投枪”。记得一位网友读了《看罢西游不成精》之后,在我的博客里留言道:“这是一本用真话写成的书。”看罢甚慰。

    相关热词搜索:西游记每天都身边发生在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