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资源枯竭城市艺术化再生研究

    资源枯竭城市艺术化再生研究

    时间:2020-03-17 12:41: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景德镇历经千年,境内矿产资源渐进枯竭,城市发展步入低谷。利用实证研究方法,营造城市艺术化的社会环境、营建城市艺术化的人文环境,规划制瓷遗址、建设地址公园,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打造艺术空间、开设创意集市,盘活老瓷厂、恢复城市局部区域功能、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大大发展艺术与创意经济,使得城市得以艺术化再生,逐渐恢复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艺术化;城市再生;社会环境;人文环境;资源枯竭;低碳城市;景德镇

    资源枯竭城市是指所拥有的资源基本枯竭或即将枯竭,需要进行经济转型或产业转型的城市。城市再生是指城市在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和历史文化延续等方面的新变化时所开展的城市改建、用地功能和资源重组及相应城市环境的整治和改造。通常,城市再生的对象是城市旧城区或者局部区域,经过调整、改善、设计旧城区或局部地区的功能,提升甚至再造城市历史城区的活力和环境品质[1]

    1 资源枯竭的城市——景德镇

    古人于昌南建造窑坊,烧制陶瓷。景德镇制瓷历史长达千余年之久,这里曾经商贸繁荣,汇集了无数能工巧匠,有“工匠四方来,器成天下走”之说。至唐朝创造出集青瓷与白瓷有点于一身的青白瓷,胎体滋润、亮泽如美玉一般,并开始出口欧洲;至宋朝出现“村村窑火、户户陶埏”景象;明清市场发达、瓷业蓬勃,形成了众多的手工业工场,呈现出“窑户与铺户当十之七八,土著十之二三”繁荣景象。景德镇山区特征明显,境内森林资源相对丰富,盛产马尾松、湿地松等树种,烧制瓷器多以松材为燃料,“俯看全境如焚火,三千炉灶一齐熏。充满天际如浓雾,喷烟不断转如轮。”诗句形象描绘出景德镇烧窑制瓷的壮观景象,古人虽注重生态利用,但终有松材枯尽之时,当下众多山脉也只以碗口粗细的松树居多。现代制瓷则主要使用煤窑、电窑、气窑等烧造。(图1)

    景德镇盛产瓷石、高岭土等矿产资源,高岭土是珍贵的非金属矿产,是二元配方法制瓷的重要原材料,它质地纯净细腻、品质极佳,可以用来大幅度提高瓷器烧成温度,减少坯体变形。高岭土源自景德镇北部山区鹅湖镇高岭村边的高岭山,清初开采极盛,光绪年间开始衰落,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几近枯竭,有着前后历经八百余年开采历史。(图2)景德镇目前为满足陶瓷工业生产所用的高岭土多来自于省内其他矿区,本地高岭土则被“保护性”限制开采。

    千年的窑火从未间断,过度消耗矿产资源,过度依赖自然资源,过度依赖不可再生资源,城市自我发展能力日趋孱弱。2009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第二批三十二座资源枯竭城市,景德镇市是九个地级市之一,这标志着景德镇市将面临千余年开采留下的尾砂和枯矿,探寻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寻求相关产业升级转型,促进城市经济发展。

    2 城市的艺术化社会环境营造

    千年的制瓷历史积淀赋予了景德镇独特的陶瓷文化,这种历史文化积淀给这座城市留下无数宝贵的陶瓷文化遗产,也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开启了创意经济、生态经济的复兴之路,奠定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2.1 规划制瓷遗址、建设地质公园

    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是元、明、清三代专造宫廷用瓷的皇家窑厂,明代由宦官充任督陶官;清初由工部、内务府派员,或由江西巡抚主管。乾隆以后,以榷九江关使管理,并以饶州同知、景德镇巡检司监造督运,所产瓷器称“官窑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烧造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工艺最精湛的官办瓷厂,这里集中了最为优秀的工匠,以精细的原料、充足的资金雕琢出无数精美绝伦的瓷器。遗址位于市中心闹市区,东至中华路,西至东司岭,北至彭家弄,南至珠山路,静静地矗立于商业区环抱之中,向过往的人们述说着“国家制瓷”历史。

    古窑民俗博览区是以“活态博物馆”的形式立体化展现景德镇传统陶瓷文化,包括陶瓷民俗博物馆以及罕见的古代制瓷作坊、古老制瓷生产作业线、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宋代龙窑、风火仙师庙、瓷行等实景,这里不但展示了古代瓷业建筑,还活态再现了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景德镇传统手工制瓷工艺”(图3),现已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是当地市民、中外游客必到的游览胜地。

    位于景德镇东北方向瑶里的高岭国家矿山地质公园是高岭土矿遗址,2005年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成为我国首批二十八个“国家矿山公园”之一,公园内存有大量高岭土古矿及其残体,如古尾矿堆、古采坑、古采硐、古洗选池、运矿古道、古码头、古亭、古桥和古文献、古瓷器等遗迹,反映出当时采、选、运、销的完整体系及商贸活动。经过近十年的保护建设与发展,高岭山的自然生态系统得到恢复,昔日露天挖凿的大型矿坑植被茂密,就像山间的洼地,树种丰富,多种动物在此栖息;地质公园内泉水潺潺、林木葱郁、环境清幽。

    将制瓷遗址、地质枯矿与陶瓷文化联系,整合自然资源,结合当地乡土民情,开发具有收藏、实用价值的旅游纪念品,发展旅游经济,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景观,保护当地生态资源、社会环境,也将极大地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2 建造特色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与景观

    艺术化的社会环境最直接体现在城市公共环境设施上,它与城市的发展有着紧密联系,犹如街道上的家具,能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求,易用、赏心悦目的特色环境设施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是城市的新“名片”。城市街道景观兼顾功能指向性的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个性,是城市街道的“风景”,具有地标性质。景德镇承载着千年陶瓷文化,母亲河昌江自北向南穿过整座城市,最终注入鄱阳湖。依照江河走势与地势设计的长达五百余米河道两岸防洪堤坝巨幅陶瓷主题壁画(《世界的瓷都》、《泥的故事》、《瓷之路》、《茶趣》)以独特的语言向人们讲述着瓷都的历史,制瓷历史与技艺,对外交流商贸活动,不但美化了河道景观,而且凸显出整座城市文化品位与内涵,令人印象深刻。(图4)

    艺术化的社会环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可以增强城市居民的认同感;具有强烈的识别力,不同于其他城市,令城市游客难忘;具有形象的传播力,将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形象的陶瓷语言传播给人们,令人印象深刻。

    3 城市的艺术化人文环境营建

    优秀的陶瓷文化给景德镇这座城市打下了坚实的人文基础。精湛的传统制瓷技艺向人们昭示出传统文化在现代得到延续;精致的陶瓷作品展示出先人的传统手工艺得到良好继承;复烧的千年窑火诉说着当代人奋发图强、继往开来的拼搏勇气。

    3.1 打造艺术空间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在原有的作坊基础上组建了建国、人民、艺术、光明、新华、景兴、红星、红旗、宇宙、为民、雕塑、曙光等十余家大型瓷厂,新组建的十大瓷厂在烧制工艺、机械制瓷等方面取得了飞跃式的突破,并多次承担了国礼瓷、纪念瓷等制瓷任务,取得了辉煌成就。1995年起,伴随着陶瓷行业的滑坡与经营不善,十大瓷厂逐渐衰落至停产,数万工人下岗。2009年起,景德镇开始依托老瓷厂打造国际化陶瓷创意产业园区,老瓷厂内废旧的厂房开始被规划成一个个艺术空间,供艺术家展示作品使用。2011年,以“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产业共存”为理念,以建国瓷厂老厂房为主体建造空间,经过重新设计改造后的陶瓷文化创意园(图5)正式对外开放,园区以青年艺术家的艺术空间为主,同时也融合了现代画廊、设计室、工作室、制作室、时尚餐饮酒吧等多元化艺术形式。这些艺术空间的主持人多为“学院派”青年艺术家,在这里展出的他们精心制作现代感十足的陶艺作品,也使得这个曾经辉煌的老瓷厂重新焕发出光彩与活力。如今,建国陶瓷文化创意园不但见证了我国陶瓷工业的变迁历程,也已经逐渐成为大力发展陶瓷创意文化产业与陶瓷生态旅游的典型项目,也为其他老瓷厂的发展变革起到了示范作用。

    位于景德镇以南五公里的三宝蓬是景德镇陶瓷文化交流的窗口,三宝陶艺研修院就坐落在这里,创始人李见深于十多年前买下的几户农舍开始打造“世外‘陶’源”梦。他希望艺术家远离城市,回归传统,“静”心创作,“三宝就像一块试验田,为传统文化保留一方净土,为艺术创作提供一个家园。”如今,这里已经接待了数千名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陶艺家、学者友人,举办了无数场艺术作品展览、研讨会、创作交流会。三宝国际交流陶艺村也已经成为连接景德镇传统与国际文化交流的桥梁、中西方艺术交流的驿站,也成为创意陶瓷文化产业实践中最典型的成功案例。

    3.2 开设创意集市

    景德镇开设最早的创意集市是位于雕塑瓷厂内香港陶艺家郑祎开创的乐天陶社,集市的摊主大多是景德镇陶瓷学院陶艺及设计类专业的大学生,他们利用业余时间纯手工制作陶瓷作品,每逢周六便聚集于此,展示和销售自己精心设计的、极具个性与创意的陶瓷作品。乐天创意集市此时也会挤满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和陶艺爱好者,熙攘的人群在讨价还价声中乐此不疲。(图6)这些来自于国内著名高校的学子通过自己的陶艺创作实践,继承着我国传统手工制瓷技艺,并投身于陶艺创造及商业实践活动中,这恰恰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与技艺的最好利用与保护。正是因为有了景德镇千年陶瓷文化与人文积淀,这些年轻人才得以在这片肥沃土壤中汲取养料,完成创新创造,创意集市为年轻人提供了实现创业梦想的机会,也为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生机与活力。

    景德镇出色的艺术化人文环境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陶艺家、游客、友人,这为城市经济由资源型向创意型转变提供了前提,青年“学院派”艺术家与陶艺类专业大学生通过各自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古代文明与技艺,也为景德镇这座古老的城市艺术化再生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4 结语

    资源枯竭使景德镇陷入经济困境,依靠艺术化的社会与人文环境基础,发展陶瓷文化创意产业,景德镇得以复苏,城市经济焕发生机,千年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已成为城市生态化发展、创新突破的动力。2012年,景德镇入选第二批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这也意味着景德镇将继续沿着低碳之路前行,将继续走生态化发展、绿色之路,努力建立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建设集山水、生态、艺术特色、陶瓷文化、现代宜居于一体的低碳型城市经济,进而为其他资源枯竭城市的转型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照,千年窑火铸就的辉煌历史也将续写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王建国.城市再生与城市设计[J].城市建筑,2009(2).

    [2] 陈雨前,江华.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报告[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 杨玲,张明春.基于城市意象的景德镇公共环境设施装饰设计探讨[J].艺术评论,2012(2).

    [4]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

    作者简介:张明春,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产品设计创新理论、陶瓷产品设计、陶瓷艺术实践。

    杨玲,张婉丽,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艺术化枯竭再生城市研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