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诗“原无达诂”的意象多元和空白填充】诗无达诂

    【诗“原无达诂”的意象多元和空白填充】诗无达诂

    时间:2019-02-12 05:31: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意象 空白 期待   摘 要:诗歌因其意象多元和解读多元,鉴赏有其独特的特点,应把握文本性和期待性两个特点。      清人沈德潜在《古诗源•例言》中说,“诗之为用甚广,范宣讨贰,爰赋 梅;宗国无鸠,乃歌圻父;断章取义,原无达诂也。”王夫之在《诗绎》也说:“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故《关雎》兴也”,“人情之游也无涯,而各以其情迂,斯所贵于有诗。”二人援引《诗经》《左传》等典故为后人“笺释评点”现象。说明诗歌的解读,一直是依据人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视角来引发的多重感悟和意义。实际上,从古人对《诗经》解读始至今,“断章取义,原无达诂”的现象在文章解读中,尤其是诗歌解读中一直存在。
      而探究诗歌解读出现多元理解的原因,是我们学习诗歌无法逃避的一个重要的内容。诗歌“原无达诂”,多元解读,原因如下:
      其一,意象多元。意象是诗歌的最小单位,很多诗歌现象扑朔迷离,实际上还是诗歌的意象多元,如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用典多而模糊,缺乏含义上的明确规定性,又无一处透露点滴信息,因而众说纷纭,见解各异,有说是爱情诗,锦瑟是一女子芳名,李商隐爱之写诗寄情(刘 《中山诗话》);有说是悼亡诗,悼念亡妻王氏(冯浩《玉溪生诗笺注》);有说是咏物诗(许 《彦周诗话》);有说是自伤之辞(张采田《玉溪生年谱会笺》)。各执一词,就连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中也感慨道:“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实际上这种现象在诗歌中,尤其是现当代诗歌中是很常见的,如现代文坛上李金发、废名、穆旦等人的诗作和后来的朦胧诗派诗作等。
      此外,除了构成诗歌的最小单位――意象多元因素外,意象的连缀方式不同,同样可以使诗歌解读出现多元倾向。
      一首诗可以由一个单一的意象组成,这样的诗歌解读一般不会发生异议,但更多的诗歌是由多个意象构成的复合意象连缀而成的,这时意象本身的不确定性和意象之间的连缀方式就决定了解读的多元倾向。前者以《锦瑟》为例,这种意象本身意思不确定的诗歌是常见的,但更多的诗“无达诂”还是来自诗歌意象组合的不同方式,如情境组合、平面组合、乖谬组合和错综组合等。我国古代的众多诗歌创作,无论描咏田园山水和现实生活画面,还是直咏性情的诗歌,多用情境组合和平面组合意象连缀方式。现代诗歌和当代诗歌中,也有这种方式,如《再别康桥》《太阳吟》《大堰河――我的保姆》等。它们一般不会造成解读的多元多义现象。而乖谬组合和错综组合的意象群因为隐喻了种种元素而具有了多指性,在强烈的碰撞中产生了解读的多元多义倾向,这种组合方式构成现当代诗歌艺术构思和鉴赏的重要途径,如诗人北岛、于坚、韩东、西川、汤养宗、王小妮、张执浩、周瓒、朱朱等人的诗作。较著名的像北岛《峭壁上的窗户》:
      黄蜂用危险的姿势催开花朵
      信已发出,一年中的一天
      受潮的火柴不再照亮我,
      狼群穿过那些变成树的人们,
      雪堆骤然融化,表盘上
      冬天的沉默断断续续,
      凿穿岩石的并不是纯净的水
      炊烟被利斧砍断
      笔直的停留在空中。
      ……
      再如像郑愁予的《天涯踏雪记》、海子的《亚洲铜》、江河的《沉思》、梁晓明《歌唱》等诗歌,大都采用这种意象组合方式。国外诗歌中较著名的有纽约人艾略特的《窗前即景》:
      地下室餐厅里早点盘子咯咯响
      顺着人们走过的街道两旁
      我感到女佣们潮湿的灵魂
      在大门口绝望的发芽
      ……
      从穿着溅满污泥的裙子的过路人那里
      撕开一个空洞的微笑;
      它在空中飘荡
      朝屋顶那条水平线消失了。
      灵魂何以会潮湿、发芽?微笑如何会“撕开”?诗人通过表面上不合实际生活逻辑的意象组合,勾勒了现代都市生活灰色角落。这种变形的、拟喻的、多指的意象在违背常情常理的情境下随意组合,在情感的弥漫下奔向多极,呈现交叉、重叠、多元的趋势。
      其二,填补空白的多元倾向:诗歌意象及意象组合方式的多元倾向,作者和读者因不同生存环境、不同的视域、不同的人生经历、人生好恶,使诗歌的解读存在这样那样的阻断现象,这在诗歌鉴赏解读中是普遍存在的。任何艺术的解读都需要人生体验的沉淀,蒋捷《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谭献讲:“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①这是一个实存现象,并且是一个合理存在。正如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指出:“所有真正的创造性作品同样也不是诗人的大脑中单一的动机和单一的冲动的产物,并且这些作品同样也面对着多种多样的解释。”接受美学创始人姚斯也说:“处于不同时代的读者,由于各自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必然对同一作家、同一作品有不同的理解、解释和评价,这方面的差异有时甚至很大。”(《作为文学学科挑战的文学史》)解读文本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生活阅历的理解和审美倾向去填补,就必然出现多元解读倾向。如对于李商隐《锦瑟》的解读,有记载的就多种。现代诗如《老马》《断章》《雨巷》《鱼化石》等诗的解读一直存在着多元的倾向。这是一个大家都在议论的话题,不赘述。
      诗歌意象的多元和诗歌解读的多元使得诗歌在不同的读者眼里有了不同的意义符号和情感内涵,那么,我们解读诗歌可以信马由缰、全无凭借吗?当然不可!诗歌解读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下面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其一,文本为先:解读诗歌必须从文本出发,倾心与文本对话。我们关注文本,首先关注文本的语体,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曾把“观位体”看成文章解读的首要任务,以解读《锦瑟》为例,之所以人们在竭力探究他为谁写,写什么,就是忽略了它作为一首诗的体位特点。诗者,吟咏性情也,李在诗中以锦瑟起笔,诗眼却处处叩击“华年”,弦多而音繁,音繁而思绪游移。诗中意象如庄生梦蝴蝶、望帝化子归、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皆可思、可望,又与现实落差巨大,思之痛彻,这样的情怀,哪里是到今日回想起往事才倍感无尽的怅恨呢?当时身临其境,早已令人不胜惘然了。那么,今朝追忆,万丈怅恨何堪?诗人情至苦,沧桑难诉、厚积而不散。李商隐用诗歌吟咏至情,至于为谁写等等,实不是诗歌所主要探究的范围。其次,关注文本的语境,就是孟子所说的“知人论世”。还以李商隐为例,如果理解李商隐自十七岁以文才出名,一生都被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漩涡:先出自牛党令狐楚门下,后又成了李党节度使王茂元的东床快婿。他的一生便始终伴随着牛党人的咒骂、诋毁、中伤,他是那场政治漩涡中的最终溺水者。崔珏在《哭李商隐》中曾慨叹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尝开”,那么,理解《锦瑟》中浓重人生沧桑苦恨,应该更加直接些。再如《峭壁上的窗户》,这是诗人北岛1982年出版的诗集《峭壁上的窗户》中的一篇。伴随着新中国一起诞生的诗人北岛,经历了十年动乱摧残人性的血腥之后,敏感地感觉到比十年阴影还要严重的来自生命本身的困惑,事实上,北岛不是否定生活,而是由于痛苦而失望,由于余悸而戒备的情绪和思考。我们似乎看到了那高高的窗户后面,诗人那双痛苦、冷静、审视、思索的眼睛在俯视现世生活。
      其二,关注期待:在诗歌的解读中,读者对诗歌的明显或潜在的期待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诗歌契合了读者的心理期待时,才能真正走进读者心里,否则,会被读者拒绝。而我们对于诗歌的期待实际上是我们对一种文化精神的期待和企盼,相对于一首诗,我们的期盼可能具象化为一种格律、哲理、情感审美的泛化期待,是一种指向于某种激情、情绪、情感的表露和抒发,因而常超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的时空限制的期待,比如,在路上突遇大雨,如果这样写:“我全身会湿透,弄不好会感冒,怎么回家呢?”毫无诗意可言,但诗人会写道:“我举掌为伞/陪你走过多雨季节”、“惊见荷叶上一滴/黑色的泪/在溜转中渐次扩大/而后/从一面巨幅的粉墙上/无声地滚落”;比如路遇,会有:“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比如凭栏,会有“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这些美好的诗句这样轻而易举地走进我们的心灵,是因为它契合了我们对于诗歌的期待。不能否认,我们的诗歌学习是一个不断地激发、发展这种期待心理,不断地使读者潜在期待变成显在期待的过程。因为,期待心理是读者不断阅读的巨大内驱力,是发自内心的激情和动力。
      意象多元和解读多元是构成诗歌“原无达诂”的主要原因,我们的诗歌欣赏还得摒除任何外在的背景资料的局限,从本真中体味意象,从心灵中寻找情怀,任何被预订好的流水操作式的方法构建,都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作者简介:汪云霞,沧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写作文论研究室副教授。
      
      ① [清]谭献:《复堂词录序》,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相关热词搜索:意象填充空白原无达诂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