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论闻一多诗歌的意象营造:闻一多诗选

    论闻一多诗歌的意象营造:闻一多诗选

    时间:2019-02-12 05:33:1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闻一多 新诗 意象 浪漫主义 象征主义   摘要:闻一多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不同于“五四”新潮诗人,他的“幻象”观念不仅吸取西方诗歌艺术的理论精华,也打上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烙印。诗歌意象中,既有朦胧、奇崛、丑怪的现代意象的大量出现,又频繁地流露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痕迹,意象的繁复昭示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诗歌理念的撞击与融合。
      
      作为中国新诗草创时期的重要人物,闻一多的诗学思想和诗歌创作不同于“五四”新潮诗人,他的新诗创作,真正表现出了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他的诗歌意象中,既有朦胧、奇崛、丑怪的现代意象的大量出现,又频繁地流露出中国古典诗歌意象艺术的痕迹,意象的繁复昭示着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与中国传统诗歌理念的撞击与融合。
      
      一、闻一多诗歌的意象观
      
      闻一多谙熟传统文化,“五四”时代大潮和西式的清华教育,又使他切身感受现代诗艺氛围,他的《真我集》《红烛》《死水》及众多佚诗,大量吸收欧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及意象派诗人之所长,并与中国诗艺特质渗透融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意象观念。
      在欧洲文学史上,浪漫主义是伴随着个性自由解放的要求高涨而成为时代思潮的,它的根本点就是“人的自我信任、自我表现和自我扩张的欲望”①。在那样一个狂飙突进的时代,闻一多的诗学理念与浪漫主义反抗、热烈、奇幻的精神产生了共鸣,济慈、拜伦和雪莱等浪漫主义诗人成为他所关注的对象。闻一多提到拜伦时曾冠以“最完美、最伟大”②等字眼。他把“想象”看做诗人和诗歌创作的最重要的质素。针对“五四”新诗把“真”绝对化为生活和情感原始的可感形态,他批驳道:“绝对的现实主义就是艺术家的毁灭。”他认为新诗中,几乎所有的新诗人“都有一种沈痼的通病,那就是弱于或竟完全缺乏幻想力”③。在《“冬夜”评论》中说得很直率:“‘把从前一切束缚你的自由的枷锁镣铐――打破!’谁知在打破枷锁镣铐时,他们竟连你的灵魂也一齐打破了呢?不论有意无意,他们总是罪大恶极啊!”④
      基于此,闻一多主张诗歌当中要营造“幻象”。“幻象”是被作为诗歌的重要原素来阐释的,“诗的真精神其实不在音节上,音节究属外在的质素”,而幻象、情感“是不可思议同佛法一般的”。因之,“偿了玄秘性底代价”⑤。“‘奇异的感觉’便是ecstasy,也便是一种炽烈的幻象……真诗人都是个神秘家(mystics)”,“《一回奇异的感觉》,所占位置很高,就因他的神秘的原素”,其中有如庄子的“‘遗世高举’,‘御风而行’底幻象”。批评《月食》一诗“满纸空话,索然无味”时,他强调,“做诗不能讲德漠克拉西”,“克兹(即济慈,笔者)所谓‘不是使读者心满意足,而是要他气都喘不出’,便是这个意思。”而“造成这种力量,幻象最要紧”。他引了自己的《爱与美》中的一节诗说:“我觉得我的幻象比较地深炽,所以我这幅画比较地逼真一点。”⑥
      按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说法,想象是对文字难以传达的对象的克服,对表象“溶化、分解、分散,为了再创造”,“从而超越对象的真实性而获得诗歌自身的蕴藉”⑦,用想象力去把握世界在浪漫派看来是一切认识的基础。同时,“幻象”观不仅吸取西方诗歌艺术的理论精华,也打上了中国诗歌传统的审美烙印,“这中间自具一种妙趣,不可言状。其特征即在荒唐无稽,远于真实之中,自有不可把捉之神韵。浪漫派的艺术便属此类。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沧浪所谓‘兴趣’同王渔洋所谓神韵便是所动幻象底别词。所谓‘空音、相色、水影、镜像’者,非幻象而何?”⑧闻一多阐明了现代诗学的“幻象”与传统诗学的“神韵”之间的联系,分析了“所动的幻象”的产生与无意识创作精神活动的关联,它的超于一般明白清楚的诗的“荒唐无稽,远于真实,自有不可把捉之神韵”的特征,这些阐释,体现了他对内涵复杂的现代性诗歌文本自觉认同和独特把握的审美意识。闻一多在创作中十分善于运用神奇的幻想创造奇异的幻象,如李白投水救月、骁将精雕剑匣、骑着太阳巡游、白日见鬼等幻象,都闪烁着奇光异彩,令读者耳目一新、心醉神迷。
      闻一多强调诗人的幻象力在意象表现中的意义,把意象的玄秘性体现的神秘美作为诗的审美内容,这既有西方意象派与象征派的影响,又吸取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精髓。他的“幻象”观念超越了早期新诗的“具体的做法”,胡适影响下的“五四”新诗人,在反对旧诗的虚假时,把诗所追求的“真”绝对化为生活和情感原始的可感形态。幻象质素的极度缺乏,造成了“五四”以来新诗的“淡而寡味”的弊端,因此,他热切地呼唤既能体现时代精神有饱含地方色彩的具
      有深层意蕴的现代新诗的出现,并为之不懈探索。
      
      二、闻一多诗歌的意象世界
      
      闻一多的诗歌显现出无羁的自由精神,既有西方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影响,也蕴涵着庄骚传统的文化积淀。它们共同使新诗真正冲出早期白话诗平实、浅显的狭窄境界。综观闻一多的诗歌,其中的意象可分为下面几类。
      (一)经典意象
      经典意象指的是带有深深的传统文化审美特征和精神烙印的古典意象。闻一多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吸收与择取,始终坚持以东方文化意识为核心,他认为,要完成中国新诗的现代转型,首先“当恢复我们对于旧文学底信仰”,其次“更应该了解东方底文化。东方底文化是绝对地美的,是韵雅的”⑨。闻一多的诗中频繁地流露出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艺术的痕迹,几乎只需通过其诗艺的表层结构就能窥见其特异的意象艺术风格:富有中国风采的物象――红烛、剑匣、秋菊、红豆……他还常常在诗中运用典故,以对各种历史、神话的隐喻或引用来回顾中国的文化,既有民族特色,又具时代风情。梁实秋称之为“科学的文明里悬想着静的和美的东方文化”⑩。
      闻一多的新诗追求的是民族的文化特点,他让传统意象和典故在现代新诗中复活。《红烛》中,“烛”这个意象源于古典诗歌“蜡炬成灰泪始干”,毫无疑问地延续了燃烧自我的意义和悲剧基调。《忆菊》雕金镂玉、色彩斑斓,借“菊花”的形象唤起了对祖国文化的倾慕和赞赏,从菊花中挖掘出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蕴。而《李白之死》则借李白捞月的世俗传说,以“臆造”演绎“荒诞”,传达对于诗人人格的赞美和对于美的追求的忠贞。龙烛、月亮、广寒宫、女娲、玉盘等意象,使得水中捉月故事的现代阐释,笼罩上传统的、古典的氛围。其他诗中,不断出现贡臣、香篆、孤雁、太阴、金乌、宫柳、菊花、红豆、春蚕、游子、罡风、六龙骖驾等等。在《祈祷》中更是成功地对传统诗性话语实行了现代诗性的转化:“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纷至沓来的传统典故,和错错落落的西方祈求句式,结合成一种新异的情境,感情真挚委婉,富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古典意蕴为现代新诗开拓了崭新的精神和话语空间。
      (二)深度意象
      闻一多的诗歌中,还有大量的以客观事物来象征人类生存的社会状态,暗示人的幽秘的心灵世界的意象,从而构成深度意象。他在面对自然和社会时,常常能借助睿智的慧眼深邃地观照出社会景观和人生境界。他说:“文学是要和哲学不分彼此,才庄严,才伟大。哲学的起点便是文学的核心。”{11}闻一多将其对生命、爱情、社会、时空的思考和理解融入到诗歌中,构造了一个精神特征相当突出的意象世界。
      《雪》中,“天花”如同“一层殓衣”,包裹起世界;“却总埋不住那屋顶上的青烟”,“穿透自身的躯壳,直向天堂迈往”;森林终于使“冬”举起了“投降底白旗”。不难看出人类社会两种势力生死搏斗的情景,感受到人间生命积极向上的精神与顽强斗争的威力。《梦者》写到,“假如那绿晶晶的鬼火/是墓中人底/梦里迸出的星光,/那我也不怕死了!”“星光”,乃是以生命为代价去寻求的理想。爱情,纠结了作者所处时代的敏感的深层文化道德冲突和人性的冲突。《幻中之邂逅》想象了爱情的美好,仿佛“白云,朦朦漠漠”,又似“仙鹤”浸在月光里;《花儿开过了》抒写了对爱的坚贞,“我也不曾因为你的花儿暂谢,就敢失望,想另种一朵来代他!”从吟唱个人情爱的悲欢和对理想爱情的描绘上升到对生命中爱的价值、爱和生死、爱和伦理等关系的哲性思考上。《二月庐》中的“燕子”,在无限永恒的时间面前,欢乐的生命总是短暂的,于是歌声“爆裂”,“迸出些什么压不平的古愁!”命运中渗透了人生的漂泊感,体现出人生苦短的焦灼情态与忧患意识。《色彩》中,诗人通过红不同的颜色,在生命、意义中思考人生的价值。《时间底教训》将“时间”幻化成了生命运动的上帝,在创造与痛苦中展开对宇宙的形上思索。《雨夜》中,以“没有做成”的梦境中的渴望,对抗象征着残酷现实的“风雨”,盘踞在心灵中的是面对茫茫社会、漫漫人生的恐惧、疑虑。
      在这些深度意象中,可以看到了闻一多面对人生和宇宙的冷静,悟到的是诗人冷静观照后获得的哲思,冷静中同时也蕴藏着如火的热忱,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显示出现代诗歌的沉思性和悲剧性品格。
      (三)“审丑”意象
      “审丑”意识是人类审美文化的反题,艺术的“丑”表现为异于传统美学所肯定的丑陋、恶俗、怪诞、恐怖、混乱等,这种美学的“他在”品质,带来的是一种奇特的艺术张力。闻一多是最早将丑的意象呈现于新诗的诗人之一,明显地可以看出象征主义诗歌“审丑”意象的影响,诗歌中,朦胧、奇崛、丑怪的意象大量出现。
      在早期的《西岸》中,闻一多就以“苦雾”、“死睡”,“黑夜哄着聋瞎的人马”等描绘了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凄惨景象。《印象》里那“披头散发的脑袋”和“孤零零的一座秃头的黄土堆”,《末日》里“芭蕉的绿舌头”、“露水”、“垩壁”、“蛛丝鼠矢”、“花蛇的鳞甲”等,交融成为阴森恐怖的意象。《夜歌》则以中国民间的神秘的“鬼”文化作为诗歌的背景,采用人们意识中的丑陋物象“癞蛤蟆”、“蚯蚓”、“荒鸡”等,并安排了视觉上不协调的色彩物象“黄土堆”、“血样的狰狞”的“猩红衫子”和“癞蛤蟆只是打着寒噤”等景象,令人毛骨悚然。《死水》里,诗人更是把大量的意象彼此撕裂,造成画面的残破。“破铜烂铁”、“残羹冷炙”、“霉菌”等的混杂,给人以强烈的脏乱感。而斑斓的色彩――绿成“翡翠”,锈出“桃花”,织出“罗绮”,蒸出“云霞”,酵成“绿酒”和“珍珠”似的白沫,还夹杂着“青蛙”的歌声,加大了诗歌内部的紧张力度。其他诗歌中,如“苍蝇”、“垃圾桶”、“烂果”等,都给人以强烈的心灵冲击力。
      闻一多笔下的这一类意象没有像象征主义诗歌在揭示现实的丑恶时,流露出的悲观厌世的情绪,也没有把物质世界之恶作为人类世界的本来面目来表现,而是更多地融入了抨击丑恶人生与异化物质世界的现实主义情绪,诗歌很少消沉,诗人不愿随意屈从的人格傲立在诗歌之中。作为典型的文化民族主义者,其“审丑”意象的创作丰富了中国诗歌意象形态,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审美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蜕变。
      
      三、结语
      
      应当说,诗歌是与本民族文化传统关系最深、最稳固,最富有韧性的,它直接袒露人们最深层的生命体验与美学理想,看到了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心理。对于中国诗歌的现代转型,“五四”时期的文化先锋提出了不同主张,胡适主张“以文为诗”,在借鉴西方诗歌艺术的同时,也体现了宋以后的文学演变模式;郭沫若推崇浪漫主义诗歌“狂飙突进”的精神,但同样欣赏陶渊明的飘逸、王维的洒脱;冰心、宗白华的“小诗”更是自觉地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可以看到,中国现代诗歌始终无法摆脱与传统诗艺的关系,然而,自由体最终沦为散漫浅显,郭沫若的诗歌则显得恣肆空洞,“小诗”创作的单纯哲思也使其难成气候。
      闻一多曾引领着新诗对格律的探索,他的“三美”说,其核心就是意象营造的关注,提倡写鲜明的、韵律的、富有民族色彩的意象,把感触和情绪隐藏在由理性与感性在顷刻间化合而成的意象之中,纠正了浪漫主义新诗感情空泛、语言缺乏节制的弊端。他的诗通过中国古典诗歌艺术传统与浪漫主义的奇思异想和象征主义、意象派手法的结合,创造了新文学初期诗歌创作中从未有过的新的境界,促进了中国现代新诗的本土化进程。
      
      作者简介:杨永明,文学博士,安阳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① 乐黛云、王宁:《西方文艺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8页。
      ②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4页。
      ③ 闻一多:《评本学年〈周刊〉里的新诗》,见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闻一多论新诗》,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第38页。
      ④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5页。
      ⑤⑧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1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⑥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0页-第50页。
      ⑦ 刘若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
      ⑨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6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0-123页。
      ⑩ 梁实秋:《闻一多诗六首》,清华周刊第284期,1923年6月1日。
      {11}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2卷),湖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58页。
       (责任编辑:赵红玉)

    相关热词搜索:意象诗歌营造闻一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