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对阵日军航母的血战

    对阵日军航母的血战

    时间:2020-04-03 05:22:4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 南支派遣舰队来了

    1937年8月,日军派遣包括航母在内的强大海空编队,气势汹汹南下,对珠江出海口实施封锁。

    当时,中日上海之役激战正酣,南京保卫战也即将打响。日本当局认为,中国幅员广大,人力资源充足,但国内的战争物资储备不足以支持长久抗战,必须依靠国际援助和物资进口,而三分之二以上的进口物资都要经过珠江口进入内地,一旦将这条补给线切断,中国将不战而降。

    珠江出海口掌控在谁手中,事关整个战局走向!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急令粤守军阻塞珠江六大出海口,特别是守住虎门要塞,因为它扼珠江主要出海水道,有“金锁铜关”之称。

    此时,执掌镇守虎门帅印的是海军中将陈策,他以国民党中央执委、海军部次长的身份,率领第四舰队(又称粤海舰队)和海军陆战队守土。

    敌我双方的实力如何呢?

    开赴虎门的日军舰队叫南支派遣舰队,由高须四郎海军中将率领,仅航母就有“龙骧”和“凤翔”两艘,还有被称为日本海军现代巡洋舰里程碑的“夕张”以及现代化驱逐舰“疾风”、“追风”、“朝颜”等。

    陈策的粤海舰队,主力舰艇仅两艘:巡洋舰“肇和”和巡防舰“海周”。“肇和”是清朝从英国购买的涡轮透平主机巡洋舰,在多年内战中东征西伐,舰体老迈,已经伤痕累累。“海周”购自法国,是早已淘汰的旧扫雷舰,当初陈济棠买来供海关缉私用的,只有前甲板一门127毫米火炮有威力。

    粤海舰队还有“仲元”、“仲恺”、“坚如”、“执信”等浅水炮舰,“海瑞”运输舰等也相继加入舰队。除此之外,陈策手上还有最新式的武器,就是四艘从英国和意大利购进的先进鱼雷快艇。

    但是,粤海舰队的军舰,满打满算几千吨,还比不上日军一条航母的吨位。陈策知道硬碰是不行的,他设计的抗敌策略是:以虎门要塞两岸和江心三岛炮台火炮为防御主力,粤海舰队的“肇和”和“海周”巡弋于虎门前沿至大铲岛一带(约15公里外),协同要塞作战,此外用水雷等物封锁水道。

    就陆上实力来说,粤海军方面也并不强大。原本,虎门要塞上有70多门德国克虏伯大炮和英国维克斯大炮,但之前的内战就不断让陆军借走,只剩下不到40门。陆战队员也少,加在一起不到陆军的两个团。当时的粤空军飞机,因大部分已北上到淞沪战场,留在广东仅有霍克三型战斗机九架,对虎门要塞显然不能提供太多的掩护。

    2 摆出“核桃壳”奇阵

    虽然形势险恶,“悍将”陈策并不胆怯。陈策是海南文昌人,毕业于广东海军学校(清时名为黄埔水师学堂),读书时秘密加入同盟会,是民国海军元老级人物。1923年,孙中山任命他为广东舰队司令,北伐后,广东舰队改为国民革命军海军第四舰队,仍以陈为司令。

    陈策长期指挥“中山”、“飞鹰”、“肇和”等舰在珠江河道、万山群岛乃至琼州海峡东征西讨,护航、剿匪、抢占地盘,杀进杀出虎门已是家常便饭,对于复杂的珠江水道和这一带地形了如指掌。这一优势,在其后的谋兵布局和战术运用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在强敌来临之前,陈策一直在认真备战。

    首先,他将近二百艘被征用的商船、渔船以及拆去舰炮的旧军舰,满载巨石沉下江底,仅留下一条自己才知道的狭窄航道。水面加布多道水雷防线,仅虎门水道就布雷2000余枚。

    其次,加紧修台护壕,布设火炮。前清炮台胸墙多为红砂条石或三合土,陈策从香港购进一批水泥和钢板,加强防护炮台工事。

    虎门要塞被陈策布防为三线:最外端的大角、沙角炮台为第一线,横档炮台为第二线,镇远、威远炮台为第三线。

    按正常布防,应该是大炮在后,小炮在前,陈策自知力量不足,想出一个外硬内空的“核桃壳”奇阵:把炮台重火器,即清光绪“洋务运动”年间购入的德国23和25厘米的克虏伯大炮和英国维克斯大炮统统部署在前沿,而后面的炮台只装备轻型火炮,用于打击绕到大角和沙角背后的敌舰。

    这些前清旧炮炮身长、管壁厚、射程远、威力大,虽然已陈旧落后,但保存完好,还保持着强大的火力。备足弹药兼训练好炮手,依托险峻地形,成为陈策退敌的强大武器,后来的海战也证明了这一点。

    陈策还紧急从香港购买了一批高射炮配备了三个连,置于要塞各防空要点,以加强防空火力。

    3 一架敌机被打落

    1937年8月8日,日军飞机自停泊在伶仃洋外海的航母“龙骧”上升空,低飞侦察虎门要塞。守军用高射炮射击,日机退去,随后轰炸机飞临轰炸,虎门之战拉开序幕。

    从1937年8月开战,到1938年10月虎门要塞失陷,日军先后对虎门发动过三次大规模的进攻。1937年8月之后,日军开始连续派军舰炮击虎门要塞,并配以飞机轰炸。

    日军最初的进攻并不顺利,陈策利用虎门要塞的岸炮和舰炮配合,加上官兵对水道熟悉,只要日舰靠近炮台,便随时发炮射击。“肇和”和“海周’’两舰虽然陈旧,但在自己熟悉的海域行驶,依托密布的岛礁和曲折航道活动,机动灵活,日军始终难识其踪而顾虑重重。

    日军屡次使用飞机侦察,主阵地炮台均有高炮对付飞机,不敢低飞,效果不好。9月1日,因为立功心切,一架日机硬闯守军高射炮密集区,当即中弹坠毁于黄潭,机师毙命,中方将飞机残骸运回莞城,陈列示众。

    日军为了侦察水道,弄清水雷布防,曾收买水匪刘阿九探究军情,结果被我方抓个正着,即日就被枪决,一时大小汉奸震慑色变,不敢妄动。

    庞大的日军舰队陈兵珠江口外海,和虎门守军对垒月余,始终再难逾越半步。

    最令日军恼火的是,珠江口水道港汉交错,仅靠10艘左右大舰封锁,简直疏如漏筛。尤至晚间,自香港驶来的满载战时物资尤其汽油的中方机帆商船,由陈策派出的引水员上船引带,依然川流不息驶人广州。

    见到虎门要塞坚固难攻,日军转而寻找其他突破口,频频攻击周围岛屿和军事要点。

    9月3日,日海军陆战队登陆东沙岛。

    东沙岛是东沙群岛的主岛,是当时中国海军在南海诸岛惟一设防岛屿。战前江宝容中校即率领海军陆战队上岛,驱逐岛上盗采磷矿的日本浪人,驻防该地,为东南沿海的气象预报及战舰通讯和航行安全提供帮助。

    是日晨,日军巡洋舰“夕张”和驱逐舰“朝颜”驶近东沙岛,发炮轰击守军阵地,登陆艇上的日军陆战队随后抢滩上岸。粤海军守备队奋力反击,终因兵力悬殊、火力单薄,战至4日中午,弹尽力竭,终于失守。这一战日军也损失不少,至今尚存日军司令官在东沙岛上祭奠亡魂的照片。

    之后,日军又攻占大铲岛、三灶岛(后在此建造机场轰炸广州),控制了虎门外围的重要岛屿。

    4 第一次海战打响

    慑于虎门要塞重炮的威力,长达月余,日舰一直不敢进入珠江口前10公里范围。

    1937年9月14日,第一次虎门海战爆发。

    这天的战事,和前一天“肇和”、“海周”因与粤空军联络不畅误对空开火有关。根据高

    射炮的炸点,远处的日舰推断出粤海军两艘主力舰的锚地,当晚就派出“夕张”等三艘主力战舰乘夜潜伏在虎门外舢舨洲的后面。

    14日拂晓,“肇和”和“海周”例行巡逻,“海周”领先,“肇和”跟后,从大虎出发向大角炮台航进。至沙角炮台附近,前方的“海周”陈望兵发现3艘敌舰黑影,急以信号报告要塞及“肇和”。

    日舰显然有备而来,两艘粤军舰还没有摆开战斗队形,日军的炮弹已经劈面而至。

    “海周”连忙用舰前惟一的头炮还击,可开战不久,舰体就被击中,舵链中断,战舰不由自主地依惯性向外冲去。

    “肇和”接要塞信号,炮兵全体就位,加速前进,向敌舰攻击。

    日军分兵,以“疾风”、“追风”攻击“海周”,“夕张”集中火力攻打“肇和”。这时,坐镇虎门的陈策才接报,急匆匆登上海拔140米的虎门炮台指挥作战。如果早点接到报告,按他的性格,只怕就要登舰与日军拼了。在整个虎门要塞守卫战中,陈策每战均身先士卒,在最前沿指挥。

    沙角灯台岛炮台接令,开炮支援我方舰船。

    霎时间,海面上炮声震天,硝烟弥漫。“夕张”上的6门14厘米大炮接连向“肇和”开火,“肇和”上的两门15厘米阿姆斯特朗主炮虽然陈旧,却依然准确,也命中“夕张”多炮,其中一炮直接打中它的烟囱,可惜炮弹没有爆炸。不久,“肇和”被严重击穿进水,支撑不住了,只好转舵撤退。

    剩下的“海周”孤立无援,敌舰炮火便全部倾泻在它的甲板上,短短几分钟,“海周号”舰尾被洞穿,战舰下沉,因水浅舰体坐礁。

    正当日军以为可以乘胜抢滩占领炮台时,陈策亮出了他的三招杀手锏——

    先是以15厘米的大炮,对准日军正在大铲岛下锚的运兵船“甘丸”开火。当时,船上的300名海军陆战队队员正准备换乘抢滩,被两炮命中后,甲板上死伤一大片,拖着烈火浓烟,狼狈逃出珠江口。

    日军原本没想到“甘丸”会被击中,因为根据情报,虎门炮台的火炮最大射程只有12公里,而“甘丸”停泊的地方离炮台约15公里,但日军不知道,陈策请来石井兵工厂炮兵专家沈辛耕,悄悄对火炮做了调整,减轻弹头装药,增大了火炮的仰角,大炮的射程增加到了15公里。

    第二招是命令梁康年中校,率领四艘新式鱼雷快艇扑向“甘丸”。鱼雷快艇的出动吸引了日舰的注意力,“夕张”等不得不放弃攻击负伤的“肇和”和“海周”,掉头来阻击鱼雷快艇。

    忽然,听到震耳的飞机轰鸣声,几架粤空军的霍克战机凌空杀来,这是陈策的第三招杀手锏,通知空军支援。

    日舰见势不妙,立即停止对虎门进攻,退向大铲岛锚地。中国战机奋勇追击,对日舰发动多次攻击,“夕张”被中国战机击毁烟囱,差点沉没。

    5 合演一场反间计

    日舰退去后,“海虎”舰将搁浅的“海周”拖去新洲尾处理,舰头炮拆迁虎门炮台安装,以加强要塞火力。鉴于“海周”已残破不堪,就地自沉了,1955年疏浚航道时被捞起。

    “9·14海战”日军进攻受挫,再也不敢以舰艇进犯虎门要塞,改以飞机对粤军舰实施轰炸。此外,还派飞机空袭广州白云机场和天河机场。粤空军虽竭力应战,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之后再也无力掩护海军的战斗了。

    粤海军的官兵对日军的猛烈轰炸毫不畏惧,先后用火炮击落日机一架,击伤四架,但毕竟防空火力薄弱,“肇和”、“海虎”、“江大”等主力舰艇相继被炸沉,所余也大多被炸伤,只剩下鱼雷快艇保存完好。

    虽然如此,日军依然无法攻占虎门要塞,因为虎门水道水雷密布,航标灯又尽数毁去,日舰进入珠江口只敢战战兢兢选走航道中央,这就大大方便了两侧岸炮的瞄准,此外还要处处提防鱼雷快艇的威胁。日军先后有近十艘试探进攻的小舰触雷或伤或沉。

    自1937年8月至次年3月,双方海军一直在珠江口对峙。

    正当无计可施之际,日军中擅长搞策反的南本隆实,密携夺取虎门要塞的一条妙计,匆匆赶赴前线,他要帮助高须四郎实施智取。

    侵华以来,日军一直暗施“以华制华”手段,不断对中国下台军阀进行利诱,培植傀儡和帮凶。曾先后与吴佩孚、陈炯明、齐燮元等旧军阀接洽,总体而言收效不大,只是南本立了一次大功,在上海策反了前江苏督军齐燮元。

    本次南行前南本已物色好赋闲广州家中、绰号“李灯筒”的下野军阀李福林。要利用他在粤军中的部下,接应日军空降广州,再假扮援军驰援虎门,而日军则出动海军陆战队从外攻击,内外夹击,夺取要塞。

    日军向李福林开出的条件是:事成后让李出任广东省长,并先向李提供一笔约二三十万元的费用收买旧部。

    但李福林不是齐燮元,他不想当汉奸。当日方派人和他接触时,李未加拒绝,但即密报余汉谋和陈策,一幕反问计正悄悄上演……

    圈套设好后,李福林开始满脸堆笑地和南本敷衍,一边点数钞票,一边暗输情报。

    6 歼灭日军“彰武队”

    经过一番“神秘”的你来我往,起事被定于1938年4月15日。

    按计划,日军先派飞机投放作战物资,待李部“叛军”得到补充后,再接应日军空降部队。

    4月15日,余汉谋下令驻惠州十二集团军枕戈待变,派出一部分部队在机场周围冒充“叛军”,并下令广州全城戒严。

    埋伏在广州的日军特务感到情况不对,马上通知南本,但日军运输机此时已经上路,而南本一时也拿不准情报是否准确,命令运输机在机场上空盘旋待命。

    见日机始终盘旋不下来,埋伏在地面的粤军不知道是失手走火还是有人憋不住了,枪突然响了一声,别的士兵以为是长官下了命令,纷纷对准日机开火。日机见势不妙,原路撤退,同时,通知虎门准备登陆的海军陆战队回撤。

    在虎门,日海军将航母摆在珠江口外,而以六艘帆船载运突击队(叫“彰武队”),混在民船和外国船只中绕过大角、沙角炮台,准备从背后偷袭要塞。

    “彰武队”接到撤退通知时,已进入岸炮射程范围,当他们争先掉头要回撤时,大炮猛然开火,帆船连连中弹着火,船上日军死伤累累,帆船一艘接一艘沉没。

    在珠江口外的日海军见帆船队被攻击,即派战舰和飞机赶来支援,但两三百人的“彰武队”此时只剩不足数十人生还。

    恼羞成怒的日军接连将炸弹和炮弹倾泻到要塞炮台,四方山炮台和鹅夷炮台顿成火海,要塞最高指挥官陈策在此役炮战中也失去了一腿,成了“独腿将军”。但日军终究没有足够兵力攻占虎门,只好恨恨退去。第二次虎门之战结束。

    7 拼光所有舰艇

    因陈策受伤,要塞司令由陆军少将郭思演继任。

    之后数月,粤海军多数舰艇被敌机轰炸沉没,余存小型炮艇已无海战能力。粤海军便将原来的舰艇官兵调到水雷队,自制水雷,以定雷做封锁,以漂雷做攻击,阻挡日军。虎门要塞仍握于我们手中。

    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攻惠阳,陷广州,但虎门要塞仍未失守。

    21日,广州失陷。22日,日军再次调动大批军舰和110架飞机,第三次进攻虎门要塞。

    日海军陆战队在军舰和飞机掩护下,从前战被毁的鹅夷炮台进入。大角炮台上有粤军一个加强营,经与日军一昼夜激战,全军覆没了。这时,粤海军的四艘鱼雷快艇也拼光了,固守一年多的虎门要塞最终失守。

    很快,粤海军收拾起残余舰艇,重建舰队,在三水、西江等地不断与日军作战,直到舰艇打光。

    (选自《羊城晚报》)

    相关热词搜索:日军血战航母对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