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丹青溢芬芳,书中日月长】春光明媚艳芬芳 丹青幻

    【丹青溢芬芳,书中日月长】春光明媚艳芬芳 丹青幻

    时间:2019-02-28 05:41:3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早闻书法家张传亭的大名,只是无缘一见。在《张传亭书法选》出版座谈会上,我发现张先生书写了不少自己创作的格律诗,古朴典雅,生动感人,可谓诗书俱佳,我才知道他还是个诗人。字如其人,文如其人,随着与张先生的接触增多和了解的加深,我更加佩服他的为人为文了。
      谈张传亭的书法,不能不提到已故书法家、中国原书协主席启功先生,“启功体”影响深远。张先生作为启功的真传弟子,当年拜师学艺有一段感人故事。我要说的,还有另一位启蒙老师杨霖生,同样对他影响很大。
      “绿树当年数二中,辉煌业绩趁东风。名师最忆杨霖老,纵笔吟诗是启蒙。”
      这诗是张传亭为杨老师写的,饱含深情。杨霖生,颍上人,武汉大学毕业,曾是文学大师叶圣陶的得意门生。他生不逢时,报国无门,一番周折后回到家乡阜阳二中当了一名老师。1962年从农村考入阜阳二中的张传亭,成了他的学生。由于这个学生天资聪颖,质朴好学,很快被杨老师发现。英雄总是惺惺相惜,杨老师擅长古诗词和书法,有意无意中让学生得到了最好的启蒙。至今已是著名书法家的张传亭,回忆过去,无不感慨,如不是遇到了杨老师,也许自己走的就是另一条路了。
      童年、少年时代是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像画画一样是上底色阶段,可以决定人的一生。张传亭太有幸了,名校遇良师,使他在中学时期打下了扎实基础,一举考取北京师大。值得庆幸的是,中学时期他已有了自己的追求,为今后成为书法家、诗人做出了选择。
      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张传亭在北师大遇到了启功大师,并成为他的得意门生,虽然有偶然性、戏剧性,关键还是书法把他们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人与人有缘才相遇相知,张传亭与大师启功相遇于特殊的年代,患难之中的情谊,特别值得我们尊敬。
      1966年冬,风华正茂的大学生张传亭,一身正气。他看到一张反对林彪“顶峰论”的“小字报”,很赞同。当他看到作者受到迫害,便拍案而起,写了《也致林彪同志的一封信》,结果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在北京第一监狱关押了5个月后,被送回北师大监督劳动改造。这本是人生的大不幸,但张传亭因祸得福,得以与当时的“反动学术权威”启功相识。
      一次,张传亭跟北师大的“反动学术权威”一起在校园一角玉米地施肥。张传亭刨坑,后面有位老人往坑里丢化肥。老人慈眉善目,两个人就天南海北闲叙起来,最后叙到了书法,老人给予了他很多指点鼓励。结束后张传亭才知道,施肥老人就是自己仰慕已久的书法大师启功。入学之初,他已知道了启老的名字,只恨无缘拜访。没有想到,是在这样一个场合见到大师的。直到现在,张传亭想到初见启老的一幕,仍然感慨。
      文革后期,启功先生回到中文系六五级二班接受学生监督,恰巧是张传亭所在的班。张传亭正刻苦习字,并常常冒着严寒到北海公园和颐和园拓碑帖,特别期盼得到大师指点。心有灵犀一点通,启功大师也许是闻到了墨香,也许感觉到了有个酷爱书法的学生在等他,闲暇时间来到了张传亭所在的宿舍,看到了床边贴着的书法习作,大师被这个学生的求学精神感动,连声称赞。虽然墙上贴的字还很幼稚,但在那荒谬年代,竟然还有如此肯学习、爱书法的学生,让大师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加上张传亭很尊师,一口一个老师地喊着,让大师对这位来自淮北农村的朴实学子产生了兴趣,有心收张传亭为弟子,真诚邀请他到自己家作客。
      大师谦虚的胸怀和热情让张传亭激动,他如饥似渴,一有空闲就往西直门内小乘巷的启功先生家跑,向老人学习。老人写字时,他恭恭敬敬地观看,并帮助研墨铺纸。老人看到这个可爱的学生,也是喜在心头,真心传艺,他把很多珍贵的帖子拿出来给张传亭看,逐字点评讲解:“写字,先要把架势摆稳、摆精。架势摆好了,写出来的字才有精神。字跟人一样,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你看仪仗队的士兵,那才叫帅……”大师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传教,让张传亭受益匪浅,这不仅有书法的真谛,还有做人的道理。
      张传亭回忆说,在西直门内小乘巷启功先生的简陋平房里,他知道了什么人才是大师,什么书才是艺术。在这里,师徒躲避着运动干扰,父子般亲切地切磋书法。有时天晚了,师母做好饭留他吃,边吃边谈。在这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启老生前一直把张传亭视为一生不可多得的知己和弟子,把自己珍藏的碑帖送给张传亭,用心血浇灌着这棵书法小苗,让他茁壮成长。他们“忘年之交”
      的感人故事,如今成了一段书坛佳话。
      张传亭生性耿直,大学毕业后命运多舛,堂堂北师大高材生被“分配”到偏僻农村中学。在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启功老师成了他的精神支柱,使他没有放弃对人生真善美和书法的追求。同时,启功大师也没有忘记阜阳的这个学生,常写信予以鼓励,传播书艺,引导其向“大成”之境界攀登。张传亭不忘恩师。总是在去北京时,背着家乡的土特产花生、大豆等,去老师家看望。
      大师真传加上自己不懈努力,张传亭书法水平进步很快,他参加了全国高规格的书展,获得一系列大奖,被中国书坛称为“启功体”传承者,墨宝流传到美、德、法等国,事迹和作品在《中国书画报》《书法导报》《中国文化报》等刊登,他应邀到深圳、香港等地讲学,国内不少收藏家对他的作品评价很高。对弟子每取得一点进步,晚年的启功大师喜在心头,他在给张传亭的回信中写道:喜的是,足下的书法突飞猛进,确确实实达到了一个极其成熟完好的境地;愧的是太像拙笔了。现在具体地说:
      “你的字,结构妥当,很少有‘不得劲儿’的结构,用笔又能在严谨的拍子里弹出自由的调子。放开笔处,又能不脱应走的轨道。这非真动了脑筋又下了工夫,是做不到的。”
      如今,功成名就的张传亭为人依然非常低调,从不张扬,几十年如一日保持着知识分子的本色。他平易近人,热心助人,即使在商品大潮涌起的日子,书法很有市场,但他从不在挣钱上动心思。每逢过年,家乡人仍可以抱着红纸请“老张”写春联,朋友中无论官民他都一视同仁,大方地送字。有人对此不解,他却笑笑说,连当了中国书协主席的启功那样级别的大师,还那么谦虚,乐于助人,拿出自己的积蓄帮助别人,我们有什么可炫耀的,为乡亲朋友写几幅字又有什么?面对朋友赞誉他的书艺时,他赋诗答道:“红六楼将心映红,每回入室坐春风。尚无佳绩向师禀,惭愧听呼张启功。”
      张传亭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退休后有了更多时间,便一如既往、如痴如醉地研究书法艺术,殚精竭虑发展启功书法精髓。同时,他还在高校等场所传授书法知识,教书育人,弘扬传统文化,可谓桃李满天下。
      丹青芬芳,青春永驻。现为中国启功书画研究院院长的张传亭先生,正值事业的黄金岁月,愿他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飘香四海!

    相关热词搜索:丹青书中芬芳日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