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读者文摘 > 浅析电影《2012》折射的美国基督教宗教文化

    浅析电影《2012》折射的美国基督教宗教文化

    时间:2020-04-23 05:19: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电影在文化传播中作用逐渐受到关注。美国好莱坞电影《2012》透射了美国文化,传播着美国的意识形态,并体现着美国主流宗教——基督教与意识形态的联系。

    关键词:《2012》基督教文化 意识形态

    媒介技术迅速发展使文化传播跨越了国界。其中最为瞩目的是好莱坞的迅速崛起。席勒指出,电影等随处可见的文化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不仅仅是消息和娱乐,同时也是传播社会价值或政治观点的工具,最终会对全社会的精神结构产生深刻影响。随着好莱坞电影的传播,美国文化及价值观也渗透到世界各个角落。无论是美国意识形态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还是“美国梦”,美国的主流宗教信仰——基督教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宗教孕育着艺术,而电影作为最年轻的综合性艺术必然会留下宗教文化的痕迹。

    灾难片《2012》使好莱坞再次吸引了世界。电影的高投资、高卖座率、恢弘的场面制作以及娱乐性无不吸引世人,但电影与美国宗教文化的紧密联系不能忽视。

    一、“命名”与基督教文化

    电影中无论是人物姓名还是宇宙飞船命名,都有特殊含义。主人公的儿子叫Noah(诺亚),拯救人类的飞船为Ask(方舟),而科学家Adrian的父亲乘坐的船为Genesis(“创世纪号”),这不难联想到基督教《圣经》中的《创世纪》中第六章到第九章记载的故事:上帝耶和华见到地面上各种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地上恶人。但是也发现人类中有个叫诺亚的好人。“诺亚是个义人,在当时的世代是个完全人。”耶和华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携带妻儿以及牲畜鸟类带上方舟。方舟建成时,大洪水也开始。《创世纪》中记载:“当诺亚六百岁,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渊的泉源都裂开,天上的窗户都敞开,四十昼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没了最高山,陆地生物全部死亡,唯有诺亚方舟中的生命得以幸存。

    《2012》巧妙运用基督教《圣经》中的事物命名,采取与《圣经》所记载故事相似的叙事结构,揭示着电影与基督教的关系,折射美国的宗教色彩。

    小乔治·盖洛普1988年发现,“在10个美国人中, 有9人说他们从不怀疑上帝的存在,8人说他们相信自己将会在末日审判时被召唤到上帝面前述罪,8人相信上帝依然在创造奇迹,7人相信来世。还有90%的美国人祈祷;88%的人相信上帝对他们的爱;78%的人说在过去两年中他们用了‘很多’或‘相当多’的时间来思考与上帝的关系;86%的人希望子女接受宗教培训。”

    当信仰深深地渗透到国家的文化时,国家的政治、文化等很多层面都可以反射出这一信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电影文化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艺术,其拍摄目的、情节编排到以及细节构思都包含了编者对自身文化的理解。并且,电影的娱乐性决定了其本身必须迎合大众,只有能够引起观众共鸣的文化内涵,才能使电影获得成功。所以,《2012》中基督教式的命名,一方面是激发起民众的宗教热情,以获得与电影的共鸣,另一方面也在向其他民族国家表明基督教文化在美国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二、情节与基督教文化

    影片的情节类似《圣经》中末世的情景:当世界地震崩塌时,“Christians call it the rapture, end of days.(基督教徒称之为世界末日。)”,信徒们呼喊“repent. There is still time. ”(忏悔吧,还有时间);当总统决定留下来公布真相时,影片提到他妻子临终前握着他的手叮嘱他建个修道院,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去那里忏悔;当总统公布末日真相时说:“我们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但我相信这句话反映了我们的信仰,上帝与我们同在”。

    基督教强调“原罪意识”,人类从亚当夏娃偷吃禁果开始每个人生来就是罪人,所以必须通过后天的努力减轻自己的罪行。因此“忏悔”是美国人生活中的高频率词。在基督教中,只有通过不断地忏悔,相信上帝,才能获得救赎。所以当《2012》中末日降临的时候,人们认为这是人类酿成的大错,不停地忏悔祈求得到上帝宽恕的镜头屡见不鲜也在情理之中。

    另一方面,基督教徒始终相信上帝是人类的救世主。生活中遇到了难题,只要相信上帝在自己身边,难题也将迎刃而解。而当灾难临头的时候,相信上帝在自己的身边,自己也可获得救赎。面对着世界末日,国家从总统到人民,从美国总统到意大利总统的祈祷,最后的讲话总是祈求着上帝的保佑。

    从这些台词与镜头中充满基督教色彩的词语以及语句的重复出现,表明基督教文化已经深入美国人心,也被作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仰。

    三、从电影的理念透视美国宗教文化

    电影反映了美国社会普遍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念:如英雄主义,救世意识,物质主义,“美国梦”,重生等等理念。电影中塑造了英雄人物科学家杰克逊发现末日征兆,开始计划,要求打开飞船大门使得更多人获救等等。只有有钱人才能获救,影射了只有富人的后代才是优秀基因;同时也表现了美国的物质主义:只有获得金钱的人才是成功者。而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达到了自己目标,可以认为是“美国梦”的反映,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以达到自己的目标。最后洪水退去,飞船大门重启,人们劫后余生,走向新世界也表现了重生(reborn)的理念。

    这些已经深深植根于美国文化的理念,看似无关实际上却都紧密相连。在许多美国电影中,从《变相怪杰》到《蜘蛛侠》,从《007》到《变形金刚》,“英雄”的形象无处不在。而这种“英雄”崇拜心理则可追溯到最初移民北美的清教徒。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革命派,由于宗教迫害逃亡到北美新大陆。清教徒在当时陌生艰险的环境下对大片荒地进行开垦,最后获得了应有的财富。这也影响了后来的美国的西部拓荒。而西部“拓荒者”在恶劣条件下与大自然的斗争,成为了当代美国人“英雄”的最初雏形。“救世”的宗教意识,使得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总是肩负重任。而清教思想中认为致富是上帝对其选民的要求,贫穷是对上帝赐予荣誉的贬损。在这样的思想下,促使了对财富的追求的物质主义的产生,通过个人努力达到目标获得财富的“美国梦”也逐步得到这个社会的认同。此外,作为基督教基本原理之一的“重生”理念在美国文化中也起着重要影响。“重生”指的是内在生命的彻底改变调查表明许多美国人有过“重生”的经历,即因为某次经历或者顿悟转变对世界的看法,如获得新生。因此,在许多美国影片中经历磨难后见到光明可以认为是美国文化中“重生”的表现。

    四、结论

    电影《2012》是美国众多好莱坞电影的典型,和许多美国好莱坞电影一样,无论是从角色事物的编排命名还是从故事情节甚至到其所蕴含的美国文化价值观理念,无不与美国的宗教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宗教文化已经成为了美国社会生活难以割舍的一部分。而在其中,又以基督教文化尤为明显。基督教文化已深入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承载着一个社会的文化及意识形态的电影,与基督教宗教文化的联系也就理所当然。因此,从电影《2012》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宏大的场面制作、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同时也有在美国牢牢扎根的基督教宗教文化。

    注:本文作者隋樾为暨南大学(商务管理)在读本科生。

    参考文献:

    [1]芦世玲.帝国神话——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文化传播.陕西:新西部,2009.

    [2]裴孝贤.宗教在美国社会中的地位.北京:美国研究,1998.

    [3]李津.清教主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河北:社会科学论坛,2007.□

    相关热词搜索:基督教美国浅析折射宗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