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工匠:童宾之死

    工匠:童宾之死

    时间:2020-03-17 12:44: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冬天,瓷都景德镇颇不平静,凡与陶瓷行业有关人等都诚惶诚恐。御器厂东侧的师主庙内,前来祭拜的人明显多了起来,妇孺甚至老人向着庙内供奉的神灵长揖在地,口中念念有词,表情远比平日要凝重得多。街道上经常看到有人交头接耳,问话的人神情急迫,而被问的人总是摇头,意为局势并不让人乐观,这样的答案,让问话的人失望不已。正是冬天,日光惨淡,街道上的人们的摇头叹息,使这个冬天更添寒意。树上的乌鸦似乎也多了起来,它们发出肆意的难听的叫声,更使景德镇弥漫着一种深重的不祥意味。人们纷纷预测,这个冬天,景德镇怕是无法熬过去了。

    让整个景德镇寝食难安者非为其他,乃是一只叫大龙缸的大器。就在一个月前,景德镇御器厂收到了一份非同寻常的订单,订单所列只有一件,就是一只殡葬用的大龙缸,一只适合死后放置在脑后点长明灯用的大龙缸。龙缸要大,口径要三尺,缸厚要三寸,缸高要两尺八寸。至于为何要如此之大,那三尺、三寸和两尺八寸的数字有何深意,御器厂的工匠们并不知晓。龙缸的质量要求也是绝无仅有,几近极限——烧出来通体不能有一点瑕疵,龙缸内外不能有一个小气泡,颜色上不能有一点杂。这在景德镇的行话里,叫作“万里无云”。这样的龙缸,只有当今皇上才有资格享有,瓷壁绘以龙纹,无疑是只有天子才能使用的图案。从督陶官、太监潘相口中得知,这只还在订单上的大龙缸的主人,果然是当今皇上,那个已经多年没有上过朝的、大多数臣子都多年未见的、让整个帝国都诚惶诚恐的万历皇帝。皇上虽已执政二十六年,却只有三十六岁。正是年富力强时候,可他已经开始兴致勃勃筹划他的陵寝。而供点长明灯用的大龙缸,自然是他十分在意的、他的陵寝中重要的物件。

    景德镇御器厂的工匠们当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他们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大龙缸的生产之中。土要高岭山最好的白陶土,要放在水碓里细细地舂碎,用于除掉隐藏在釉石粉里的颗粒的筛子要小,筛一次不行,要两次三次四次,这样方能在源头阻止杂质的出现。过筛后的釉石粉,要经过淘洗、沉淀和稠化浓缩这些繁杂的工序,才能变成做瓷器的泥料。打泥是件细致活儿,那一定要景德镇最有经验的打泥师傅,用他那双千锤百炼的手,反复拍打着泥料,像哄着一个调皮的孩子入睡,并让自己探入他的梦境之中——只有最有经验的打泥师傅,才会把泥块里的空气彻底排除,同时也能熟练地控制着不把外面的空气打进泥料里。泥块里的空气,这可是高温烧制瓷器时容易在瓷器表面留下瑕疵的最大杀手。这么大的器皿,拉坯的难度可想而知。那需要一个多大的转盘?拉坯师傅要用多大的力气才能在这么大的转盘上拉坯成器?拉多大的坯,肯定是事先要研究过的,要考虑入窑烧制后水分蒸发的因素。在瓷壁上绘图,当然要用最好的钴料,内容必须是腾云驾雾的五爪龙图案,配以云纹和潮水纹装饰。用于皇帝的陵寝的龙,表情应该安详、宁静,而无须凶狠锐利。烧窑把桩的活,一直采取轮岗排班制,这一次是轮到了里村童氏。里村自告奋勇请命的童宾,虽刚过而立之年,可是少年老成,把桩技术一流,是足可以放心的……

    第一只大龙缸入了窑。御器厂主事的进窑细细察看了龙缸之间的火路,对窑柴的干湿和材质也进行了验明。一切都严格按照传统的路数,做了无比周到的安排。主事的这才稍稍放了心。他净身焚香,祭拜了师主赵概神像,祈望这位东晋时期的陶神的在天之灵,保佑大龙缸烧制成功——这是瓷窑点火前必需的仪式,何况这是给当今皇上烧制最为重要的祭器。

    七昼夜的溜火是为了使大龙缸的水汽慢慢蒸干不至于开裂,两昼夜的紧火是为了让大龙缸坯胎终成器,止火封门后十日是让大龙缸慢慢冷却……一只大龙缸从点火到开窑需要十九天之久。十九天,大龙缸独坐窑中,仿佛端坐母亲怀中尚未出生性别难辨的婴儿。可几乎所有人都等不及想知道谜底。

    事情远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顺利。当人们打开窑门抬出龙缸发现,龙缸裂了。

    龙缸裂了。一条裂缝从缸口通到缸底,穿过缸体上画的龙爪,那蓝色的从云彩中探出的龙爪仿佛被生生砍断。九天的添柴烧火十日的冷却还有更长时间的取土练泥拉坯晾干都付诸东流。这真是让人难堪的事情!

    必须从源头开始查找原因。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分析。难道是陶土还不够精细?难道是缸坯入窑前还不够干燥?难道是窑柴过于潮湿?难道是把桩火候没到?难道是敬神神不在?难道是运气还差了那么一点点?

    必须立即投入另一只龙缸的生产之中。整个御瓷厂经过了短暂的沮丧之后,又开始了新的忙碌。

    拜领了为皇上烧制重要祭器大龙缸的谕旨,督陶官潘相既兴奋又惶恐。兴奋的是,宫内宦官无数,皇上竟把这么重要的差事派给了他,这是皇上对他的信任,是他多年殷勤侍候皇上的回报。自从少年行了割礼获得进入宫中的通行证,几十年来的忍辱负重,不就盼着有一天能得到皇上主子的恩宠?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何况当今皇上脾性更是冷僻多疑,一不高兴竟然罢朝多年,多少大臣因为见不到他而焦虑万分,为了逼他上朝不少官员哭着喊着寻死觅活,可皇上都视若不见。这不仅在洪武皇帝开创的明朝,就是尧舜以来都没有过的事情。在这样的主子身边谋事,一不小心是会掉脑袋的。可是他潘相不仅没有掉脑袋,还被皇上视为缺不得的心腹,外派他为江西矿使兼理景德镇窑务。如此美差,让宫里的公公们都忌妒得眼睛要冒出血来。他们都知道,外派任职,在宫内就是巨大的福利(出去一年半载的收益,怎么也要强过在宫中十倍百倍),同时也需要中彩一样的运气。这运气落在了他潘相头上,这怎么不让他高兴?何况为皇上烧制安魂大器是扬名立万光宗耀祖的事儿,是载入青史的活计。一个阉人,一个从来就活在宫墙阴影中的阉人,一生能有几次像这样能搏出位的机会?

    可潘相在兴奋之余又感到惶恐。因为大龙缸的烧制非比寻常。大龙缸的烧制远非从今日始,早自从本朝洪武二年,明太祖下旨规定皇室一切祭器皆用瓷器以来,景德镇御器厂就开始了大龙缸的烧制历史。那种“前宽六尺,后如前饶五寸,入身六尺,顶圆”的龙缸窑,在景德镇曾经有过三十二座。即使到了宣德年间,也仍有十六座之多。按理说有过两百多年烧造历史,景德镇在大龙缸的烧制上应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是由于对制作工艺要求非常高,未知的不可控的因素太多,大龙缸稍有不慎即挤扁损挫,成功烧制率百不得五,早在正统年间,宫中前辈、将朝廷玩于股掌间的太监王振老公公也曾受命到景德镇督造大龙缸,结果所获龙缸不是变形就是坼裂无一完好,最后恼羞成怒,遣锦衣卫以督造不力为名将提督官打了一顿,灰溜溜地回到宫中。此次来景德镇督造大龙缸,潘相心里七上八下:他能有比王振更好的运气,督造出一只万里无云精美绝伦流传千古的大龙缸来吗?

    相关热词搜索:工匠之死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