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荣光之证,中国海军战后接收的日本投降和赔偿舰(6)

    荣光之证,中国海军战后接收的日本投降和赔偿舰(6)

    时间:2020-04-04 05:23:3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波风”号驱逐舰

    该舰是“野风”级驱逐舰的第2号舰,其建造目的是为了配合战列巡洋舰作战,因此最高航速可达39节。“野风”级是“峰风”级的第一期改型,有些资料也把这一级算作“峰风”级。“峰风”级是“八四舰队案”下新建的第一型远洋驱逐舰,也是所谓的“最初的纯日本血统驱逐舰”。该型驱逐舰的完成意味着可以按照日军自有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来编成伴随远离基地战斗的主力舰部队的水雷战队。在部分日本的海军舰艇史研究书籍上,“峰风”级和特型驱逐舰都被认为是日本模式舰队驱逐舰的过渡型产品。

    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后的10年间,由于“无畏”舰的出现使得战术思想和海军舰艇的构成、数量发生急剧变化。其中,驱逐舰为了伴随新式战列舰出战而快速增大排水量。1911年(明治44年)完成的“海风”级驱逐舰排水量超过1000吨,是日本最初的远洋驱逐舰。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日本海军已经拥有9艘排水量1000吨以上的一等驱逐舰和20余艘排水量在500~1000吨之间的二等驱逐舰。在整个一战期间,日本驱逐舰的数量和质量基本跟上了其他海军强国的步伐,相比大战末期美国大量建造的平甲板驱逐舰也不算逊色。在这个技术急速发展的时期,日本一方面从英国购买现货舰艇充实实力,并学习仿造英国人的设计,另一方面也在加紧自行研发。大正8年完成的“谷风”级驱逐舰开始装备日本国产第一种全齿轮传动蒸汽轮机,最高航速达到37.5节,鱼雷发射管口径也改为533毫米,单舰战斗力在同时代驱逐舰里是比较强的。

    1912年(明治43年),日本海军在军备扩充的一系列会议上对驱逐舰发展作了相当多的讨论,并决定取消建造600吨级驱逐舰,新建的驱逐舰必须达到1000吨,最大航速不得低于33节。在此基础上驱逐舰定义为一等和二等,大体上划分为一等驱逐舰用于昼战,二等驱逐舰用于夜战。明治40年确定的国防所需海军兵力之“八八舰队案”到了大正4年变化为“八四舰队案”,决定先行建造战列舰4艘、战列巡洋舰2艘。但是为了对抗美国海军的庞大扩充计划,日本议会通过了新的“八八舰队方案”,其中要求建造大型驱逐舰9艘、中型驱逐舰18艘。如此大规模的建造计划完全是为了给新战列舰配备足够的辅助部队。该计划中的大型驱逐舰就是“峰风”级,中型驱逐舰为“枞”级。这两级舰完全摆脱了日本早期驱逐舰以英国为师的传统,吸收了德国驱逐舰的设计经验,是纯日本风格驱逐舰的开始。

    鉴于以往舰桥设置在舰首楼甲板后端容易被海浪直接击中甚至冲垮并造成人员伤亡,“峰风”级的舰桥位置稍做后移处理,舰桥与艏楼分离,艏楼与舰桥之间安装1座双联装6年式鱼雷发射管,1号主炮安装在艏楼甲板上,比鱼雷发射管高出一层。“峰风”级的航速是日军驱逐舰中最高的,其中“岛风”号在试航时曾经达到40节。但是,高航速航行时产生的浪花也会干扰安装位置过低的鱼雷发射管的装填。舰首呈勺形,抗浪性较好,也便于使用机密的一号水雷。该水雷非常特别,由两个被链接起来的水雷组成,之间的间隔最大可达100米。日本人设想在舰队决战之前,在预定交战海域先行布置大量该型水雷。而圆弧形状的舰首就是为了防止自己被水雷中间的链子挂上。但该舰因为舰首结构强度不足,多次出现断裂。甲板以下舰桥前面部分的舰艇长度被划分为军官和士兵的居住舱,舰体后部3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以后的舰艇长度为士官和士兵的居住舱。余下的中央部分约占全舰长度一半的地方均被锅炉室和机械室占用。

    由于采用了隔舱化的设计,前后两个生活区的交通必须通过甲板上的通道而不是直接在舰体内部穿行,这样的设计的确增强了舰体的强度。锅炉室总共有3个,第1、3锅炉室放置锅炉1座,第2锅炉室放置锅炉2座,串列的2台锅炉烟道分别与前后1、3锅炉室的锅炉共用。舰桥下部为通道和锅炉室通风管,中部是海图室与无线电室,二者上方为罗经舰桥,最上方就是天幕式的露天舰桥和75厘米探照灯。两侧安装有可移动式火炮测距仪。舰桥两侧各挂有6米小艇1条,后桅右舷搭载6米汽艇1艘,左舷是6米交通艇1艘,共计小艇4艘。这些小艇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没有做改进而被广泛使用。

    该级舰4座主炮全部设置在舰首楼甲板和与之同高的上层建筑上,即同一水平线。1号炮在舰首甲板后端,2号炮在两根烟囱之间,3号炮在2号烟囱后方,4号炮在舰体后部上层建筑上。速射炮分别设置在2号主炮后方和4号主炮前部的高架炮位上。有鉴于以前的驱逐舰火炮为127毫米与76毫米混装,效率低、后勤复杂,同时火力也不足,“峰风”级的火炮全部改为127毫米,弹药库设在1号和4号主炮下方。主炮采用45倍口径3年式127毫米单管舰炮,有很薄的平直护盾,只能防弹片,最大仰角33°,俯角7°,在30°仰角时的最大射程为14278米。该型主炮最初为“谷风”级驱逐舰所采用,后来的“睦月”级也使用这种舰炮。

    鱼雷发射管设置在舰桥前方和3、4号炮位之间。由于鱼雷的发展,口径也从以前的450毫米增大到533毫米,共3座6年式双联装533毫米发射管。在无雷发射时,发射管的头部可以折叠关闭。该舰主要配备6年式533毫米鱼雷,36节下射程为7千米。再装填的鱼雷在舰桥两侧容器中各备有2条、后烟囱左侧2条,合计6条。再加上发射管中长期保留的6条,合计12条。搬运鱼雷的导轨设计在左舷上甲板后桅附近,为加快再装填速度还装备了2台小型电机。 2、3号双联装发射管之间的后桅旁设置有另外1具750毫米探照灯,其底座也是机械室的通风管路。舰尾4号主炮下方的上层建筑内为1号水雷的存放库,装载水雷16枚,舰尾设置有水雷敷设导轨2条,没有装备深水炸弹和扫雷用具。

    该级舰的锅炉为日本国产驱逐舰中最先使用的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共4座。相比以往使用的直接式涡轮机,主机改为新式三菱-帕森斯式减速涡轮机2座,设计功率28298千瓦,最高航速39节。实际上,在试航的时候只有“岛风”号和“滩风”号达到设计时速,其他舰均在38~39节之间。在太平洋战争末期竣工的唯一一艘高速重雷装丙型驱逐舰也命名为“岛风”号,就是日本海军为纪念此记录而来。“峰风”级全长102.6米,宽8.9米,吃水2.9米,标准排水量1215吨,载重油395吨,续航力3600海里/14节,舰员编制148人。

    相关热词搜索:战后中国海军赔偿接收日本投降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