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实施“三乡工程”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实施“三乡工程”筑牢乡村振兴基石

    时间:2020-05-14 05:18: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人才匮乏,一直是影响和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一大瓶颈。近年来,德阳市罗江区着力解决人从哪里来的问题,通过实施“能人在乡、市民下乡、企业兴乡”为主要内容的“三乡工程”,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聚焦“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实施能人在乡工程。传统农业模式下出现的“三高一低”(高投入、高体力、高成本,低收益)现象,严重打击了广大农村群众的种地积极性。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首要解决的就是农村无人种地的问题。要将目光聚焦到内部挖潜,让本土能人留得下来、用得起来。以土专家、田秀才、有一技之长的“能工巧匠”“非遗传人”等为重点,每两年开展一次“罗江工匠”“罗江乡贤”评选活动,打造10个“名师工作室”,利用5年时间定点定向联系帮带,辐射培训帮带2000人以上,切实把本土能人挖掘出来、培养起来、调动起来。着力解决农民“会种不會销”的问题,以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制度建设试点和农联改革为契机,狠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教育培训、认定培养、管理使用上积极探索,制定出台《罗江区新型职业农民制度试点工作方案》《罗江区新型职业农民管理办法》等规范性制度文件,对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标准、条件和程序进行明确。以农联运行平台为载体,探索“服务规模化+农民组织化”运行模式,吸引规模以上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通过竞选社员代表、理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等职位,培养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

    聚焦“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实施市民下乡工程。传统农业衰败后,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外出求学,呈现“只出不进”的现象,导致农房、耕地、荒坡等资源被闲置。与此同时,城市居民对住房、养老、度假、休闲、文创以及经营方面有着大量需求。实施市民下乡示范行动,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抓住罗江区打造生态康养、运动休闲城市的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农业、文化创意、农事体验、养生休闲等新经济业态。创新“农民出房子、市民出份子、公司搭梯子”各占股三分之一的合作模式,打造白马关镇民宿村、鄢家镇“四好村”等吸引市民投资。2018年,全区引进162人,盘活农村房屋511间、15450平方米。在乡村打造党建综合阵地,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组织全区各级党组织、两新党组织和企业党组织,每周到党建综合阵地开展一次主题党日活动,引导各方人才向乡村流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经济资源,带动乡村旅游等产业发展。各镇结合特色资源禀赋,开展柚香节、枣子节、农民丰收节、帐篷音乐节、亲子风筝节等人们喜闻乐见、参与成本低、亲近大自然的活动,吸引大批城市居民下乡游玩消费。

    聚焦“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实施企业兴乡工程。当前农民增收仍处于传统的耕种养殖模式,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下,农村的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要让资源成资产、产品成产业,就需要鼓励和引导有社会责任感、有经济实力的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实施返乡创业人才回引行动,以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退伍军人等群体为重点,以文化旅游等“八大领域”作为重点回引方向,出台《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降低返乡创业门槛,设立乡村人才辅导行动基金、创业担保贷款基金等支持返乡创业,大力发展“归雁经济”。2018年以来,已回引110人回乡创办项目90个,带动就业260人。以“企业联村·造血强基”“两新联百村·党建助振兴”活动为契机,为企业进乡村搭建平台、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积极推进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定出台市民下乡和创业激励措施“黄金十条”,通过活用集体建设用地、吸引2.4亿元社会资本以租赁、合作、入股等方式到农村承包土地,兴办农家乐、民宿、养老院等产业,盘活农村闲置资源,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解决农村空心化等难题。(作者系中共德阳市罗江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相关热词搜索:基石振兴乡村实施工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