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心灵鸡汤 > 文学名著在影像时代的“重生”

    文学名著在影像时代的“重生”

    时间:2020-04-15 05:23: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随着影视作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热门IP被搬上影视舞台,人们在不断地更新对文学名著的认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始拾起书本,重新阅读文学名著。影视作品相较于文学名著而言,更像是由导演进行阅读理解之后的二度创作,让观众从导演的视角来审视作品。作品在二度创作之后,文字和剧情的视觉化,让观众的审美区间变得更大,观众年龄层变得更加丰富,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文学名著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许多文学名著,文学作品与电影、电视剧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文学作品作为影视从业者的一种有力的创作手段,为当代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源泉,而一部成功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也将原著带到人们视线当中,焕发生命力。

    关键词:文学名著 影视改编作品 重置

    中图分类号:J9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8-0150-02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诞生;1938年上海新华影业公司上映了由方沛霖执导的电影《雷雨》;1958年5月1日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播,同年6月15日播放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改编自《新观察》杂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说的中国电视剧开山之作《一口菜饼子》。

    1990年4月,亚洲1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为中国的广播电视行业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时至今日,中国共有电视台360家,电视节目套数2058套,电视人口覆盖率达到94.54%。截至2016年,我国新增影院1612家,新增银幕9552块,中国的银幕总数已达到41179块,更有以优酷、腾讯为代表的多个网络视频服务平台以及微信、微博等手机终端信息APP,中国已毫无疑问的进入大数据影像时代。

    一、近现代以来中国文学作品影视改编的发展历程

    1958年6月15日,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餅子》改编自《新观察》杂志上刊登的同名小说,而中国第一部电视剧即以文学作品作为创作母本的这一做法,为日后中国电视剧的创作开辟了一条十分重要的途径。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国影视行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电影、电视剧的数量繁多,质量也逐渐上升,出现了越来越多无论从文学、艺术还是精神上都十分突出的好作品。以文学作品作为创作源泉的方法,成为影视从业者的一种有力的创作手段,文学作品改编影视剧的做法渐成为创作常态的一种。从华语电影“中国电影金鸡奖”“大众电影百花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和电视剧“飞天奖”“金鹰奖”“白玉兰奖”历届的获奖作品来看,有相当数量的电影电视剧都改编自文学作品。60年代的电影《李双双》改编自李隼的小说《李双双小传》,《小花》改编自前涉小说《桐柏英雄》。80年代,周克芹的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改编为了八一厂和北影厂的两版电影。据说在当时的80年代,由于导演与原著者之间对剧本有分歧,结果产生了中国百年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八一厂与北影厂同时开机制作同一部电影,几乎是同时上映。老舍的《骆驼祥子》和《四世同堂》分别被改编为电影和电视剧,还有86版《西游记》和87版《红楼梦》以及改编自小说《夜》的电视剧《夜幕下的哈尔滨》。90年代,电影《高山的花环》改编自李存葆的同名小说,路遥的《人生》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还有古华的《芙蓉镇》也被改编为同名电影。电视剧方面有《三国演义》《水浒传》以及改编自张平同名小说的《抉择》和改编自二月河同名小说的《雍正王朝》。2000年至今,文学改编的电影、电视剧更是题材各异、种类繁多,其中很有影响力的如张艺谋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苏童的小说《妻妾成群》,《一个都不能少》改编自施祥生的小说《天上有个太阳》,张平的长篇小说《抉择》分别在1998年和2000被改编为电视剧《抉择》和电影《生死抉择》,冯小刚执导的当年电影票房冠军《手机》改编自刘震云的同名小说,让王宝强“一夜爆红”的电影《天下无贼》改编自赵本夫的同名小说,电影《集结号》改编自杨云金的小说《官司》,大陆首部谍战电影《风声》改编自麦家的同名小说以及改编自张翎小说《余震》的电影《唐山大地震》,另外还有改编自须一瓜小说《太阳黑子》的电影《烈日灼心》,改编自刘震云《温故一九四二》的《一九四二》,姜文导演的《让子弹飞》改编自马识途《夜谭十记》中的《盗官记》一篇,刘烨和胡军主演的《蓝宇》改编自筱禾的网络小说《北京故事》等。在电视剧方面,有数据显示2001年到2008年,这8年的电视剧总产量为5620部,共有116313集,平均年产电视剧14539集,且呈上升趋势。从2003年到2015年,国产电视剧年产量都在500部左右,剧集数量从2003年的10381集稳步上升到2015年的16540集,这在全球电视剧行业独一无二,其中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数量也是逐年攀升。这其中有改编自周梅森小说《中国制造》的《忠诚》,还有今年的豆瓣高分电视剧《人民的民义》同样出自周梅森之手,影响巨大的《亮剑》和《雪豹》分别改编自都梁的同名小说和业余狙击手的小说《特战先驱》,“不抛弃,不放弃!”的《士兵突击》改编自兰晓龙的长篇小说《士兵》,刮起一阵长久“谍战风”的《潜伏》的原著来自龙一,还有2015年改编自路遥同名小说的电视剧《平凡的世界》,2017年改编自陈忠实同名小说的电视剧《白鹿原》。如今还有许多网络大IP改编的影视作品也影响力颇大,如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系列和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系列都被改编为多版电影、电视剧,2015年的收视冠军《花千骨》,改编自fresh果果的同名小说以及前不久票房表现不错、改编自今何在同名小说的电影《悟空传》等。

    总的来说,有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许多文学名著,如周克芹先生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陈忠实先生的《白鹿原》和麦家的《暗算》等。

    二、文学名著在影像时代的重置

    人类历史近500年来科技的迅速发展,电影、电视的出现,特别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当今时代的人们每天都在接收数量巨大的信息,以及每天忙碌的生活、多种多样的娱乐方式,使得大多数人们很难去静下心来阅读一部由巨大量数字组成的优秀的文学作品。

    在书籍往往被束之高阁的如今,根据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对于其改编原著的意义则显得尤为重要,一部成功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能够将原著带到人们的视线当中,引起舆论和人们对于原著本身的关注和阅读。如2017年3月28日起开播的反腐题材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在成为现象级作品后,其原著小说《人民的名义》也受到广泛关注,先后举行了电视剧和长篇小说的研讨会,小说阅读量也迅速上升,甚至作者周梅森先生创作的同题材作品《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等也再度回到人们的视线。乔治·布鲁斯东曾经就小说与影视作品进行了对比,认为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看见”。影视作品较之文学名著,更能让观众所接受和感受,通过其镜头和演员的表情使观众能够对作品所隐含的,以及导演所要表达的信息进行更加全面的接收。文学作品则依靠读者的生活经验经历进行有依据或没有依据的推测,所以导致了不同的人读同一部作品,从而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然而,文学作品作为作家的创作产物,很少受到限制,拥有极大的篇幅与空间进行创作,能够将故事的背景、人物的反应及心理描写进行大幅度的阐述,都可根据剧情需要进行调整。而影视作品有规定的时间限制,有影视播出的规定限制,创作者所要表达得内容必须浓缩在里面,而影视作品的接受也只是一次性的,这就要求影视作品能够用最少的镜头语言来铺垫出故事的梗概和背景。

    一部分的观众仅仅从影视作品里了解文学名著,不免会存在一些偏颇的印象,有些影视作品因为某些因素的影响,也会对文学名著进行情节和台词上的调整,这就使得从影视作品了解作品的观众会有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影视作品对文学名著的推动,在社会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重读经典的运动。对文学名著的重读,不仅仅是一场运动,更是一个信号,是当今中国追求文化自信、重铸文化精神的信号。文学名著在影像时代得以一种全新的形态展现在世人面前,给世人带来不一样的全新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笔者仍然坚信,文学名著在今天能够焕发出全新的活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文学名著,傳承优秀文化,构筑新时代的优秀民族文化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重生文学名著影像时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