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时间畸变:鲁迅小说创作的叙事艺术|鲁迅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时间畸变:鲁迅小说创作的叙事艺术|鲁迅经典名言名句大全

    时间:2019-02-11 05:39: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鲁迅的小说突破了传统小说在叙事时间上的线性模式,极力彰显人的心理时间,通过各种叙事方法的运用造成时间畸变,形成一种立体多维的时间模式,呈现出鲜明的审美艺术风格。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叙事时间 变形 艺术效果
      
      叙事是时间的艺术,英国小说家伊丽莎白・鲍温说过“时间是小说的一个重要部分。我认为时间同故事和人物有同等重要的价值,凡是我能想到的真正懂得或者本能地懂得小说技巧的作家,很少有人不对时间因素加以戏剧性地利用”①。任何一种叙事的实质其实就是叙事时间对故事时间的一种畸变,故事顺序的先后安排、叙述节奏的快慢取舍、情节故事的跌宕起伏往往都取决于时间的变化。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对时间概念的理解和运用上的不同,传统小说通常采用常规的时间组织故事,重视线性情节的建构,现代小说则往往打破常规,运用“闪回”、“倒叙”、“预期”、“预叙”等 “错时”形式,将叙述者的叙事时间与故事时间错综复杂地组合在一起,有意造成时间参照地扭曲,从而增加小说文本的容量和表现复杂的意蕴。作为中国新文坛创造新形式的先锋,鲁迅“《呐喊》里的十多篇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②,他的小说创作对叙事时间的运用与驾驭也呈现出鲜明的现代风格。
      
      一、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的暗合
      法国的柏格桑将时间按其性质的不同分为两大类,一是空间时间,一是心理时间。他把传统的时间称为空间时间,也即用空间的固定概念来说明时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依次延伸,空间时间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时间,它不受人的主观意识的影响。心理时间是一个人的心理感觉的时间,是对过去、现在和将来时间的互相渗透,它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体现。柏格桑认为人在心理深处从来没有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界线。空间时间强调客观性,心理时间强调主观性,两者似乎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而鲁迅的小说却将两者很好地融会在一起,他的小说打破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时间偏重于尊重时间的客观性的定势,同时也摒弃了一般作家着重对故事的完整性与曲折有趣的追求,他更加注重对人物情绪、心理的表现,特别是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特殊心态,因而他的文本叙事时间便常常不是传统的线性模式,而是以人物的心理活动过程来打碎事件的自然进程,或是将心理时间与空间时间暗合,或隐或显用心理时间割断空间时间的线性时序,通过错觉、幻觉、潜意识、回忆等心理活动元素控制时间的跳跃、交叉、重叠、停顿等,有意造成叙事时序的错乱,形成一种立体多维的时间模式并赋予内容以意义,从而产生了特殊的审美艺术效果。
      《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一篇“日记体”心理小说,日记这一文体本身通常是按照空间时间来展开叙事,而小说却让狂人的自我心理展现和剖示作为小说的主要叙述方式,任由狂人紊乱无逻辑的思维在上下几千年的时空之间来回跳跃,狂人由“早上小心出门,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怕我,似乎想害我”,联想到二十年前,“把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簿子踹了一脚”;由街上女人打儿子,说“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联想到“前几天,狼子村众人吃人”,“我”经研究发现“仁义道德”的历史里写满“吃人”两个字;由发现医生和大哥“合伙吃人”,“我”想到医学有吃人的传统及年幼时大哥讲的故事;于是“我”认为妹子是被大哥吃了,又想起四五岁时听大哥讲过“割股疗亲”的故事,最终明白“四千年来吃人的历史”③……整个叙事按狂人的看似语无伦次的意识流动进行,这种错位的时序不仅将一个精神病患者骚动不安、天马行空的思维特征逼真地展示出来,而且融入了深刻的主题,它蕴含着以狂人为主体的对话要求和这种要求无法实现的矛盾,以狂人非理性的逻辑瓦解了常人世界表面的平和状态,撕裂了社会表层的秩序,直抵不为常人所理解的可怕、残酷的世界深处,这一叙事时间安排极大的丰富了叙事信息,反讽意味浓烈,同时也表现了鲁迅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对中国历史文化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审视和巨大发现。
      在鲁迅的小说文本中不乏这样的佳作,如《孔乙己》开篇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每碗要涨到十文”展开回忆,以时间的推移来表现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当叙事进入人物意识深处时故事的自然时序在作品中便逐渐隐去,而采用无刻度的时间标志性词语加以取代,作品的结尾似乎再次回到空间时态的叙述,将时间线性铺开,但在这个时间框架内故事却被简单化了,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到中秋再到年前时间的有序出现是围绕着掌柜反复提及的“孔乙己还欠十九个钱呢!”④而出现的,掌柜“此后便一直未提”则暗示孔乙己其实已在贫病中离开人世了,这种无刻度的时间与自然循环时间的融合无疑浓缩了更多共时态的信息,不仅生动刻画了孔乙己自命清高、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也反映了民众的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更好地突出了小说主题。又如《祝福》《故乡》《伤逝》等都有相类似的叙事,这些作品在空间时间与心理时间上的暗合更加有效地突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赋予了作品更加深重的意义。
      
      二、时序的交错
      “时序”,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叙述次序。刘熙载在《艺概・文概》中说:“叙事有特叙有类叙;有正叙有带叙;有实叙;有借叙;有详叙,有约叙;有顺叙,有倒叙;有连叙,有截叙;有预叙,有补叙。”⑤其中,顺叙、倒叙、连叙、截叙、预叙、补叙等体现了时序上的变化;特叙和类叙体现在频率上;而正叙、带叙、详叙、约叙则体现了叙事速度上用法的不同。法国叙事学家热拉尔・热奈特在《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也提到,“叙事是一组有两个时间的序列……被讲述的事情的时间和叙事的时间(‘所指’时间和‘能指’时间)。这种双重性不仅使一切时间畸变成为可能,挑出叙事中的这些畸变是不足为奇的……更为根本的是,它要求我们确认叙事的功能之一是把一种时间兑现为另一种时间。”⑥在诸种“畸变”时间的方法中,热奈特第一个谈到的就是倒叙(在张寅德主编的《叙述学研究》中译为“追述”),在西方人看来倒叙也是从《荷马史诗》开始就已经被反复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叙事文本的时间处理方法。热奈特指出:“倒叙指对故事发展到现阶段之前的事件的一切事后追述。”⑦这种叙事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读者对故事“接下来怎么样的”好奇心。
      鲁迅的小说创作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很深,在他的小说创作中,各种叙事方法的运用特别是对倒叙的运用可谓信手拈来。最典型的篇目如《祝福》,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见闻,以倒叙的写法先写了“我”在年底回到鲁镇上的见闻:鲁镇沉浸在准备大年的热闹气氛中;祥林嫂讨问“我”人死后有无灵魂,有无地狱;获悉祥林嫂死亡的消息。接着以追叙的手法,写了祥林嫂连遭不幸的四个生活片断:新寡后逃到鲁四老爷家做女工,中途被婆家抢走;被逼改嫁,再婚生子;再寡失子,二次帮佣,被视为“败坏风俗”的不祥之人;土地庙“捐门槛”无效,精神失常,沦为乞丐。这种倒叙方法的运用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与文本容量,小说以“冷静”的笔调将笔触伸向了20世纪初,以鲁镇为缩影的封闭、落后、沉闷的旧的中国社会及其麻木冷漠的民众,真实深刻地提示了中国旧社会妇女的悲剧命运。在《孤独者》这篇小说中,开篇就是“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然后以倒叙写了魏连殳孤独的一生,这样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是怎样被社会的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所摧毁,最终屈服于他“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拒斥起他“先前所崇仰,所主张的一切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失败者。《伤逝》以涓生对往事的回忆和反思为主线,将故事的尾声置于开端构成总体的倒叙。《狂人日记》以“余昔日在中学时良友”的叙事角度来追索过去,整个时间的跨度远在三十年以上。《孔乙己》以“小伙计”的身份来叙述二十多年前的唯一穿长衫而站着喝酒的孔乙己的故事。《故乡》则以“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而勾勒出对二十年前故乡的人事物的回忆并与二十年后的人事物作比。《社戏》写的是“我在倒数上去的二十年中”所经历看戏的故事。鲁迅的多数作品都是通过虚构了一个有限的叙述角度来进行回忆式的叙述,倒叙打破了过去和现在的界限,将过去融合在现在中,通过时间的拉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作者或者叙述者,也可能是隐含作者的某种精神或伦理指向。
      鲁迅还擅长在倒叙中再嵌入倒叙,即事先揭破了故事的结局,其结果是这种叙事时序破坏了读者发现最后结果的阅读期待,但它却造成了另一种性质的心理紧张产生“像这样的事怎么发生的”的心理召唤结构。同时告知了结果再从事情的最开始讲起,会使读者从阅读的第一刻就开始反思。在《祝福》中,前半部分内容是后半部分的倒叙,而后半部分写祥林嫂的生活片断,其中中途被婆家抢走;被逼改嫁,再婚生子则又是通过四婶她们那概要般的倒叙透露出来的。同样,在《孔乙己》中,通过掌柜的询问,一个喝酒的人三两句道出孔乙己腿被打折的过程。《孤独者》中,魏连殳死前的“风光”是通过“我”的询问由大良的祖母向“我”转述的。鲁迅在不少作品中都采用了这种倒叙的方式,这些时序上的变化打破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增加了读者阅读的难度,只有通过连贯的阅读,透过无序的时间表层把握有序的生活深层,才能真正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将小说阅读由经验反映提升到理性批判的高度。
      
      三、省略与反复的控制
      省略与反复是被作为一对对立的概念提出的,省略是叙事时距的一种形式,反复则是对叙事频率的一种控制。时距也被称为跨度,“是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长短的比较”,它可以帮助我们确认作品的节奏。热奈特将时距分为四种: 省略(故事时间= n, 叙事时间= 0)、概要(故事时间> 叙事时间)、场景(故事时间=叙事时间)及停顿(故事时间

    相关热词搜索:鲁迅畸变叙事创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