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西江月》圆了我的记者梦】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西江月》圆了我的记者梦】 西江月别梦已随流水

    时间:2019-02-25 05:42:1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人生在世,少不了两种“食粮”,一是物质财富,一是精神娱乐。《西江月》给我们这许多来南国寻梦的打工仔开辟了一片“精神圣地”,我们因此成为《西江月》的铁腕拥趸;在辛勤工作的暇余沉浸在《西江月》的时候,我梦想要是能够在属于我们自己的杂志上发表一段文字该多好啊。今年果然梦想成真,我成了这份被千万读者宠爱青睐的《西江月》的一名特约(作者)记者。
      我来自中共先驱蔡和森的家乡湖南省双峰县。我出身寒门,只读过义务教育阶段的书,为了减轻父母的生活压力,就去参军了。但我时刻都清醒地意识到,一个人小至修身齐家,大至治国平天下,没有文化,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我在部队也坚持自学,担任文书。二十二岁时我退伍回家,成为了家乡《双峰报》、《娄底日报》、《湖南农村报》、《潇湘晨报》等报社的特约通讯员。我做起了“编外”新闻工作者,迄今已发表新闻作品500余篇。(另著长篇报告文学一部)。
      说是“耍笔杆子”,有时却要面对别人的“刀片子”。2003年正值“假证猛如虎”、“假证”泛滥成灾的时候,我与《潇湘晨报》一位记者商量搞一个深度报道,便以特约记者的身份,深入到广州、深圳、青岛等城市采访。怎样才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怎样才能深入假证部落呢?“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在青岛,我乔装改扮成一个找不到工作的流浪汉,托人找一个假证贩子“引路”,做了一个月的“假证贩”。白天与同道们发名片、接生意,晚上与他们做饭菜、打扑克。结识“贩假兄妹”,感受“假证酸辣”;解剖“假证经济”,揭示“贩假人生”……有喜又有泪,有笑更有哭;可爱又可悲,可观更可叹……采访取得成功,写作相当顺利,很快一篇洋洋万言的深度报道《打入东南亚证件集团》在《潇湘晨报》推出,随即被各大媒体竞相转载,震惊了省公安厅、中央公安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纵横》栏目都分别作出了系列后续跟踪报道。我同时认识到,治理“假证”,除了“堵”,还要“疏”,要加强农村建设,改善生产条件,关心弱势群体,扩大就业门路。然而,由于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后,各地公安大查“假证”,砸了一些“假证老板”的饭碗,断了他们的财路,使他们大为恼火,先后有几伙人找我的麻烦,曾有一伙人叫嚣出20万人民币要卸掉我的头。我一次出行采访,胶卷被抢,相机被砸,人差点被打伤。我和妻子被迫双双离开老家“避风头”,年迈的母亲携带我几岁的女儿站立村口,三代人泪眼汪汪离别……但我相信真理,相信正义,特别是报社领导的支持和妻子的理解,使我能与野蛮的恶势力团伙斗智斗勇,单刀直入与几个陌生人赴约而不惧要挟、不怕恫吓。往事历历,记忆犹新。如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展开,以工补农的好政策逐步落实,弱势群体的扶助不断增多,城镇就业的门路越来越宽广。我想,“逼良为娼”做“假证”的将会越来越少。谁天生想做“城市老鼠”,谁不想安居乐业呢。
      来到灯红酒绿的深圳,我与妻子因四处找工作饱尝了谋生路上的所有艰辛。几年过去了,虽然我的物质生活依然不充裕,但有妻子的相濡以沫的真挚爱情,我义无反顾。
      初识《西江月》,是2004年的夏天,我回老家省亲,特意搞了一次为期半个月的社会调查。一天,途经一家极不显眼的小书店竟无意间发现了这本居然来源于深圳、无论从形式到内涵都办得非常有特色的打工杂志,她让我耳目一新,莫怪山野村夫也津津乐道,只怪敝人孤陋寡闻,与之失之交臂,相见恨晚。我的精神顿时为之一振,不由得赶忙购买下来,内心没理由地一阵狂喜。捧读完这本充满人文关怀、旨在关注社会底层、全面展示打工者工作、生活、情感的现代版文学期刊,让我心灵上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她让我知道了在深圳这座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有一座充满神秘色彩令人神往的殿堂,云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众多妙笔生花、工作敬业又不乏忠义仁心的编辑鸿儒,也认识了儒林高手,唱念坐打、“十八般武艺”都十分了得的作者。他们或有感而发,或深思熟虑,或信手拈来,或呕心力作,长歌短笛,字字玑珠,句句成趣,寓意人生哲理,构思新颖,意味深长,精彩纷呈令人过目难忘。从那时起,我就爱上了《西江月》,期期必买,篇篇必读,连每一位编辑的姓名也都嵌记于心。
      时至2006年8月,《西江月》已是如日中天,在无数林林总总、花样百出的文学期刊中“脱颖而出”,发行量不断攀升,赢得广大读者追捧。有道是“得人才者得天下”。这时《西江月》的决策领导看准了市场,瞄准了方向,秉承“发现人才、吸纳人才、培养人才、善待人才”的人力资源策略,面向全国,张榜纳贤,招兵买马,广招人才。《西江月》的大胆举措得到了广大读者作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无论你来自何方,无论你年龄大小,无论你文化高低,只要擅长写作,特别是具有采写纪实文稿的能力,热爱《西江月》就可以了。”我默念着这几句贴民意暖人心的话语,心底那根文学的弦被轻轻地拨动了,怀着虔诚的敬仰,我赶忙给《西江月》的编辑发了我的几篇纪实文稿,连同我的个人简历,等待着心中一个美好梦想的实现。
      很快,经编辑们的严格审核,我入选了,成为《西江月》首批特约作者(记者)之一,令我激动万分。
      激动之余,我心中平添了一丝焦虑:《西江月》给我信任和名分,也是责任和激励。作为一名知识水平和文化功底还有待提升的文学青年,又如何能肩负起此重任?我将拿什么来回报我钟爱的《西江月》呢?努力学习,勤奋写作吧。在此,我也希望更多的读者、作者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共同为《西江月》出谋献策,添砖加瓦,共同谱写《西江月》的美好明天。
      湖南 朱继辉
      手机:13717110591

    相关热词搜索:圆了记者西江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