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波德莱尔《黄昏》叙事手法研究]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黄昏》叙事手法研究] 波德莱尔

    时间:2019-02-11 05:43: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文章从叙事手法和主题研究分析了法国著名作家波德莱尔诗集《恶之花》中《黄昏》一诗,诗中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选择特有的意象,表达了时代的抑郁和苦闷。通篇的赏析令我们理解了作者通过其独特的写作手法及创作意境表现了当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精神病态和社会病态。作为珍贵的精神文化遗产迄今有很多学者对波德莱尔创作产生的背景、反映的时代问题以及它的美学理论、表现手法都有着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波德莱尔 叙事手法 研究分析 《恶之花》 《黄昏》
      
      夏尔・皮埃尔・波德莱尔(1821―1867),法国著名诗人,现代派诗歌的先驱,象征主义文学的鼻祖。其最有名的代表作《恶之花》以“恶”为“花”,开创了一个以“恶”为美的新时代。与传统认为大自然和人性中充满和谐、优美的观点相反,波德莱尔看到了丑中所蕴含的美,完全打破了前期浪漫主义以及在此之前的古典主义对真善美前提的预设。
      作为19世纪后半叶前期象征主义诗论的法国重要代表人物,波德莱尔在他的作品中主要强调隐藏在自然世界背后的超验的理论世界,即凭诗人的敏思和想象力以具体的意境再现抽象的观念,并通过意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其诗歌中大量运用了象征、隐喻、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法,进行了若隐若现的意象描写,暗示、揭露藏匿在日常经验常规深处的内心隐秘的理念。在他的笔下,时间、美、死亡、偶然、羞耻、愤怒、仇恨等等都在诗人的想象中被具体化,且被赋予了人性。在诗集《恶之花》中第95首《巴黎风光》有一节《黄昏》写得非常抽象生动。
      《黄昏》
      罪人的朋友,迷人的黄昏来了,它像一个同谋犯悄悄地来到;
      天空慢慢合上,像巨大的卧房,不耐烦的人变得像猛兽一样。
      啊,黄昏,那些张开手臂,诚诚恳恳,能说“今天劳动了一天的人们”。
      看似简单的文字,作者创造了黄昏这一负面意境达到了一种吸引读者的自由的艺术创新的效果,本文对其叙事手法分析如下:
      
      一、叙事性基础――打破常规,反面描写进行讽刺与挖苦
      
      19世纪中叶文学史的转折时期,法国文坛上,浪漫主义已经开始转入低潮,曾经轰动一时的传统浪漫主义运动渐渐衰退瓦解,可以说走到了其发展的尽头。而作为一名文学变革者的先驱,波德莱尔带着丰富的思想和一反传统的审判观,与之前的浪漫主义文学截然不同,在他的诗集作品中对于肮脏畸形的现实社会进行了淋漓尽致、嫉恶如仇的讽刺和挖苦,《黄昏》这首诗中并没有用美丽的语言去描绘一场黄昏婉转动人的情景,而是开门见山地便提出了黄昏是罪人的朋友,为整篇诗歌定了感情基调,告诉读者这不是要歌颂黄昏的美,而是要说明黄昏的丑,黄昏的恶,与他的诗歌集《恶之花》情感基调一致。在他的诗歌中,所有的物都被赋予了时代的特色,从波德莱尔的诗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了强烈的象征意味。波德莱尔的象征主义精神就是要不屈从于读者的固有的口味和审美习俗,而是致力于一种全新的艺术创新活动,他将常规中的善与丑分开来,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审丑”视角,在《黄昏》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波德莱尔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其丰富奔放的联想、巧妙细致的构思再加上诗歌中严谨的格律及晦涩的风格,将当时整个法国巴黎,甚至是整个时代的堕落、颓废的精神状态,真实贴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并没有采用严整的诗歌韵律,创作手法上更像是一篇散文,暗喻手法、象征意味构成了整篇诗的骨架,由此可见《黄昏》正是完全继承了《恶之花》诗集中的以恶为美,运用深层修辞,以不完美、不和谐、零碎具有破坏性的语言揭露了现实的丑恶荒谬,其意是将当时处在混沌、迷茫之中的人们从精神上解放出来。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拟人的修辞方式,用反面的语言对事物进行了拟人化的描写。其中的精髓在于强调出时代背景下即当时发达资本主义时代中人的价值和尊严被无情地践踏,人们的困境无时无刻不侵扰着人类的灵魂,诗中表现的是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不相容。《黄昏》只是波德莱尔诗集中的一个代表性例子,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读到他的诗歌中的情感基调与创作意图。
      
      二、叙事性特征
      
      (1)表达的意象性与描写性
      “诗是人的一种特殊存在方式。精练的词句中包含了人的全部含义,同时诗歌的语言又可以看做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的符号系统,它不仅包含了抽象化、系统化的理性感情,同时还包含人的情感、美感甚至是非理性的深层次意蕴。”波德莱尔的诗大都处于散文诗的框架中,他舍弃了传统诗中的韵律和节奏,用散文的段式取代了诗的节,诗篇的节奏不再是通过严谨的分行来表现,而是呈现出散文式的分布,每首诗大致分为几个较短的段落,每个段落也不过一到两句话而已,散文诗作为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在法国受到贝尔朗特及波德莱尔等人的继承并发扬。波德莱尔的诗蕴含深刻的象征意义,开创了诗歌创作的新时代,使他成为影响20世纪现代派文学的重要的作家之一。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一心想写的是“一种诗意的散文,没有节奏和韵脚的音乐”。以丑、恶为创作中心,诗中体现了诗人截然不同的审美观点,结合诗篇及诗人生存的社会大环境,我们可以懂得在诗人眼中美的典范是包含消极面的,浪漫主义诗派的诗人擅长通过正面的积极的语言去叙述事物与环境,他们有意地隐藏了世间的无奈与丑恶,或淡化或美化了这些影响人们情绪与精神状态的消极面,而作为一名勇于揭露社会罪恶、阴暗的诗人,则在诗歌中尽情地歌颂“孤独”、“昏暗”;《黄昏》中意象深刻,渗透着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物象,诗中将黄昏这一客观事物描叙成罪人的朋友,由此点我们可以看出,大千世界的各种景物被诗人融入了自己的独特的感情色彩和审美情趣后,就成为了诗歌中的意象。诗中以反面的观点创造了黄昏这一意境,紧接着用拟人的写法将黄昏这一消极主题烘托出来,同时诗歌中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象征的艺术手法,将诗歌中的独特而鲜明的意象表现得愈发地清晰,时代主题显而易见,借黄昏之名写社会背景的昏暗与浑浊。
      此外,诗歌的描写性极强,一句话就是一个情节片段,诗歌中抽象的理念,波德莱尔也能用拟人等艺术手法将其形象化,然后用简练的文字进行恰到好处的描写,作为读者我们可以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中看到诗人的思考。《黄昏》中运用了大量的隐喻,可以说诗人是用隐喻来看待生活,用隐喻进行思考,赋予普通事物象征性色彩,诗人运用隐喻避免了诗歌的平铺直叙,使诗歌显得更美、更吸引人,通过隐喻诗人将其对黄昏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将其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图像化,使诗歌变得清晰、明白、生动、形象,令读者能够较为容易地在诗中找到诗人的写作目的和试图传达的含义,使读者透过外在的表象深入到诗歌的内在结构从而获得了更深层的画面。如诗句:“罪人的朋友,迷人的黄昏来了,它像一个同谋犯悄悄地来到”;诗中“罪人的朋友”“迷人的黄昏”,奠定了诗人描写黄昏的情感意图,读者可以很快地明白诗人所描写的黄昏,是消极的丑恶的,诗人所要强调的黄昏,并不在于它的美而在于它的丑与恶,用简单的语句,通过A就是B的隐喻模式,给人以惊奇,引起读者的关注,促使读者去思考,也可以说读者的想象力在这时也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而我们的情感也在思考时被无限地激发,此时的读者不会去想黄昏的美丽惬意,而是开始迸发出一种批判的思维。诗中运用隐喻一般是用指某物的词或词组来指代他物,一个隐喻包含两件事物的名称和事物各自包含的意义,而每个词组又往往具有多层意义,这给读者对诗的理解造成了一定难度,诗人借用隐喻表达思想,使诗歌就变得复杂。
      (2)叙事视角的多重性
      叙事视角是指“叙述者或人物从什么角度观察故事”。叙事视角是一部作品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当作者要向读者展示一个世界时候,他必须懂得创造性地运用符合作品情感的叙事策略,即作者把自己体验到的世界转化为叙事世界的基本角度。它给了读者一把打开作者心灵的钥匙,进而通向作品所叙述的世界。《黄昏》这首诗作者运用了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即通过直叙人物的亲身体验进行了第一称身临其境、耳闻目睹的观察和感知叙述,增强作品叙述的真实感,受众在一读到此篇章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了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当中,油然而生亲近感。在开篇中作者描绘了黄昏到来时的情景,很显然作者是从第一称的叙事视角展开他的创作的,整篇下来作者始终坚持以第一人称视角把整个意境理顺,让读者仿佛亲自经历了一番,看到了罪恶的黄昏的降临,看到了黄昏下人们的动作与表情。
      (3)叙事结构的双重性
      作品中以第一称视角来对故事进行叙述,但是叙事结构却并不是单一化的。诗篇中场景的转换非常自然,使得不同结构之间连接得很紧密,看似天衣无缝。同时跟着诗篇的脉络走我们可以历经连续的意境。波德莱尔对诗行不合常规的停顿和跨行处理,对诗句有意识的突兀截断,这些复杂的叙事结构为的就是精神的准确传达。诗人虽然通过第一称视角来叙事,但是显然这里的第一称并非作者自己,而是突出一个无需知晓的故事讲叙人,这类叙事者的叙述构成了作品叙事结构的故事层面。
      同时,诗歌中没有明确的情节界定,也没有情节事件的发展顺序,有时难以分辨这究竟是诗人本人的感受还是对于时代的象征描写,我们在对诗歌的阅读欣赏中分明能够感觉到诗人的脉搏和心跳,对于波德莱尔这位散文诗的集大成者来说,借人物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并非难事,更何况他毕生创作了大量的直抒胸臆的作品,所以我们可以说《黄昏》这一首诗中,作者从一个叙事者角度出发,构造了连贯叙事结构,用黄昏代言了时代的背景,将社会的症结描写得淋漓尽致。诗篇结尾,诗人从隐喻的模式中跳出来,直抒胸臆,为困惑中的人民大众发出感慨。诗人在最后直面世界以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直接议论抒情的作为,使得波德莱尔散文诗的叙事结构呈现出了另一个层面――抒情层面,从而使作品呈现出了双重性叙事结构。
      
      三、结论
      
      波德莱尔的诗歌不仅有着独特的意象结构和象征意蕴,有着丰富的主观想象和奇异的内心体验,而且在内容题旨和艺术手法的创新上都有其独到之外。《黄昏》仅作为其众多诗歌作品中的一首,在形式写作手法上都体现了其象征、隐喻,加上直抒情意的创作风格,虽然是散文诗,但是诗的灵魂却非常集中,紧紧围绕主题发散开来,从另一个视角去毫无保留地描写世间的丑与恶,敲响了社会堕落的警钟。尼采曾反复论述过美丑问题,他认为:“现代艺术乃是制造残暴的艺术。”但是对崇高、庄严、优美的美学范围的有意损毁并不等于艺术意义的丧失。波德莱尔散文诗正预示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倾向以及现代主义反叛和颠覆传统价值体系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颜青.波德莱尔诗歌的伦理意义探析[J].海外文坛・当代文坛,2007(2).
      [2]杨安翔.鲁迅与波德莱尔的话语共鸣[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
      [3]施叶丽.隐喻在诗歌中的运用[D].浙江大学,2004(7).
      [4]李娟.诡异的黄昏[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总第137期).
      [5]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6]谭学纯,朱玲,肖莉.修辞认知和语用环境[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6.省略

    相关热词搜索:叙事手法黄昏莱尔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