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美文摘抄 > 遥想当年 [遥想当年“外宾”好]

    遥想当年 [遥想当年“外宾”好]

    时间:2019-02-05 05:42: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端午这几天,一直在读着建筑艺术研究所前所长萧默老先生寄赠的新著《一叶一菩提――我在敦煌十五年》,这本书详述作者在敦煌艺术研究所度过的“文革”岁月,把那荒诞岁月中人性的扭曲表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作者笔下人称“敦煌守护神”常书鸿的形象,洗尽铅华,还原历史,已经不同于我们以前所了解的常书鸿了。所以,这本书较之其他敦煌人的著述,更显出难得的残酷与真实。常书鸿的敦煌事业开始于1942年国民党元老于右任考察西北后,决定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并由他担任所长起,此后就是事业开创的筚路蓝缕与风雨飘摇,但这位一生中屡遭打击和背叛的艺术家却奇迹般地生存下来,敦煌艺术研究所也发展到今天已拥有五百人之多的敦煌研究院了。
      书中有一个情节,虽说荒唐但是有趣。那是1972年,在没有任何先兆的情况下,甘肃省革委会突然派人来所里“解放”被“双开”的常书鸿了。当宣布“解放”之时,常先生还在会场上照老样子不断地向领袖像和大家鞠躬请罪呢。当终于明白了是怎么一回事时,常老忽然呆了,脸上毫无表情,既看不出惊喜,也看不出悲伤,因为“解放”得实在是太突然了,叫人有九天九地的巨大落差。很快大家得知了,常老的突然“解放”,是因为英国著名记者韩素音来中国访问,提出要到敦煌参观访问并顺便问到了常书鸿的缘故。当地政府为了接待韩素音这“外宾”的到来,全面清理了莫高窟的环境,把土房子粉刷一新,里外通白,还配置了沙发。敦煌县更来劲,要陪外宾吃西餐,从准备餐具到学习如何用刀用叉。理论结合实践地刻苦练习、预习、复习和演习搞了好几个来回。从酒泉到敦煌三百多公里路整治得更邪乎,全铺上了细沙,车队到来以前还要泼水,比旧时帝王出巡还隆重。也是这个时期,智利著名画家万徒勒里也到过麦积山,沿天水到麦积山几十公里的公路两旁的农舍都照样刷上了白色,有关部门也像敦煌接待韩素音那样,学习如何吃西餐并大开了几天洋荤。
      由常书鸿,让人想到了另一个“外宾”,那就是曾任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著名的新闻记者赵浩生先生。赵浩生的家乡在河南息县,也就是“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的那个春秋时的息国,现叫息县,距离笔者当年在农村插队的地方不远。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上边忽然摊派任务,让社员突击修整和清扫公路。说有“外宾”要来。后来才得知,原来是赵浩生和他的太太从美国首次回国,要到息县省亲来了。赵浩生的母亲,原是个有“海外关系”的地主婆子,一直含污忍垢地活着,在儿子到来之前,也由破旧阴暗的土坯草棚里,突然接到宽敞明亮的砖瓦房里居住了。看到好几辆汽车绝尘而去,一个喜爱“打油”的社员还写了一首顺口溜来念:
      还是人家外宾好,坐上汽车到处跑;
      地主也能受优待,就咱社员吃不饱。
      要说这内外有别的“外宾”待遇,一直保留了很多年,改革开放后的前几年,还有专供“外宾”使用的“外汇券”呢。在市场短缺、百货紧俏的年代,“专供外宾”的货架上却是琳琅满目的便宜货,但没有“外汇券”,老百姓干急就是买不到手。“外宾”呢,也往往是得了便宜卖乖。记得那时候看《参考消息》上“外宾”写的北京印象,苍蝇是一个话题,有人说几天来只看到七只苍蝇,另一个写看到过两只,还有一个说从没看到过的。由此看来,吃人家的嘴软,此情此理,天下皆然也!

    相关热词搜索:外宾遥想当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