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赵氏孤儿》另有意

    《赵氏孤儿》另有意

    时间:2019-02-07 05:28: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读徐志啸教授所著的《中外文学比较》,在第二章“《赵氏孤儿》在法英”中,徐教授提到了“逾越节”的故事,认为西方人因熟悉此圣经故事而对《赵氏孤儿》产生了亲切的共鸣。我同意“共鸣”这一分析角度,但是却不同意选用这种诠释。因为法英都是基督教国家,人民深受信仰文化的影响,他们了解上帝的属性。
      一般的信徒都认为上帝有以下几种属性:一、全知全能全在。二、永恒不变。三、完全圣洁,绝对公义。四、三位一体独一真神。独一真神的许多性情,特别是他的道德属性和人的德行很相似;但是神一切属性的深广是人的品性所无法比拟的。信徒们不会将任何人与完美的上帝比较,哪怕是非常正直的人,更何况他们相信在上帝面前世上连一个“义人”也没有。《圣经》记载当上帝呼召摩西时,摩西蒙上脸,即使是蒙神拣选的人也不敢正眼看上帝,因为上帝是如此完美全圣。因此,任何信徒都不会将追杀赵氏孤儿的屠氏,这个奸诈残忍的无耻奸臣与上帝联想在一起。
      两起事件都是从杀男童起的。屠氏要杀一个月以上半年以下者,上帝则要灭“埃及地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然而两者的目的完全不同,前者为己后者为他人。《圣经》记载,上帝听到以色列人的哀声,委派摩西带领他们离开埃及。摩西顺服神的召呼,将神的吩咐正告埃及法老:“容我的百姓去!”为了使法老正视这一从神来的命令,摩西借着神的大能降灾,审判埃及。在这期间,法老数次答应让以色列人离开,可是当灾情有所缓解时,法老竟又出尔反尔。最后神降下了第十灾,这一灾终使法老容许以色列人离开。在降下第十灾的那天夜里,神派灭命的天使巡行埃及全地,天使“逾越”过那些以涂羊羔血为记号的房屋,而将埃及一切头生的都击杀了,包括法老的长子。《旧约》的上帝时常发怒,发的“义怒”都是针对败坏的人或民族;而屠氏设计谋害的却是忠臣一家。
      有信仰背景的人不会将这两个故事亲切交织的原因之三,我认为两者间还有结局的不同。赵氏孤儿长大后,以无威之勇生擒屠氏,报了血海深仇;而以色列人的后代则明白顺服神和以血代赎的重要性,开始谨守“逾越节”。
      我读《赵氏孤儿》时,的确产生了共鸣,我联想到的是《圣经》中的另两个故事:一是有关摩西的出生。当埃及法老见以色列人在埃及地生养众多,心生畏惧,就下命令要杀死所有以色列人的男婴。当摩西三个月时,他妈妈无法再藏,就把他放在蒲草箱中,再把这个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里。后来法老的女儿发现了小摩西,非常喜爱便收养了他,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请了孩子的亲妈来做奶妈。摩西长大后,为躲避得知真相的法老追杀而逃往米甸旷野,四十年后他重回埃及,藉着神的大能降灾给法老,带领神的百姓脱离了法老的奴役。
      第二个故事是有关耶稣基督。耶稣在婴孩时代也和摩西、赵氏孤儿一样遭到屠杀的谋算。《圣经》记载希律王为杀害耶稣,差人将伯利恒城里并四境所有两岁以下的男童都杀尽了。然而,最终耶稣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复仇,他为所有人做了“代罪的羔羊”,为害他的人祈求神的赦免和祝福。所以细想一下,第二个故事与《赵氏孤儿》的相似点较第一个故事来得少。
      我想,故事情节的相似或许正指示出人性残忍面的相似,“斩草除根”,“宁错杀一百不漏杀一个”不仅仅是中国奸臣的思维特色,还是各方“奸残者”一贯的思维方式。此外,在屠杀中幸存的男童,又总是天赋重任的那一位,从这一点上我们能看到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与期待。
      第二处我持有异议的与信仰有关的部分是在第四章。徐志啸教授通过两位诗人的比较,得出了“中国文人在表现自然美方面比西方足足早了一千多年,说明自然情趣兴起中国比西方早得多”结论。对于这个结论,我只是在直觉上感觉有待考证,因为西方有着浓重的信仰文化,《圣经・创世纪》中详细记载了神创造世界的过程以及目的和心愿,神创造美好的自然界来彰显自己的尊贵和能力,并借此得着荣耀与尊崇。日月星辰、树木森林、雨雪霜雹、山川河流、飞禽走兽都一同欢呼,见证它们的受造是何等奇妙。一般来说,虔诚的基督徒在观看神所创造的美丽和谐、井然有序的自然界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发出赞美和感叹之声。诗人大卫曾感叹说:“诸天诉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以前我对大自然的美不是那么敏感,当我听见一位基督徒作见证,以赞美小鸟来感谢神时,我曾在心里暗暗取笑过她。深入了解基督教义之后,心里仿佛被多开了一双眼睛,世界还是同一个,可是每一株小草都变得那么青翠动人,园中的小花也经常令我想起经上的话:“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自然界不仅很美而且还充满了情意,这种情意就是徐教授在书中提到的神秘主义色彩了。就我所知,自然情趣的兴起西方应该不会晚于东方。或许西方知名文人在表现自然美方面要比中国文人迟上千年,但自然情趣世人皆有之,不应该从几个文人身上得出结论。同时,我还相信,西方应该有一些小文人、小作家在早于陶渊明的时代就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因为大自然会给人普遍启示,在这充满情谊的启示面前,对于能读懂它的人来说,心中的欣赏与感恩之情是无法抑制的。
      
      (徐志啸:《中外文学比较》,台北文津出版社2000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另有孤儿赵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