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关于兰州县域工业发展的研究(之三)

    关于兰州县域工业发展的研究(之三)

    时间:2020-05-20 05:19:4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五)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理论

    1.区域经济梯度发展理论。《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优势培育》(康桂芬等著)一书中对区域经济梯度推移理论进行了综合阐述。在该书中提出了要以经济效率为首要目标,通过资源在空间的优化配置和生产力的梯度推移,来实现区域生产的布局和经济发展的相对均衡。此理念渊源是工业生产生命循环阶段论。

    2.反梯度推移理论。《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优势培育》(康桂芬等著)一书中对此理论进行了阐述。该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局部地区、局部领域实现跳跃发展、跨越发展的可能。

    3.后发优势理论。《结构调整与区域经济优势培育》(康桂芬等著)一书中对后发优势理论进行了阐述。后发优势理论认为,经济相对滞后的地区,只要把潜在优势转化成现实优势,就可能客观跨越式发展,赶上或超越先进发达地区。

    国外对县域工业发展研究有关理论。国外没有单独对县域工业进行研究,但国外的经济学研究渊源深远,对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起步早、理论庞杂,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工业区位理论

    1.韦伯的最小费用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发雷德·韦伯认为,经营者一般在所有费用支出总额最少的空间进行布局,也就是说费用最低点即为工业最佳区位点。在其《区位纯粹理论》一书中,他系统和完整地阐述了区位理论。

    2勘施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德国经济学家奥古斯特·勒施受经济学家瓦尔拉斯的均衡理论的影响,将均衡思想引入空间经济分析中,建立所谓的区位一般均衡模型。在其《经济空间秩序》一书中,他认为,个别经济单位会把自己的生产区位选择在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地点,而消费者将自己的消费空间选择在价格最便宜的区位点。

    3.伊萨德的“综合决定论”。英国经济学家伊萨德提出了“综合决定论”,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收入和需求层次的提高,区位决定因素也将发生新的变化。现代区位论特别强调以人的行为因素为依据,对成本一市场因素綜合分析,进而发展成为综合的整体性区位理论。

    4.中心外围理论。是美国城市和区域规划学家约翰·弗理德曼在其《区域发展政策》一书中提出的。根据这个理论,区域空间结构分为四个阶段:即为工业化、工业化初级、工业化和后工业化阶段。

    (二)产业聚集理论

    1.产业区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家的鼻祖马歇尔在其《经济学原理》中把专业化产业集聚的地区称作产业区,产业区内集中的是大量相关的小型企业,这些企业集群的根本目的是获取外部规模经济。马歇尔曾把规模经济划分为两类,一是内部规模经济,这取决于从事工业的单个的资源、组织及其管理的效率,二是外部规模经济,指出产业发展的规模,这和产业的地区性集中有很大关系。

    2.增长极理论。增长极理论是法国经济学家帕鲁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是一种合成理论,旨在说明增长的都市中心诱使周边地区经济增长的各种假说。该理论认为,推动性工业嵌入某地区形成集聚经济,产生增长中心,进而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增长。增长极理论侧重于推动产业—集聚一经济增长极的研究,强调推动性产业的巨大作用,也强调政府和企业对推动性产业建立的巨大作用。

    3.波特的“钻”模型以及竞争优势理论。1990年他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一书,在该书中,他引入“产业集群”这一概念,提出了产业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体系”,钻石体系是一个双向强化的动力系统,由四个相互作用的关键要素构成,即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相关与支持产业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地理集中性使得各个关键要素功能充分发挥,在互动的过程中,推动产业集群的出现。国家是企业的外在环境,政府的目标是为国内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因而,评价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是该国能否有效形成竞争性环境和创新。

    4.产业集群理论。1998年,波特发表了《集群与新竞争经济学》一文,系统地提出了新竞争经济学的产业集群理论,并解释了产业集群的含义:“集群是特定产业中富有联系的公司或机构聚集在特定地理位置和一种现象”。迈克尔·波特把产业集群理论推向了高峰,他从组织变革、价值链、经济效率和柔性方面所创造的竞争优势角度重新审视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价值。波特的产业集群研究是结合其对国家竞争优势研究而展开的。

    5.产业关联理论。主要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建立起来的,是目前在世界各国进行产业结构分析进运用的最普遍的数学工具,列昂惕夫创立的投入产出法有效地揭示了产业间技术经济联系的量化比例关系。

    (三)区域经济发展a-a理论

    1瑚佛一费希尔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论。1949年,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和费希尔发表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一文,认为任何区域的经济都存在着相同的发展阶段,经历大致相同的五个发展过程,即自给自足阶段、乡村工业崛起阶段、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

    2.H·钱纳里的工业化阶段理论。工业化是产业结构演进过程,工业化是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的标志,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阶段。经济学家H·钱纳里提出了把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了评价工业化水平的标准模式,即根据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不发达经济到成熟的工业经济整个变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六个时期。第一阶段是农业经济阶段(或称初级产品生产阶段),第二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第三阶段为发达经济阶段。工业化过程可细分为前工业化时期、工业化时期、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和后工业化时期五个阶段。

    3.西蒙·库兹涅茨的工业化阶段理念。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等人的研究认为,工业化发展必须伴随着产业结构升级,根据产业结构变动情况,可以判断出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是,在工业化起始阶段,第一产业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低,在工业化初级阶段,第一产业仍占较大比重,但第二产业的比重已经有所提高,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第一产业比重进一步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到高于第三产,这时候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当第一产业的比重降到10%以下,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至最高水平转为相对稳定或有所下降时,工业化就到了成熟期。

    4.德国经济学家提出霍夫曼定理。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1931年出版的《工业化阶段和类型》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霍夫曼定理。霍夫曼把工业分为三大类:一是消费资料产业;二是资本资料产业;三是其他产业。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和资本资料工业的净产值之比,其比值就是霍夫曼比。

    5.罗斯托经济发展阶段论。罗斯托发表了《经济增长的阶段》一书,他从世界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创造前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大规模高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六个阶段。起飞阶段的重要特征是一国开始实行工业化发展战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四)二元经济发展理论

    刘易斯在1954年发表的《劳动无限供给下的经济发展》论文中提出了工业二元经济发展模式。刘易斯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以现代化工业部门为代表的弱小的资本主义部门或以传统农业部门为代表的强大的非资本主义部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是二元经济。

    (五)不平衡增长理论

    发展经济学家赫尔希曼在1958年出版了他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指出了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相应地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金和其他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以此为动力逐步扩大对其他产业的投资,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六)区域经济比较优势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渊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

    2.国际分工理论。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发展了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提出了国际分工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基础。

    3.机会成本理论。美国经济学家哈伯在其《国际贸易理论》一书中最早提出的机会成本理论。

    4.要素禀赋理论。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于1919年提出,后由他的學生俄林提出的《地区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的要素禀赋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区域比较优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区域经济结构的主要依据。

    四、我市县域工业发展总体思路与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和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和《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意见》、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市委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兰州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主线,以提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跨越为总基调,以全面挖掘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潜力、激发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活力、培育新的县域工业经济增长点为主线,抓住主要矛盾,破除主要瓶颈,紧扣制约我市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短板和主要困难,着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着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激发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全市县域工业经济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奋斗目标

    通过努力,到2020年,我市县域工业经济总量明显壮大、发展质量明显提高、发展效益明显提升、发展能力明显增强、支撑作用明显强化。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力争2017年达到180亿元,2018年达到215亿元,2019年达到250亿元,2020年达到300亿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力争超20%。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经济比重,由2016年平均41.21%,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到2018年平均稳定达到50%,提质增效,回归“半壁江山”态势,到2020年逐年稳定提高平均60%左右,继续保持红古、榆中两县(区)县域工业经济的优势,加快挖掘皋兰、永登两县工业经济发展潜力,力争县域工业由“半壁江山”发展成长为县域经济的“擎天一柱”,成为第一支撑产业。振兴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力争到2020年县域园区工业经济在县域工业经济中的比重,由目前的70%左右提升到95%以上。

    (三)坚持原则

    ——坚持绿色化发展。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才能促进科学发展。县域工业既要把环保理念和措施贯穿始终,又要把环保进行产业化,县域工业及其环保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做大做强县域工业的同时促进环保产业不断成长壮大。

    ——坚持产业链发展。县域工业发展要全市“一盘棋”,因地制宜搞好中长期专项规划,与全市“十三五”规划有机衔接,突出产业链建设谋划布局,坚持产业链招商引资,不断提升县域工业的配套协调性,持续不断抓好工业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链之间协调发展的建设。

    ——坚持创新型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样也是创新,创新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县域工业经济发展要突出狠抓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政策创新、服务创新、融资创新、产业创新等。

    ——坚持园区化发展。县域工业经济必须园区化发展,才能落实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县域工业经济必须园区化发展,才能节省土地这个最大最好的自然资源,有利于县域工业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循环工业经济和低碳工业经济发展管理。

    ——坚持集群式发展。根据经济学基本原理,只有集群式发展,县域工业经济才能发挥规模效应。集群发展也是工业产业链发展的提档升级,只有集群式发展才能促进县域工业经济提质增效,才能促进县域工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才能提升县域工业经济的结构效益。

    ——坚持开放式发展。只有坚持工业经济开放式发展,才能在市内外、国内外工业发展分工中争得一席之地,才能共享工业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中的红利,才能把挑战和不利化为机遇和希望。重点加快向市外、国内外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的步伐。(未完待续)(作者系兰州市政府研究室经济发展研究处处长)

    相关热词搜索:兰州之三县域工业发展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