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成都“三义园”牛肉焦饼|三义园牛肉焦饼

    成都“三义园”牛肉焦饼|三义园牛肉焦饼

    时间:2019-02-20 05:44: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都城守东大街还是一条不太热闹的街道,街两旁是青瓦铺板的店铺和中西合璧的低矮楼房。笔者儿时常与二三同学徜徉于此,每每走到春熙南路,西边便会飘来一股诱人的煎饼香,令人馋涎欲滴,正所谓“焦饼煎时满街香,美味扑鼻诱人尝”。这时候,同学们便你出几角钱,我出几两粮票,合伙买上几个分而食之。这种煎饼色泽金黄,外酥内嫩,咸鲜微麻,入口化渣,大快朵颐!那滋味,不亚于今之青少年喜好的“肯德基”。
      这便是“老号成都名小吃”――三义园牛肉焦饼。
      “三义园”是旧时成都唯一一家以卖牛肉焦饼为主的小吃店,该焦饼的制作者叫曹大亨。但他并不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而是一个数十年来站在街边油锅旁煎炸牛肉焦饼的哑巴师傅。因此,成都市民都习惯地称“三义园牛肉焦饼”为“哑巴焦饼”。
      这“三义园牛肉焦饼”的来历,说来话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夏天,成都暑袜南街曹记剪刀铺里,传出了婴儿落地的啼哭声。店主曹建修中年得子,大喜。他早就盼望能有个儿子来继承家业,希望生意兴隆,财源广进,就给儿子取名为曹大亨。
      一年过去了,曹大亨还不会说话,父母很着急,就抱着儿子去看中医,这才发现,儿子先天性聋哑。父母心如刀绞,抱着孩子四处寻访名医,但跑遍了九里三分的成都城,均无功而返。无奈之下,也只好认命了。
      曹大亨9岁时,其父将他送进九龙巷盲哑学校读书。谁知哑巴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对书本一点兴趣也没有,勉强挨了两年,死活不愿再读,只得让他辍学了。
      哑巴虽然读书毫无长进,却对做“活路”颇有兴趣,这也许是青少年爱玩的天性使然吧!他一边玩耍,一边学磨剪刀,到后来还真磨出了些名堂,得到了大人们的夸奖。哑巴13岁那年,其父又把他送进走马街口的“三义园”当学徒。
      “三义园”是清末王静庭与两个朋友合伙开设的面食店,取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作店名。该店专门经营牛肉焦饼和牛肉面,由王静庭具体负责,他的两个朋友对店内业务既不熟悉也不过问,只是出资入股,年底分红而已。
      店堂面积不大,仅十余平方米,摆了几张条桌和长凳后,就所剩无几了,所以煎焦饼的炉子只得放在街边上。店内有两个师傅和两个伙计,哑巴就跟着两个师傅学手艺。
      每日清晨,当煎焦饼的锅中响起“滋滋”声时,小店门口便会飘起一股诱人的油香,吸引过往的行人。食客进店落座,马上就能品尝到刚出锅的牛肉焦饼和一小碗熬得浓浓的免费牛肉汤。店内的红烧牛肉面也很受欢迎,端上桌时,红亮的油汤里除了滑爽的面条和嫩熟的牛肉外,见不到一点香料或者豆瓣等杂质,令人食欲大增。
      当时走马街附近的东大街、春熙路、青石桥等都是成都有名的商业区,钱庄、当铺、书店、商铺、影院、剧场、茶馆、旅店、浴室比比皆是,而毗邻的督院街更是全省的军政中心。无论是衣冠楚楚的职员文人,还是推车抬轿卖苦力的脚夫,都喜欢到“三义园”来吃这种方便快捷、价廉味美的牛肉焦饼和牛肉面。渐渐地,“三义园”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了远近驰名的小吃店。
      民国13年(1924),曹大亨学徒期满出师。他心灵手巧,肯动脑筋,在继承师傅手艺的基础上,用心揣摩其配料和操作程序,精益求精,将牛肉焦饼做得更为出色。由于百吃不厌,所以在市民尤其是回民中享有很高的信誉。
      1945年前后,王静庭和哑巴的师傅相继去世,“三义园”改由王妻高氏经营,哑巴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该店的大师傅。
      1956年,“三义园”首批转入公私合营,曹大亨成了国营企业的职工。这时他已48岁了,仍然独身一人。自1938年前后其父母相继病故之后,他就和妹妹曹伯英一家居住在一起。
      1958年,成都市区私营饮食店进行第二批公私合营,春熙南路附近城守东大街一家私营面馆也转为国营。这家面馆店堂宽敞,达120平方米,又处于黄金口岸的位置,于是“三义园”与这家面馆合并,由走马街口搬过来并在此挂上了“三义园”的招牌,职工亦增至14人。
      1964年,成都市饮食公司在商业场专门成立了一个名小吃中心店,荟萃了成都众多名小吃,如龙抄手、赖汤圆、钟水饺、韩包子、珍珠圆子、三友凉粉、哑巴焦饼等等,并将这条街取名为“好吃街”。曹大亨还经常被派往金牛宾馆、锦江宾馆、四川宾馆,为中央首长和外宾服务。贺龙元帅、陈毅元帅品尝牛肉焦饼后赞不绝口,专门接见了哑巴师傅。在一年一度的青羊宫灯会、花会上,“三义园”的牛肉焦饼都是深受群众欢迎的名小吃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三义园”的招牌被视为封建主义的黑货,遭到“彻底砸烂”,改名为“胜利面店”。
      1976年“文革”结束时,曹大亨已经68岁了。在炸焦饼的油锅旁,他已整整站了55个年头。一双布满疤痕的手背上,记述了无数次被飞溅油花烫伤的经历。他的十个指头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这是其长年累月不用铲子而直接用手翻弄焦饼留下的“功绩”。
      哑巴为人老实厚道,勤劳俭朴,工作认真,任劳任怨,数十年如一日,很受市民的尊敬。1978年以后,因年老体衰,他不再亲自动手操作,就给弟子们做指导。只要他在店里一坐,就会招来很多顾客。
      1985年5月,77岁的曹大亨光荣退休,1992年11月病逝,享年84岁。
      前些年,曾有几家饮食店仿制“三义园”牛肉焦饼,但终因未掌握其制作要领,加上原料不过关,做出的牛肉焦饼在口味、质量上与真资格的哑巴焦饼相去甚远,不为老顾客认同,热闹一阵后终归于沉寂。
      今年春节,在外省工作的几位老同学回到成都,大家漫步改造一新的春熙路,不知不觉又来到上东大街26号“三义园”旧址,但见空荡荡一片。一位老同学问:“哑巴焦饼店呢?”
      我苦笑道:“没有了。”
      老同学忍不住一声长叹:斯人已逝!面对着夕阳老树,回味儿时美食,一丝无名的惆怅掠过心中……
      (压题图选自《老成都食俗画》,林洪德绘)
      (责编 江 风)

    相关热词搜索:成都牛肉三义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