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浅析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浅析青铜器的发展与演变

    时间:2020-03-19 05:13: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中国古代青铜器源远流长,绚丽璀璨,有着永恒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青铜器;发展;演变

    中图分类号:K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7—0104—01

    大量书籍记载表明,青铜器自身有着一个完整的发展演变系统。自夏、商、周至秦、汉整个青铜器发展史,大约可以分为十三个时期:夏为二里头文化期,商、西周、春秋各为早、中、晚三期,战国分为早期和中、晚二期。秦、汉为青铜器发展史的余辉。青铜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美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商、周青铜器历来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荣誉。

    青铜是铜和锡及铅的合金,具有熔点低、硬度高的特点,而且在烧铸中铜液膨胀性也更加大,填充性好,器形和花纹都能取得理想的效果。青铜器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冶炼技术的成熟。据史籍记载、商、周两代是青铜器制作的黄金时期。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诞生于公元前3000多年的甘肃省马家窑,马厂文化遗址曾出土那时期制作的铜刀。到龙山文化时代以后,中国历史进入了铜石并用的时代,在山东龙山文化遗址,河北、辽宁、内蒙古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甘肃地区的齐家文化遗址中普遍发现的铜制工具、兵器和装饰物,均为红铜和青铜制品。商、周时期,我国的冶金技术水平进步很快,青铜器制作进入顶峰阶段。这时期出品的青铜器,是世界青铜文化中最典型,最丰富的代表。

    一般把中国青铜器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时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转变时期指战国末期—秦汉时期,青铜器已逐步被铁器取代,不仅数量上大减,而且也由原来礼乐兵器及使用在礼仪祭祀,战争活动等等重要场合变成日常用具,其相应的器别种类、构造特征、装饰艺术也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在青铜器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礼器是古代繁文缛节的礼仪中使用的,它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这一时期的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分豫西的二里头类型和晋男的东下冯类型,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早于商代前期的二里岗文化。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工艺处于初期阶段,其种类不多,造型稚拙,体态较薄,装饰花纹也很少。商代青铜器冶炼技术飞越进步,青铜器的品种也相当丰富,以酒器和食器最为突出,商代青铜器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以河南郑州二里冈文化的青铜器为代表,其后河北蒿城、江西吴城、湖北盘龙城、山东大辛庄、河南偃师等地也相继出土了同期青铜器。与“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相比,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发展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不论在造型设计、花纹镂刻,或是工艺技术上都有了飞跃性的进步。商代中期青铜器除了生产工具和兵器外,容器的种类比早期有所增加,主要有鼎、鬲、斝、爵、觚、尊、盉、等。爵尾虽然与早期相似,但流已放宽,出现的圆体爵是前所未见的。斝在空椎状足之外,出现了丁字形足,底多向下鼓出,平底已较少见。早期已出现的宽肩的大口尊在此时有较大的发展,出现像阜南的龙虎尊和兽面纹尊这样厚重雄伟的造型。鼎、鬲类器比较突出的变化是一耳不再与一足对立,形成不平衡状,而是三足与两耳对立,成为以后所有鼎的固定格式,但这时浇铸芯范悬封的方法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中空的鼎足还有与器腹相通的情形。商代早期从未出现的瓿这类器形,也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藁城的兽面纹瓿是其典型。商代晚期的代表是河南殷墟遗址、墓葬出土的青铜器。殷商后期是我国古代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此时手工业中的青铜铸造业有了更大的发展,从二里头文化上层青铜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殷墟青铜器,不仅品类较全、形式多样,而且在造型设计和铸造工艺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创新,达到了中国青铜器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高峰。而商代晚期从武丁后期至帝辛接近二百年的时期内,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殷墟时期前段以小屯238号墓、殷墟5号墓、小屯村北18号墓所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其他地区的以山西石楼二郎坡、桃花庄、后蓝家沟和湖南宁乡黄材等地出土的青铜器为代表。殷墟时期后段由于青铜器上的铭文有所发展,根据内容记载可确定一批标准器或非标准器。这些器有十五祀小臣俞尊、戌嗣子鼎、小子茜卣等,都属于帝乙、帝辛时期。春秋时期的青铜工艺技术有所进步,突出表现在以下两项技术的使用上:一项是金银错技术。二是战国中期以后刻镂画像工艺发展了起来。

    虽然战国以后青铜礼器开始衰落。但青铜器发展历史之长,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相关热词搜索:青铜器浅析演变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