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少儿不宜】

    【少儿不宜】

    时间:2019-02-10 05:30:2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社会对“儿童不宜”现象比较关注,却容易忽略事情的另一面,即对孩子的言行做过多的成人化解释而不自知。   最难忘的就是我们蒙自路邻家男孩的故事。   那孩子极具绘画天分,从小就喜欢涂涂抹抹,十一岁已经进了市少年宫的绘画组,但他有个严父。
      一天其父忽然找我,说孩子出事了,进门一看:老师坐着,铁青着脸,父亲也坐着,铁青着脸,惟孩子站着,脸吓得煞白。
      事由是孩子画了几张电影票,大飨同学。可惜功夫还不到家,豁边了。
      这还了得?班主任严肃地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品行大事!现在已经如此,长大以后伪造票据、伪造签证,甚至……”他说他不敢想象下去。
      其父素严,被老师一提示,便开始无穷无尽地训诫,我知道我已劝不进,只好由他去,结果家里训、学校训,孩子蔫了很久,后来,干脆市少年宫也不去了,绘画天分丧失殆尽,前不久遇到他,俨然一个废人。
      这就是“成人化”儿童言行的恶果。“画票充饥”固然不能提倡,但立马把它上升到成人世界的“胡作非为”,其实正是成人的“胡作非为”!
      都知道孩子心智发育不全,而且正因为其“不全”,所以限制他们接触淫秽性、粗暴性、残暴性的东西,然而,现在常见的现象是,明知道他们心智发育不全,却时常对他们的言行做成人化解释,环视周围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最敏感的是“撒谎”和“早恋”。
      孩子为什么不肯说真话呢,最初的动因总是“害怕”,趋利避害是所有动物的本性,越有高压,越撒谎,高压久了,撒谎多了,反而变成了习性,习性既成就难改矣,但最初的罪魁却是我们的高压。
      记得我们孩子三年级时,学校规定每天必须带手帕,那天他恰恰忘了,值日生要求出示,他急中生智,很潇洒地把裤子袋袋布(花格)拉一点点出来示意,居然混了过去,他的“死党”很佩服他的急智,一天不经意地转述给我们,我一听,不得了!
      这不是弄虚作假吗!欲待风雨大作,老教师出身的岳母轻轻地说了一句,不要做成人化联想,孩子的世界,没有“作案”的故意和设计,他就是本能地趋利避害。好好引导他,不鼓励他这样,就是了。
      岳母是对的,我们没有风雨大作,孩子现在读大三了,至少到目前为止,从无“弄虚作假”之恶习。
      我当年采访“ED”门诊时,一个外地病人自述:十二岁那年,出于好奇,趴在门缝里偷看妈妈“汰屁股”,不得了了,妈妈捂脸痛哭,爸爸咆哮如雷,把他吊起来抽,骂他“流氓”、“淫棍”,结果当然是终生当不成“淫棍”。
      对性的好奇,每个男童都是从母亲开始,你发现了,淡处理就是,有必要往“性犯罪”上靠吗?
      小时候,总听得大人们说,这孩子如何如何,将来一定会怎么怎么地,比如喜欢逃学的,将来一定吃官司;喜欢斗蟋蟀的,则将来一定是纨绔;喜欢揩油的,将来一定被劳教等等。其实大都失算了,我就喜欢蟋蟀,似乎至今尚无牢狱之灾。西哲说,每个人心底其实都有好为人师的潜质,都想伺机“教育”他人。这原也不坏,但是如果常常喜欢在孩子面前当算命先生,就免不了要被触霉头。
      最典型的就是“小时了了”的故事。
      孔融十岁的时候,随父亲到洛阳拜访司隶校尉李元礼,大家都夸奖孔融聪明,独太中大夫陈韪不以为然,说:“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听后说:“我猜想您小的时候一定很聪明吧。”陈韪听后非常窘迫。
      和陈韪一样,很多大人都喜欢在孩子面前充预言家,不知不觉地根据成人世界的法则来判定孩子将来如何,其实你也是从孩子过来的,老师家长当年对你的“宣判”,又有多少中了的呢?
      题图/温馨的牢笼/于冰
      

    相关热词搜索:少儿不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