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浅议地方法制报的包围与突围

    浅议地方法制报的包围与突围

    时间:2020-04-07 05:17: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从2003年起,国家进行了新一轮的报刊结构调整,大大压缩了报刊总量,专业性报纸经历了分化和重组,其中法制类报纸处于前所未有的境地。她所擅长的法制新闻随着新闻报道的多元化发展,遭遇到来自都市类报纸的全面围堵。机关化办报的惯性,过于明显的时代烙印和特征,市场定位和读者定位的不明晰,主管行业的庇护渐行渐远,自主的市场化运行和发展“功力”不够,以上种种因素都使得地方法制类报纸近年来发展身陷困境,处于尴尬和边缘化境地,甚至生存堪忧。

    其实,作为中国政法战线的喉舌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舆论阵地,尤其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今天,各省的法制报既有存在的必要,亦有存在的机会,因此,从各地实际出发,找出症结所在,创新发展模式,各地方法制报就一定能够突出包围圈,实现重大转折。

    一、地方法制报的辉煌历史和今天的困境

    法制报是上个世纪80年代伴随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复苏的步伐而诞生、发展、壮大的新兴媒体。她的诞生为中国广大民众法律意识萌生、法律知识的启蒙和中国法制建设的重生,以致今天法制社会的形成都做出了不朽的贡献。遥想当年,全国各省法制报的发行量十几到二十多万份的屡见不鲜,影响力是空前的。但时至2003年,经国家数次整顿划转,省级法制报仅余21家,法制报业似乎风光不再。今天的法制报面临着十分严峻的生存环境,这包括政策因素、经济因素等内外部因素。但综观中国的法制报业,目前普遍面临的重大困难集中表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发行量逐步萎缩,从高峰期的数十万份下滑到目前的数万份。其二,经营模式结构失衡,发行收入占到重要位置,广告市场比较狭窄。其三,内部管理机制落后,与市场竞争要求有较大差距。其四,人员普遍老化,知识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现代报业市场新闻采访报道、经营发行的要求。其五,社会影响力下降,已逐步从主流媒体行列边缘化。尤其是近年来,随报刊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发展,竞争更是白热化,受企事业报刊征订费用压缩的影响和重点报刊和都市报的挤压,尽失阵地。

    二、地方法制报身陷困境的原因探究

    中国法制报业走到今天的处境,绝非偶然,亦非必然。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国报刊整顿和体制转轨的大趋势所致。从外部环境来看,2003年那场旨在规范报刊市场秩序、减轻基层负担的全国报刊整顿,给中国报业市场带来积极意义毋庸置疑,但它却给除重点党报党刊之外的专业性报刊带来巨大的冲击。由于许多报刊对体制转轨的思想准备不足,缺乏市场经营的实践,一旦失去长期赖以生存的行业庇护和“奶水”,便无所适从,难以适应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陷入了困境。

    二是读者对信息量的要求和阅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来的挑战。随着社会进步,国人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高,对法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人们已经不满足粗浅的法律解读,色情血腥、细节化案情的描写和过时的、官样的法制新闻。

    三是媒介多样化、同质化和法制类新闻的泛滥造成的冲击。纵观现在的报刊、电视以及网络媒体,法制类新闻铺天盖地。CCTV的12个频道,几乎每个频道都有法制类节目,互联网的法制新闻也大都占据首页,就连论坛里也都被置顶。这种状况必然使得读者逐步分流。此外,另有一些违规出版物打着法制宣传的幌子,非法出版法制报刊,这不仅对法制报业形成“围追堵截”,严重扰乱了法制报业的市场,更降低了法制类报刊的格调品味和在读者心中的地位。

    四是主管归属的变迁,依靠外部支持力度减弱,自主发展尚欠功力。当法制报刊属于政法部门的机关报时,凭借这些机关的权威,报纸的发行量虽有限,但极其稳定,撑不死也饿不死,办报经费有着较为充足的保障。但当报刊划转到传媒集团后,所有的收入都必须依靠媒体自身去争取,这种从有皇粮到找口粮的变化,往往使转型中的法制报业人员极不适应。

    三、地方法制报业走出困境的有利条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下,法制报业如何在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完成传播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推进政府依法行政,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公民法律意识和素质,提高全社会法制化管理水平的政治使命和时代要求,就目前法制报业的现状来看,无疑更增添了难度和艰巨性。但是,困难与希望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法制报业并未进入其生命的衰老期,而是面临着第二春的转机和希望,其依据为:

    其一,党和国家制定的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为法制报业的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依法治国是一项异常复杂艰巨、漫长的国家级工程,在这一过程当中,如何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等方面,均有大量的立法、执法工作去做。而法制报业则是最好的专业平台和传播媒介,只不过如何将这一平台搭建的更好,如何更快捷地履行传播的职能,是法制报业必须解决的技术层面的问题。

    其二,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离不开法律的维护和监督,一个现代文明民主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法制完备的社会,各社会主体之间的各种交流和行为均离不开法律的调控和规范,而总结这些交流和行为,并使其成为理论上的理念和经验,是法制报业在专业学术领域中孜孜以求、永不能穷尽的目标。

    其三,法制报业与生俱来的专业特质和权威是使其在报业竞争中立于不败的特色之剑,尽管众多的新闻媒体中纷纷辟出有关法制的栏目和版块,但始终无法完全取代法制报刊独特的作用。

    其四,国家媒体政策的放开,必然促进法制新闻事业的繁荣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将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作为一个专题列出来,这表明党中央对包括新闻在内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高度重视,国家媒体政策将进一步发展和开放,这对于法制报业来说,无疑是提供了一个发展良机,这就需要全国法制报业把握时机,打好主动仗,求得新发展。

    四、地方法制报如何突出重围,走出困境

    1、坚决转换体制、机制,用市场的要求打造法制报业的运作模式。应从人事聘用制度、考核奖惩制度、报业质量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坚决摒除原有体制机制中僵化落后的因素,努力增加创新、有活力的因素,以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投身于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

    2、在把握正确导向前提下,努力拓展经营业务,夯实报业发展的经济基础。要真正像经营和管理一个市场主体那样来对待报纸,要用一个优质高效的企业标准来衡量报纸经营的好坏。

    3、实施差异化的新闻采编战略。针对法制报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采取与同城媒体截然不同的采访报道模式,建立起与其他媒体竞争的差异优势、专业优势、深度优势。喻国明教授认为,传媒的影响力在于它为受众的社会认知、社会判断、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所打上“渠道烙印”。法制报就是要在所有的报道和版面上打上深深的“法律烙印”,法眼看世界。

    4、围绕新闻报业主业,努力构建多元化的经营管理模式,并向非报产业进军。除通过传统的发行、广告创收外,积极开拓新类型的创收形式,如举办会展、论坛,以活动带动广告、发行等。

    5、法制报业发展的核心工程是以人为本,构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法制报业队伍。要改变以往重采编轻经营、重报业轻“副业”、重培养人才轻引进人才等传统的做法,坚持报业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的理念,重点加强队伍建设,实施人才战略。

    6、整合媒体资源,促进媒介之间的联动。电脑网络是人类信息技术的巨大进步,它具备了纸媒所不具备的传播文字、图像、声音和视频的媒体功能,即它能涵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各媒体的信息表达方式。法制报业应积极整合和利用新兴媒介功能与传播优势,以自身的法制特色,实现共融和协调发展,如与互联网联动创办手机报纸,电子杂志;与电视台联办法制专栏节目;与兄弟报业联动,创办广告联盟、采访联盟、社会活动联盟,做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承载着时代使命的中国法制报业走出困境、做大做强,任重而道远。在新闻改革的大趋势下,唯有直面现实,改革创新,法制报业方有出路;唯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法制报业才能在报刊林立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法制报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我们就一定能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激烈的报业市场竞争中,战胜困难,突出重围,实现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

    相关热词搜索:突围包围法制报地方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