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先喜后悲的故事 [避讳中的悲喜故事]

    先喜后悲的故事 [避讳中的悲喜故事]

    时间:2019-02-20 05:42: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在今天人们看来,姓名不过是一个人的代号而已,但在古人的心中,姓名却要神圣得多,并因此形成了避讳的习惯。当时的大臣和普通百姓,必须认真学习这门政治学问,否则可能招来杀身之祸。时过境迁,当时认为很神圣的东西,今天却成了茶余饭后的笑料。
      五代时有一个人叫冯道,做过几朝宰相,学生遍布天下。这些学生因避老师的名讳,每次读《老子》“道可道,非常道”时,都念成“不敢说,不敢说,非常不敢说”。
      北宋诗人徐积,由于其父名“石”,便一生不用石器,走路时遇到石头也要避开,脚绝不能踩到石头上。万一遇到石桥避不开时,也要让人背他过桥,自己的脚绝不亲自踩石桥。
      南宋有个人叫钱良臣,其子喜爱读书,每读经史,见有“良臣”两字时,因避讳改读为“爹爹”。一次读《孟子》“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两句,也按习惯改口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一时传为笑谈。
      宋代的刘温叟,其父名“岳”,他一生不听音乐(因“乐”与“岳”同音),也不去高大的山(因为高大的山就是“岳”)。
      因避讳闹个笑话,算不上什么,但如果不注意避皇上或官长的讳,就有可能自毁前程,甚至丢了身家性命。
      明太祖朱元璋当过和尚,举过义军旗,因此避“僧”、“贼”二字。大臣徐一夔有次呈上的贺表中有“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二句,朱元璋读后大怒:“生者僧也,以为我从释氏也,光则摩顶也,则字音近于贼也。”最后罪坐不敬,徐氏本人被杀不算,还连带了不少人。
      清朝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任江西考官。他将《诗经•玄鸟》中“维民所止”一句作为考题。本来,这首诗歌颂了商的祖先们的不朽业绩,而这句话的意思是“这里就是百姓们居住的地方”,谁知却招来了杀身灭族之祸。有人告发说,原句中的“维”、“止”二字,是将“雍正”二字去了头。雍正皇帝一听,勃然大怒,立即将查嗣廷革职问罪,终致查嗣廷病死狱中后,还戮尸示众。其子也因此而坐死,家属被流放。不仅如此,还由于查嗣廷是浙江人,浙江省也被牵连,被停止乡试、会试6年。
      避讳也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地方,人们利用它去辨别古书、文物的真伪或敲定书籍版本的确切年代。因为某个时代出版的书,没有避当代君主的圣讳或个人祖辈先人的私讳,则是伪作无疑。
      署名隋朝王通的《六经》,书中避唐高祖李渊讳,将戴渊改为戴若思,隋人避唐人讳,显然是后人伪作。
      宋钦宗名“桓”,因“桓”与“纨”读音相近,宋代钦宗朝及以后一段时间避“纨”字讳。相传是宋代黄庭坚的书法作品《千字文》,其中的“纨”和“丸”避了讳,但黄庭坚没有活到宋钦宗时,不可能为钦宗避讳,因此可以肯定这是一幅赝品。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被称为“诗圣”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一生中写了近3000首诗,其中不乏田园风景诗,但没有一字涉及海棠花。宋代大诗人苏轼很早就指出这个问题,说:“少陵(即杜甫)而尔牵诗兴,可是无心赋海棠。”杜甫何以要避讳海棠呢?对此,《古今诗话》做了很准确的回答:“杜子美(即杜甫)母名海棠,子美讳之,故《杜集》中绝无海棠诗。”这不能不说是避讳避出来的遗憾了。
      (责编 何 毅)

    相关热词搜索:避讳悲喜故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