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解放军从准备解放台湾到炮击金门

    解放军从准备解放台湾到炮击金门

    时间:2020-04-03 05:22: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创建空军

    在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之前,中共中央军委尚未将解放台湾问题纳入行动计划。渡江战役结束后,鉴于蒋介石的大本营已迁到台湾,中共中央军委开始研究下一步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问题。要完成这一任务,首先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迅速建立起一支短期内可以使用的空军;二是扫清屏护台湾的外围岛屿,占领攻台出发阵地。

    1949年夏天,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今后渡海作战的新考虑,特别强调了突击建设空军。7月10日,毛泽东致信周恩来,提出了渡海作战和建立空军的设想:“我们必须准备攻台湾的条件,除陆军外主要靠……空军。二者有一,即可成功;二者俱全,把握更大。我空军要压倒敌人空军,短期内(例如一年)是不可能的。但仍可以考虑选派三四百人去远方学习六至八个月,同时购买飞机一百架左右,连同现有的飞机,组成一支攻击部队……”随后,根据毛泽东的要求,7月26日,中共中央致电正在苏联访问的刘少奇,要他向斯大林提出空军建设问题。次日,刘少奇即向斯大林转达了中共中央的意见,提出希望购买二百架左右的飞机并请代训飞行员。斯大林表示完全同意,只是说航校不必设在苏联,可以由苏联派人到中国帮助开办。

    得到斯大林的答复后,中共中央军委马上要求预定担任空军司令员的刘亚楼迅速组织人员研究空军建设的规模问题。经过研究,刘亚楼提出一个比毛泽东原先设想更大的建设规划,准备通过向苏联购买作战飞机和突击培训飞行员,在一年内建成一支拥有300至350架作战飞机(其中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比例为2:1)、较国民党空军略占优势的空军部队,以确保在渡海作战时能夺取制空权。这一方案于7月31日得到毛泽东的同意,随后刘亚楼带随员于8月上旬赶赴苏联,同苏联方面谈妥了中国空军建设的具体事宜。

    在抓紧建设空军的同时,人民解放军也注意了海军建设。相比之下,建设海军比建设空军更加困难。空军建设从1946年开办通化航校时就已起步,而海军建设在1949年以前还完全是空白。蒋介石自1949年年初准备逃台以后,最害怕的就是人民解放军拥有海上力量,所以对一旦出现海军舰艇起义的情况,国民党空军立即将其作为最主要的轰炸目标予以摧毁。当时的情况很明显:如果不首先解决空中掩护问题,海军建设难以开展,解放军仅有的舰只也无法出海作战。空军建设确实成为制约渡海攻台作战的“瓶颈”。

    当时渡海作战准备的另一项重要任务,是扫清台湾外围屏障,占领渡海出发阵地。因此,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浙江、福建两省后,立即向沿海岛屿进军。

    筹划台湾战役

    在加紧解放沿海岛屿的同时,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也在积极筹划台湾战役计划,并开始从各方面着手准备。筹划台湾战役,最早始于1949年5月下旬上海战役结束之后。当时,中共中央军委责成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组织三野部队进行攻台准备。但因华东许多地区尚未解放,已占地区又需要分兵剿匪,所以只能抽出野战军主力第9兵团的四个军进行攻台训练,同时还要兼任上海地区的警备工作。

    1949年8月至10月间,解放军第7、第10兵团进行了扫清台湾外围屏障的浙东和福建沿海地区作战。在完成解放沿海大陆的任务,并在攻岛作战中取得一定胜利的同时,解放军也在金门和登步岛遭到挫折。金门和登步作战的经验教训,向中共中央军委和第三野战军领导显示了渡海攻台的艰巨性。据此,中共中央军委对台湾战役的作战计划进一步作了精心筹划,各项准备工作也更为谨慎细致。

    随着第三野战军首长对渡海作战艰巨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台湾战役作战计划也一再加以修改。1949年秋天制订的台湾战役作战计划是投入八个军的兵力,其中以第9兵团的四个军(第20、23、26、27军)为第一梯队。1949年年末,第三野战军首长经过研究,决定增加投入台湾战役的兵力。三野除担任剿匪和地方警备任务的部队外,主力12个军预定全部参加攻台作战。中共中央军委马上同意了这一意见。这时,因美国公开表现出与台湾国民党当局拉开距离的政策,所以一般估计解放军攻台时美军不会介入。粟裕在《华东军区1950年政治工作指示》中曾解释说:“直接参战在政策上、军事上都是对美帝不利的,所以美帝只能间接参战,如动员日本的‘志愿兵’去帮助蒋匪。”基于这种估计,第三野战军在研究台湾战役作战计划时,曾预先设想了同日本援蒋军人作战的可能性,并有信心消灭这些“志愿兵”。根据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中共中央军委认为应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台湾战役准备,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为了更细致地筹划台湾战役具体事宜,1950年3月11日,新任海军司令员萧劲光同粟裕会商了攻台准备工作。中共中央军委同意三野领导人和海军会商的意见,设想投入50万部队用于渡海攻台作战,分两次运送。当时提出这一设想,是对东南沿海地区国共双方军事力量对比进行分析后作出的估算。国民党陆、海、空军总共还有五十多万军队,其中在舟山、金门和海南岛的部队随时又有撤回台湾集中力量防御的可能,再加上少量日本“志愿”人员的协助,还有一定的战斗力。解放军进行的又是背水的登陆作战,按照一般的登陆作战规律,第一批登陆部队要具备突破防线并向纵深发展的充裕力量,而最忌“添油”式地逐次增兵。所以预定第一梯队要有足够的兵力,待第二梯队上岸后,总兵力至少应和台湾守军大致相当。当时解放军各部队的战斗力明显高于同等数量的国民党军,有50万部队登陆就可以确保在短期内不间断地发展胜利,以占领台湾全岛。

    准备攻台作战

    要实现这一登陆作战的设想,当时最大的困难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渡海船只,二是海、空军掩护问题尚待解决。

    筹集到足够的渡海船只,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确实是一大难题。据粟裕在1950年1月的报告中测算:攻台50万人和装备总重13.54万吨,每人占地0.6平方米,共需千吨以上船只575艘,第一梯队以6万人计需登陆艇2000艘。1949年11月只有船600艘,不足30%。到1950年3月也只有1292艘。华东军区船只仅够装运四个加强师及附属部队,不足第一梯队的一半。

    海、空军掩护问题,同样是保证渡海攻台作战成功所必不可少的前提。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对此高度重视。基于同样的原因,国民党空军凭借当时的压倒性优势,对解放军处于初建阶段的海、空军进行不遗余力的破坏。起义过来在葫芦岛的“重庆”号巡洋舰、在南京的“长治”号护卫舰都被国民党空军重创,无法转移,被迫自沉。上海、南京的解放军海军舰队在国民党空军的一次轰炸中,就有“常州”号、“万寿花”号等26艘被炸伤、炸沉,其余舰只不得不撤往武汉隐蔽。国民党空军仍紧追不舍到长江中、上游,炸沉起义的国民党海军第二舰队9艘舰艇中的6艘。北平南苑机场在一次空袭中就被炸毁4架飞机,直至1949年8月才组成第一个作战中队参加北平空防。

    中共中央军委在筹划台湾战役时,鉴于上述两个主要困难,决定在不影响国民经济恢复的前提下,集中财力、物力筹集和修造船只,并尽快建设海、空军。

    海、空军建设从1949年夏天起就一直在加速进行。1949年12月,中共中央军委考虑到今后台湾战役和保卫海防的需要,决定立即建立海军司令部,将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司令部改为海军司令部直属机关,任命第12兵团司令员萧劲光为海军司令员。同时,中共中央军委要求上海等地的造船厂抓紧抢修被国民党军破坏或炸坏的船只,以供新建的海军使用。1950年1月中旬,萧劲光到任后马上视察疏散到武汉一带的华东海军(即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利用国民党军起义舰艇建立起的华东军区海军),并找原国民党海军一些高级军官了解台湾海军的实力,组织人员初步估算了对台登陆作战所需的舰船数量和物资储备。经过紧张的组织训练和抢修舰只,加上长江下游的空中掩护问题自1950年春天起已基本解决,解放军华东海军很快形成了一支可以投入战斗的力量。1950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一周年之际,华东军区在南京的长江江面上举行了舰艇命名仪式,预定担负指挥渡海对台作战的主要指挥员粟裕、叶飞、宋时轮、王建安、刘道生参加了仪式,共有战斗舰艇51艘、登陆舰艇52艘、辅助船30艘(共4.3万吨)被命名。但当时解放军的舰艇无论从吨位上还是在性能上,都难以在海战中同国民党海军的一些大型舰只匹敌,因此亟须增添一些新舰和大舰。1950年2月,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苏联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贷款协定签订后,正在苏联访问的毛泽东、周恩来又两次与苏联签订了海军订货协议,将苏联对华3亿美元贷款中的1.5亿用于购买海军装备。同年4月,周恩来总理又致电苏联国防部部长布尔加宁,要求苏联方面“将中国人民海军所需的这些订货,在我们所要求的时间(1950年夏天,至迟1951年春天前)内取得之”。解放军海军还通过关系,向英国商人订购了两艘排水量达7000吨的巡洋舰、五艘护航驱逐舰、四艘扫雷舰(这些订货在朝鲜战争爆发后被英国政府取消)。如果能较快地取得这些装备,人民解放军海军将对国民党海军形成明显优势。

    空军建设同样在加速进行之中。由于同苏联签订了购买飞机的协定,装备来源有了保证,最大的问题在于飞行员不足。为此,空军领导提出了“一切为了办好航校”的口号。按照世界上的飞行员训练常规,一个飞行员从进入航校到毕业需要两到三年的时间。在急需大批飞行员的情况下,空军在训练中打破常规,实施突击、速成式的训练。1949年11月,中共中央军委提出,航校应在开训六个月内训练出两个歼击机团和一个轰炸机团的空、地勤人员。由于第一批参加训练的89名飞行员都有在原东北老航校训练的基础,因而进行苏式飞机改装训练比较顺利,至1950年5月毕业,构成空军第一支作战部队——第四混成旅飞行员的基本队伍,完成了中共中央军委力争在1950年夏天建成第一支能够使用的航空兵部队的要求。1949年年底入学的学员共有2366名(其中空勤学员930名),按照一年为期毕业的要求进行突击培训。这样,预计在1950年年底前能培养出900名左右的飞行员,装备作战飞机400架左右。届时,解放军的作战飞机在质量上将同国民党空军的飞机不相上下,在数量上则能略占优势。解放军如能对国民党空军占据优势,不仅可以从空中掩护渡海舰船,而且当时国民党海军没有潜水艇,在台湾海峡有了制空权基本上就能掌握制海权。

    现代战争中的渡海登陆作战,除了要拥有陆、海、空军外,还需要三军具有协同作战能力。解放军华东军区根据攻台作战的需要,于1950年6月间确定了新的训练大纲,决定从同年7月至次年3月,由各军兵种分别进行训练,翌年4月和5月进行三军两栖作战合练。

    1950年6月6日至6月9日,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向中共中央汇报了攻台准备情况和作战方案,并请中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6月下旬他又建议由刘伯承或林彪来主持台湾战役,但毛泽东宣布仍由粟裕指挥。6月24日,海军负责人萧劲光、王宏坤等人在苏联专家帮助下制订了攻台战役的海军作战计划,列出了所需的舰艇数目。此时,解放军正携横扫中国大陆所向披靡之威势,紧锣密鼓地展开对台战役的各项准备工作,如无大的意外,对台用兵只在早晚之间。

    朝鲜战争的影响

    历史中的一些偶然因素,总是在这样的关键性时刻突然出现,并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方式推动历史的航船驶入另一个港湾。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立即以此为借口出兵台湾。中共中央既定的对台作战计划一下子被打乱,台湾海峡形势骤然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局面。

    根据台湾海峡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中共中央被迫作出战略调整,而战略上的调整又直接影响着战略准备的进程。6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向海军司令员萧劲光传达了中共中央新的战略方针:“形势的变化给我们打台湾增添了麻烦,因为有美国在台湾挡着。”“现在我国的态度是,谴责美帝侵略台湾、干涉中国的内政。我们军队的打算是:陆军继续复员,加强海、空军建设,打台湾的时间往后推延。”

    在推延攻台计划的同时,中共中央军委对于是否攻击金门等沿海岛屿的问题一时未作最后决定,解放军华东军区部队的攻金准备工作仍在进行之中。1950年8月11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传达中共中央对台湾问题的最新指示时,尚未决定取消攻金计划。该电报指示:台湾决定1951年不打,待1952年看情况再作决定。金门可决定在1951年4月以前不打,4月以后待命再打。直到9月15日,美军在朝鲜仁川登陆。同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下令推迟进攻金门。

    1953年7月27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时,国内外形势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加紧支援越南人民夺取抗法战争的胜利,同时在浙江海面对国民党军进行规模有限的打击。越南停战后,根据毛泽东的指示,人民解放军再度把军事斗争的重点移向台湾海峡。

    准备炮击金门

    1953年10月,华东军区曾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解放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在综合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朝鲜停战后,越南形势紧张,为争取在美国直接武装介入前把战争停下来,中共中央将军事斗争的重点放到了援越抗法斗争上)、国内建设大局(稳定远东地区形势,保证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进行)、战役难度(当时金门国民党守军多达6万人,非采取大规模的攻势不能奏效;解放军尚缺乏陆、海、空三军协同和登陆作战经验;福建省内的机场和运输问题尚未解决,空军在短期内难以入闽作战)等问题后,最终确定了从小到大、逐岛进攻、由北向南打的解放华东沿海岛屿的作战方针。这便是始于1954年3月18日护渔战、止于1955年2月8日国民党军撤离大陈岛的浙东作战(也称“第一次台海危机”)。

    第一次台海危机后,中美通过大使级会谈这一渠道寻求缓和局势,中共中央根据形势变化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新思路。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台湾国民党当局仍不肯放弃“反攻大陆”的口号,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和平建议长期持顽固拒绝的态度;美国则继续坚持孤立新中国、图谋将台湾从中国永久分离出来的政策。针对这一情势,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在继续提议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也作了一系列作战准备。

    1958年4月27日,福建军区上报了炮击封锁金门的方案。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对该方案作了认真考虑,准备等待一个有利的时机加以实施。同年夏天中东事件发生后,中共中央军委迅速作出了炮击金门的决定。

    炮声响起

    1958年8月23日下午5时30分,随着解放军前线指挥员发出“开始突击”的命令,一串串红色信号弹凌空升起,2600余发炮弹顷刻间从不同方向落到金门北太武山国民党军阵地上,金门岛立即陷入一片烟雾和火海之中。这次炮击共持续两个多小时,发射炮弹近3万发,击毙、击伤国民党军官兵600余人,其中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赵家骧、章杰和澎湖防卫司令部副司令吉星文在第一波炮击中即被击毙,两名美军顾问也在炮击中丧生。岛上的有线通信网完全被炮火破坏,指挥中断。

    8月23日的首次炮击,完全达到了预定的突然性要求,收到了奇袭之效。

    炮声震惊了台湾。蒋介石一时摸不清中共中央的意图,估计解放军会登陆金门,并有可能攻击台湾,因而台北等城市实行紧急防空措施,国民党台湾当局一些政府部门还进行了疏散。与此同时,蒋介石向美国紧急求援。

    炮声也震动了美国白宫。8月23日炮战发生后,艾森豪威尔立即和杜勒斯研究对策,随后又日夜直接听取报告,亲自掌握美国在台湾海峡的海、空军行动。8月27日,艾森豪威尔发表公开声明,声称他将行使国会于1955年通过的《福摩萨决议案》,命令美军援助国民党军。其后,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主力开赴台湾海峡,其中包括航空母舰4艘。有一艘航空母舰还被急速从正在干涉中东事件的地中海第六舰队调来。一时之间,台湾海峡剑拔弩张、波谲云诡,世界舆论的焦点也立即从中东转到了远东。

    当美军第七舰队匆匆忙忙开到台湾海峡时,毛泽东却出人意料地作出了新的决策。

    1958年9月3日晚,毛泽东突然提出,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自9月4日起停止炮击三天,以观各方动态。9月4日,当福建前线的炮声沉寂下来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郑重发表了关于领海的声明,宣告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9月8日和11日,因美舰为国民党军运输船队护航,解放军再次发起大规模炮击,福建前线炮战又起。10月6日,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以国防部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发表,宣布“从十月六日起,暂以七天为期,停止炮击”。“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从此,炮击金门进入打打停停阶段。到10月31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今后双日对任何目标一律不打炮。”从此进入双日不打单日打阶段。

    1961年12月中旬,中共中央军委又指示,为保持台湾海峡局势稳定,不主动打击金门国民党军。根据这一指示,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停止了对金门的实弹射击,从此只打宣传弹。金门方面的国民党军基本上也以宣传弹回击。这种互打宣传弹的“炮击”一直持续到1978年年底,达十七年之久。197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同日,国防部部长徐向前发表《关于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的声明》,对金门打宣传弹的炮击也完全停止。

    相关热词搜索:金门炮击台湾解放军解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