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缺陷】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缺陷】

    时间:2019-01-28 17:40: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一、当前大学生人际交往类型      香港大学心理学系彭泗清曾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谈人际交往的新模式。他认为: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正常的人际交往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来制约。这种规则可能因社会文化的差异而有中西方的区别,也可能因时代的变迁而有古今的不同。西方的人际交往重视功利,讲究法理,大都遵循公平交换的原则,金钱、物质、服务、情感等都可作为交换的资源。在交往之初,双方都不回避自己的利益需求,往往正式或非正式地订立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平衡契约,以使交往有规可循。
      目前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来看,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封闭型
      有些来自农村或偏远山区的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相对封闭的小圈子里,接触外界的机会比较少,缺乏人际交往方面的锻炼,入大学后,那闭塞的心扉一时难以打开,总是羞于同他人交往,或集体活动时发言胆怯,产生惧怕心理。还有些缺乏家庭温暖或很早失去父母关爱的学生,心理过早地受到压抑和创伤,一直处于孤独、自卑的状态。他们总是认为自己事事不如别人,更不愿参与竞争与交往,始终用冷漠眼光去观察社会,思考人生,形成了孤僻、自私的心理,不愿意接受或认同于别人,我行我素,同学关系紧张。这是一种在人际交往中以不安全感为主要感受的模式。有这种感受的人有很强的自我保护意识,处处怕被别人伤害。这是一种幼稚的、不成熟的人际交往模式。在人际交往中退缩的人,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往,而是担心自己主动与人交往时,别人不理睬怎么办,或者别人不热情怎么办。当他们忐忑不安、鼓足勇气、小心翼翼地与人接触时,如果遇到对方大方热情地回应,尚能鼓舞他的信心,如果对方是同样拘谨的人,回应得不像他想象的那样热情,他就可能揣测别人是不是不喜欢自己?如果真如此,那就先封闭自己吧。于是,他会采取一种妥协的处理方式,在惴惴不安中更加退缩。
      (二)功利型
      功利型人际关系是指交往主体为实现自身或共同利益而建立的短暂联系。这种类型在大学中很少,因为校园里不存在直接的经济利益。但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功利型人际交往模式在大学校园里有所抬头。社会因素主要指家庭、社会环境和学校等因素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由于受到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过于早熟,进而形成复杂的思想和不完善的人格特点,产生“排斥”和“靠近”现象。也就是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就靠近,反之就予以排斥。如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情感的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物质利益的交换。科学技术的发展拓展了人际传播的空间,改变了人际交往方式,扩大了人际交往范围,可是同时也带来负面影响。如今社会上流行的“金钱至上”“凭关系”不良社会风气也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观。
      (三)相似型
      相似型是指交往主体之间的个性特征(外貌、性格、年龄、兴趣、价值观等)相同或相似。由于人的出生、经历、受教育的程度和社会实践的经历等因素的不同,在构成人的个性的复杂心理特征中,有的对改善人际交往,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具有积极作用,有的则阻碍人际交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说“志同道合”、“物以类聚”就是这个道理。大学校园里有各种社团,诸如书法协会、武术协会、文学社等这类组织中的人际交往就属于相似型人际。除社团外,交往主体如果存在共同的经历、遭遇等,也能在一定时机成为相似型人际。
      
      二、交往类型的缺陷分析
      
      (一)交往目的的影响
      人际交往是为了获得必要的生活资料、必要的生活协作的手段;也是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方式;同时也是人世世代代遗传下来的安全感的需要。可见人际交往的重要性。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际需要。一般地说,交往中的人际需要可以分为三种:包容的需要、控制的需要和情感的需要。一个人若是为了满足包容的需要而与别人交往,则意味着他希望通过交往与别人建立和谐关系,受到别人关心、重视、承认和接纳。课堂里经常投掷橡皮和纸飞机的“捣蛋鬼”的行为,多半就是冲着教师对他的包容而来的。我们并不提倡学生以这种行为方式满足人际需要,但了解这种行为方式背后的需要却有助于解决矛盾。如果交往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控制的需要,则意味着交往者关心的是权力、权威,这种人希望以此为基础对人际关系作出良好的调节。在学校里确有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是个指挥人、支配人的角色,而有的学生则乐于充当被指挥被支配的角色,这两种学生交往,便可能各得其所。至于那种以满足情感需要为目的的交往,则是以友爱为基础的交往。持有这种交往目的的人,希望在友爱基础上与别人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关系。如果一方主动表示友爱,另一方期待着别人的友爱,那么人际关系的建立就较为顺利。所以,人际需要不同,其收获与感受也就会不同。
      (二)认知结构的不成熟
      进入大学,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受他们的社会阅历及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加上年轻,心理不成熟,在人际交往中习惯用自己的一套交往模式去衡量外界,带有理想化的色彩,因此容易形成主观臆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能力迅速增强,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教育的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他们深切关心自我的发展,独立感、自尊心、自信心十分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性评价。因此,他们强烈地关注自我,固执地维护自己的形象和尊严。然而,这种强烈的自尊与自我中心意识的认知结构,往往会把他束缚在狭窄的自我圈地里,极大地缩小交往领域,造成交往障碍。
      (三)自我意识偏差
      大学生渴望交往,渴望友谊,但部分学生缺乏交往的勇气和行动。很多高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地域乃至不同的国度,其为人处事、思维方式、心理定式必然不同。他们在交往的时候,容易发生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从而导致交往的心理障碍;大学生是来自不同社会处境中的人,存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特征的差异。地位优越者易产生盛气凌人、轻视他人的心理偏见,而地位低下者易产生盲目自卑、过于担心自己处境的心理偏见,这些都阻碍着交往的顺利进行。
      (四)人格差异和人格缺陷
      无论是气质还是性格,人与人之间都是不同的,这些直接影响其处事风格和交往行为。就性格而言,外向性格者,活泼好动,乐观开朗,善于谈吐,感情易变,性情急躁, 他们既具吸引力,又易于使人反感,容易引发冲突;而内向性格者,对周围的事不大关心,对人总是冷漠,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导致交往不能顺利进行。人格的差异常常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和冲突。人格的缺陷或不健全常常直接引发交往中的冲突。如有的人脾气暴躁、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自私自利、苛求于人;有的人嫉妒心强;有的人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这些都极易引发人际交往中的冲突,造成交往障碍。
      
      三、建议和对策
      
      人际交往既是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群体发展的需要。但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完全不同于那种相互间吹吹拍拍、吃吃喝喝的庸俗的“交际”式的来往,而是他们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的一种自觉的纯洁来往,其中没有金钱与铜臭,更不容许有名利与交换。他们在交往方式、方法上有别于社会上其他群体成员,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相互交往更直接、也更执着。在人生的旅途中,大学时代的人际交往相对于其他时期更重要。
      (一)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
      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在起作用,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人际魅力,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应该说,每个个体都有其内在的人际魅力,它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在社交生活中的体现。良好的社交形象会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而随着交往的深入,学识更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在校的大学生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仪表到谈吐,从形象到学识,多方位提高自己。
      (二)端正交往动机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应建立在远大理想、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念、健康需要和良好兴趣的基础之上。要注意避免两种不良交往倾向:一是需要层次偏低,交往格调不高,没有明确的交往目的和方向,对交往对象不加选择,无原则相处;二是过强的目标趋向,交往中带有一定程度的功利色彩,一旦利益达到,交往就此结束。端正交往动机,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三) 主动交往
      对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学生来说,需要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世界,并在这个世界上帮助与被帮助、同情与被同情、爱与被爱、共享欢乐与共承痛苦。在社会交往中,那些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主动交往,特别是当面临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重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主动交往不足的原因是缺乏自信,担心遭到拒绝,担心别人不会像自己期望的那样理解、应答自己,事实上,问题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因为人际关系中,双方都需要相互适应,相互支持。
      (四)要把握好交往的度
      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必须把握好“适度”的原则,一是交往的广度要适当。既不能过广,过于分散精力,也不能过窄,形成排他性;二是交往的深度要适当。对交往对象有的浅交,有的深交;三是交往的频率要适当。即便是好朋友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双方才有愉悦感;四是在人际交往中要把握分寸尺度。说话要有分寸,莫提非分要求,力求自己的言谈举止文明规范,合情合理。
      (五)学会理解与宽容
      在交往中,大学生应学会理解与宽容,能够设身处地替他人着想,理解他人,会善待和宽容他人。适度的宽容,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都是有益的。宽容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境界,宽容还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对人对己都可成为一种毋须投资即可获得的“精神补品”。适度的宽容,折射出一个人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和良好的涵养,可谓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哲学。学会宽容,不仅有利于身心健康,且对赢得友谊,乃至事业的成功都是必要的。
      (六)客观评价自我和接纳自我
      大学生在交往中,能否和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关键在于是否具有良好的、积极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和保持,一方面源于能否客观地评价自我,即一个人对自我状况,主要包括对自己的自然面貌、社会状况、心理品质和水平所进行的客观评价和态度;另一方面源于接纳自我,表现为一个人能客观地认识和对待自己的优势与弱势,既不自傲、自负、盛气凌人,也不自卑、羞怯或敌视他人;不对自己提出苛刻、过分、完美的要求,要学会原谅自己,包括自己的失误和过失,注重自我修养,不断完善自己。这是改善人际关系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黄巧香. 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2] 张爱菊. 大学生人际交往探析[J]. 邢台学院学报 . 2004(03).
      [3] 黄乾玉. 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J].教书育人.2007(15).
       [4]李岩.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心理障碍分析.[J]理论导刊.2006(11).
       [5]汪汉荣.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其消除对策.经济师.2005(2).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硕士,研究方向:大学德育。)

    相关热词搜索:人际交往大学生缺陷类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