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教改,需要自我突破与不懈探索

    教改,需要自我突破与不懈探索

    时间:2020-05-08 05:23:5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国家教育纲要已经进入实施阶段,我们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对教育的认知,将当前的重点工作凝练为提高教育质量。在保留课程改革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试图探索新路,在艺术嫁接科学、技术对接教育和技能让知识融入情境三个维度进行实践与探索,获得进一步的突破与发展。

    关键词: 教改 突破 探索

    一、艺术嫁接科学

    在教育中艺术嫁接科学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关注科学与艺术的嫁接组合,形成科艺化的优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艺术嫁接科学与植物嫁接十分相似,植物嫁接与杂交可以改良品种,艺术与科学嫁接会提高教学品质。我认为科学的内容是实践性知识,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一种包含着价值、情感、知识的动态的、综合性知识体系。导学内容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本质联系就是学科的知识结构,知识结构是客观的、科学的。知识结构的呈现与导学是主观的、艺术的。艺术与科学的嫁接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也有助于课堂教学美的实现。

    我们在“嫁接”实践中的体会如下。

    1.科学与艺术绝非是两条单条线难以相交。其实在教育等领域里,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只不过在传统教学中更多的是考虑科学传授知识,艺术教学研究十分欠缺。

    2.有效教学需要美感。美感是一种独特的心灵感受和情感体验。由于教材内容科学简练、概括抽象、科学性强,有些内容难以读懂,难以产生独特的心灵感受,因此教师要对内容进行艺术处理,激发学生内在认知需求,化难为易。所谓艺术处理就是艺术与科学的嫁接组合。例如把一个难度较大的问题,设计成一系列联系学生实际的子问题,这些问题有一定的层次梯度,既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又不太难,学生能“跳一跳摘桃子”。这种教学就是设小步子、密台阶、快节奏的问题串,像一步步台阶、一个个手扶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突破难点,培养自信心和自学能力。这是教学美的重要表现,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追求。

    3.艺术嫁接科学十分不易,需要成熟的教学技巧。这是因为这种嫁接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既有教科学知识结构的一面,又有艺术处理的一面,所以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需要自我突破和不懈探索,获得对过程的整体把握,使嫁接富有生命活力。如果两者只是简单的机械拼接,教学就会失去魅力。

    二、技术对接教育

    在科学迅猛发展的时代,新技术与教育对接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教育工作者要更新“技术与教育不搭界”的观念,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思考哪些技术发明可以用于教育领域,引发教育的变革,满足不同学生的认知需求,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技术应用于教育系统,与教育“杂交”,既可改变教育方式,更可变革学习方式,又可获得令人欣喜的成果。正如鲁珀特·默多克指出的那样,我们试图向一个10岁学生讲授伯努利定理。根据这一定理,速度高压力就低。听起来干巴巴的,很抽象。但是,如果我们通过将这一定理与足球明星罗伯特·卡络斯联系起来使课堂变得生动,就是技术与教育的对接。

    国外已经开始利用数字技术更新教科书,传统教科书花费大,周期短,可能一出版就过时了。数字教科书可以节约经费与资源,更新部分内容也很方便,具有更好的功能。我们虽然没达到这个水平,但应把制作数字教科书作为努力的方向。我们还可以拓展数字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成为教育变革的突破口。

    1.网络教学设计,教师交流互鉴。教师在承担研讨课或示范课之前,可以将自己的教学设计传到网上,其他感兴趣的老师可以针对这一教学设计进行研讨,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精彩环节作点评,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建议,这就成了学科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听过课后,可利用网络进行教学反思。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教师同伴的互助和研究人员的专业引领,是开展教学研究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力量。

    2.网络教育科研,解决教师困惑。网络科研是教师教科研的一种有效途径。一线教师利用网站,展示课例、案例的研究,感兴趣的老师对课例、案例点评,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尽可能畅所欲言,参加研讨,共同解决问题。

    对一线教师遇到的共同的、普遍性的问题,若不解决则会产生严重后果的问题,可以在网上把问题转化为网上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在一段时间内对课题专门研讨,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请参与者分析、比较、综合,形成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整体优化,选择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方案。这正成为一种适应新时期的教科研方式。

    3.网络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在信息时代网络上国内外教育信息资源非常丰富。教师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需要检索、浏览很多资源,选择恰当的资源。一些教师反映查找资源花费时间,希望有个资源库为教师服务。因此,学校、教研室或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立学科网页,对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听课评课、教学反馈、教学科研、教学管理等方面分类分页,为教师提供丰富的、有价值的资源,为教师教学提供交流平台。

    三、技能让知识融知入情境

    1.技能的基本特点。首先,技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练习形成的近乎自动化的动作方式。所谓自动化,指的是动作已经达到相当熟练的程度,无意识调节或控制。如大学生上课做笔记的写字动作、体操运动员的体操动作都是自动化的操作方式。

    其次,任何人的活动都是由一系列的动作组成的,在一系列的动作中,有的受意识控制,有的逐步摆脱意识控制而近乎达到自动化的过程,但是完全达到自动化程度的可能性较小。

    最后,技能中的自动化部分表明受意识调节和控制的成分比较少,但并不是完全不受意识的控制。因为技能只是人活动的组成部分,人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技能的运用必须服从活动的目的和任务。

    2.教学技能的内涵。教学技能是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教学基本功和一般的教学能力。一个教师的教学技能水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师范生教学技能全面达标的内容包括教学设计、多媒体制作课件、说课、模拟上课、板书艺术和即兴演讲。师范生教育技能全面达标,仅仅是达到了做教师的底线要求。成为一名正式教师之后,教师的教学技能还需不断修炼和提高。技能的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应该耐心修炼。这是因为社会在发展,教学技能在变化和发展。如前辈教师在职时信息技术还未出现,当然就谈不上用多媒体制作课件。现在有了信息技术,可以做课件,还有一个课件做好、做优的问题。因此,教学技能的训练应是教师职前职后融为一体,需要教师终身研修的,这样教师的技能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3.教学技能的关键是教学设计。教学技能的关键是教学设计,把新知识融入与学生原有知识相互联系的情境的技能是关键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因为实际的情境和类似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内在认知需求和联想,促进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进而实现意义的建构。

    记得有案例说一位美国老师教学生画苹果,他带上一袋苹果走进教室,每人发一个苹果,让学生观察苹果,触摸苹果,嗅闻苹果,甚至咬上几口,然后开始画苹果。结果,大多数同学画出来的像西瓜,第二次画出来的像梨,第三次画出来的才像苹果,实现了教学目标。这个案例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美国老师让学生通过五官感知苹果,然后自己画、自己改,最后画得像苹果。这一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培养了其自主学习的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教改不懈探索突破自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