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

    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源流

    时间:2020-03-19 05:09: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不同时期的皇家园林的发展除了建立在基本相同的森严的等级制度之上以外,也不断受到当时经济水平、社会局势、文化和艺术思潮以及执政者的影响。中国皇家园林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中不断自我完善,逐渐形成既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既有诗情,又富画意,细节精致、气势恢宏的皇家园林体系特征。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它源远流长、洋洋洒洒5000年且没有断层的历史上,一直到现在,都在深刻影响着东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

    在众多的中国古建筑艺术领域中,园林建筑在技、艺上形成了中国古建筑中艺术性最高的独特体系,并且在众多形式的古建中极具代表性——不仅体现建筑艺术,还融合了文学、绘画于一体,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类型。

    中国园林的建筑体系中,按占有者的身份分,可分为3种,分别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私家园林、提供宗教活动场所的寺庙园林和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皇家园林。

    其中皇家园林无论是从外观的皇家气势和内在的精致设计上都要高出许多,是归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以封建社会的最高社会地位和权利作为依据,代表着中国封建体制中最高等级的园林形制;而宫,廊、楼、阁的设计规模,以及穿插其中的置石、植物,和整体的设计风格,也无一不体现着当时的经济水平、统治思想和人文思想,因此说皇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精彩的部分。古书里记载的苑、苑囿、宫苑、御苑和御园都是我们现在所称的皇家园林。

    中国园林最初出现于三千年前奴隶社会后期的商末周初时期,当时的园林只是“囿”和台的结合。

    其中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乐的园林形式。通常选定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草木鸟兽自然滋生繁育。

    而台,是用土筑成的高而平的建筑物。

    当时殷商、西周时期逐渐形成了奴隶制国家,出现了统治阶级,而后王室才开始为自己建造宫殿。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两处园林,一处是殷纣王修建的“沙丘苑台”,纣让男女裸身在园林中相互追逐作为其娱乐;另一处是《诗经 大雅》中记载的周文王修建的灵囿,他在其中域养鸟禽鱼兽,供游玩、狩猎。

    春秋战国时期,也正是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化期,诸国君兴建宫苑的很多,名称见于史载的有“台、宫、苑、囿、圃、馆”等,而以“台”命名的占大多数。

    可见商周、春秋时期的的园林基本上是为了满足帝王自己取乐需要而修建的,还称不上皇家园林,只能算是早期的贵族园林,但是园林最初出现时就带有十分明显的阶级特点。

    秦汉时期是皇家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出现了皇家园林。其中最负盛名的应是汉武帝在秦始皇时旧苑址上扩建的上林苑。

    在秦朝灭亡后,在汉武帝统治下,社会经济、政治的繁荣促进了文化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促使汉武帝对上林苑进行了扩建。西汉晚期扬雄的《羽猎赋》中写道:“武帝广开上林,东南至乙醇、鼎湖、御宿、昆吾;旁南山,西至长杨,五柞;北绕黄山,滨渭而动。周袤数百里。”

    由此可见,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仍然保持着“囿”的涉猎游乐的场所,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比商周时期的园林更具有“皇”与“家”的特点。

    由于东汉之后社会动乱、战争连绵的客观因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皇家园林进入了一个转折时期。

    彼时正是“庄老高退,而山水方滋”(刘勰《文心雕龙 明诗篇》)之际,当时士大夫阶级对紊乱腐朽的市朝政治生活普遍采取逃避的态度,文人隐士走向田园,以山水为背景的诗文、绘画相继出现。通过对文学艺术的手段感受大自然的山水风景,擅长山水的画家和诗人层出不穷。一批“山水诗人”潜移默化地启发了人们对自然界美的鉴赏。

    这一时期皇家园林建造的风格开始注重建筑美和自然美的统一,园中多筑山水,建置楼阁,园林的建造技术和艺术也同时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在另一方面,由于朝代更迭,国力远不及秦汉时期中央皇朝的实力,此时期的皇家园林规模都不大。

    到了隋唐,在长期统一、社会安定的局面和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为园林的建设提供了有力条件,园林进入全盛时期。

    隋文帝在大兴城建造了大兴苑,稍后隋炀帝又在东都洛阳建造了西苑,规模仅次于上文中提到的汉时的上林苑。

    据《隋书》记载:西苑规模宏大,周长约100公里,内有周长约6公里的浩瀚水面,曰“北海”。海中防上林苑旧制,以土石堆成高出水面39米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岛,上建台观楼阁。北海之南另有5个小湖,园内有十六处独立的小园林,苑内“草木鸟兽繁息茂盛,桃蹊李径翠阴相合,金猿青鹿动辄成群”(《大业杂记》)。十六院及湖泊组成众多的景区,一景复一景,布局手法独特,部分手法虽然继承了汉时的旧制,但已经超出了早期宫苑建筑的格局。

    隋末,民间动乱纷纷,李渊趁时起兵,建立了唐王朝。不仅很快地恢复了封建秩序,而且由于经济迅速发展,从而成为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时期。伴随着经济发展,文化艺术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的山水画已经形成独立画种,并分为两大派。一派是以李思训代表的工笔画;另一派是以诗人王维为代表的写意画。更有些文人画家直接参与园林的设计与营造,更是大大丰富了园林的内在设计和外在构造,体现出园林风格的诗情画意。此外,当时以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山水诗文及游记也十分流行;这些都说明当时人们对于自然美的认识又有所深化。

    北宋时期的李格非在《洛阳名园记》中提到,唐贞观开元年间,公卿贵戚在东都洛阳建造的郊园,总数就达到1 000 多处,足见当时园林发展的盛况。

    唐时的苑囿依所处的位置及规模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大内的宫苑,如唐长安三大内的宫苑,均在宫城范围内,属内廷的一部分; 2、城郊的禁苑,如唐长安城北的禁苑,将汉长安故址也包括在内。又如唐洛阳西郊的神都苑,占地范围超过了洛阳城面积的2 倍。苑中的北海和蓬莱、方丈、瀛洲三山,在意象上是秦汉上林苑的延续;3、离宫别苑,如唐贞观年间阎立德所建临潼骊山北麓的温泉宫,在唐玄宗时扩建为华清宫,宫城有内城外郭,布局方整,宫内建筑成轴线分布,郭内东南隅为著名的九龙汤( 莲花汤) 。

    可见隋唐时期的皇家园林已经走向多样化,总体上已形成大内御苑、行宫禁苑、离宫御苑这三种类型,在建筑上不仅表现出外观的气派,而且更注重园林内部的布局设计和与自然山水的结合。

    宋代时期中国的建筑艺术在唐朝繁荣景象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较之唐代,不仅在数量上更为庞大,在艺术造诣上也更胜一筹。宋代文人、士大夫陶醉在山水之间,诗词创作注重细腻情感的抒发,山水画技法已经十分成熟并向写意方向发展,形成以简约笔墨获取深远意境的南宋写意画派,这个画派的理论和创作手法对造园艺术影响很大。

    至此,园林与诗画的结合更加紧密,造园手法更趋精炼、更概括地再现自然,从而创造出一系列富于诗情画意的园林景观。

    北宋皇家园林中的大内御苑有延福宫、艮岳和后苑三处,其中最后修建的,也是最好的,为艮岳。

    艮岳是一座精心规划设计、按图施工的大型人工山水园,宋徽宗曾亲自参与筹划兴建。由于他酷爱奇石头,不仅赏石、画石,甚至封赏其爵位。为兴造艮岳,大量征收江浙一代的花木奇石。即历史上著名的“花石纲”。为起巨型太湖石,甚至凿河断桥、毁堰拆堤,“役民夫百千万,历时六年”,艮岳才初步建成。

    据宋代张淏在《艮岳记》中的记载,此园“岩峡洞穴,亭阁楼观,乔木茂草,或高或下,或远或近,一出一入,一荣一凋,四面周匝,徘徊而仰顾,若在重山大壑,深谷幽岩之底,不知京邑空旷坦荡而平夷也,真天造地设、神谋化力,非人所能为者。”

    寿山主峰之顶建“介亭”,是全园的主景。园内形成完成整的水系,水畔旁辟有多个景区,大量植树,且多为成片栽植,斑竹麓、海棠川、梅岭等均为以植物取胜的景点;景区内的建筑按不同要求依势随形而设,或据峰峦之势建亭,或依山岩之势建楼,园内还建有各种道庙、乡村民居,更加丰富了园林的功能性。

    艮岳是皇家园林成熟期的标志,是我国古代园林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之作。

    元、明两代两代在园林的建造上没有太大的发展,尤其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谕:“至于台榭苑囿之作,劳民伤财以为游观之乐,朕绝不为之。”

    经元明两代短期的低落过度就到了清代,园林的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高潮。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造园的规模和数量奠定了基础。清代在明代的基础上兴建了大量的大内皇家御苑、离宫御苑及行宫御苑。

    康熙、乾隆鼎盛时期的园林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精益求精的造园艺术结合大规模的园林建设,使皇家园林的宏大气势和华丽变得更加明显。

    乾康时期在北京郊外风景优美的地方修建了许多行宫园林,作为皇帝短期驻跸和长期居住的地方。这个时期仅大型行宫御苑就有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即后来的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等,合称“三山五园”。

    其中圆明园及其附园长春园、绮春园合称为“圆明园”,占地约354公顷。这里地势平坦,所有的河湖港埠全部由人工开凿堆叠而成,水面占全园面积的一半以上,有辽阔的大型水面福海和若干中型水面。为数众多的小型水面则遍及全园。它们之间以曲折的河道贯连,结合堆山、积岛、修堤,营造江南水乡风情。100余组的建筑群分散布列其间,全园因水而成景。由于皇帝经常外出南行,圆明园内建筑风格在北方传统的风格上颇受江南私家园林审美和构思上的影响,有些景点刻意仿照江南风景和名园而建,极富江南园林情调。圆明园是当时唯一含有中西结合造园技法的皇家园林,乾隆时期的著名外籍画家郎世宁曾参加规划营造。圆明园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最高峰,其造园艺术得到欧洲各国人士的高度赞扬,曾一度被誉为“万园之园”,对18世纪欧洲自然风景园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今仅存西洋楼部分石雕。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源流中国皇家园林历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