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浅谈返校生对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启示]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

    [浅谈返校生对新形势下中职教育的启示] 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

    时间:2019-02-02 05:3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学风存在着两极化的问题,一部分以低分进入学校的应届学生认为毕业后没有出路,也就丧失了求学之志;另一部分早期因家境贫困和“读书无用论”的影响而失学、现又重返课堂的大龄学生则争分夺秒地学习知识、练就专业技能,以真才实学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笔者试图走近几位中职返校生,通过他们的求学经历,看中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中职返校生的几个求学案例
       ――王红,今年25岁,已婚,早年因家里穷、姊妹多,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了。三年前,她和做汽配生意的丈夫商量,想学习财会技能,以协助丈夫打理业务。经人联系,她成为当地一所中职学校的旁听生。通过努力,三年后她顺利拿到《会计证》和《中职毕业证》。
       ――李雨,今年22岁,中考落榜后,完全可以继续上学,但她不听家人的劝阻,义无反顾地加入了京城打工者的行列。在京五年间,先后当过总机接线员,宾馆服务员、前台领班,月收入最高达到2500元。但她觉得知识少成了致命的弱点。现在是某重点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
       ――陈宁。今年21岁。初中毕业后入伍两年,现为某重点中职学校一年级学生。当年,陈宁本已考上高中,但为减轻家庭负担,他瞒着父母报名参军。在部队,他表现突出,曾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称号,并荣获证章两枚。退役后,他觉得自己还年轻,应珍惜时间,学得一技之长,圆了大学梦。
       ――赵风,今年21岁,初中落榜后游击式打工两年,现为某中职学校二年级学生。因中考成绩很不理想,她认为上学没什么用,所以外出打工,曾先后在三家酒店当服务员,因不堪忍受长时间工作和老板苛扣薪水,便辞工了。2009年夏季,托人找了一份仓库保管员的差事。这时她犹豫了,因为对每天100多笔的进出货帐务一窍不通,由此萌发了上学的念头。
       二、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出现“办学难”、“招生难”、“管理难”的状况,中职教育的发展处于低谷。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一批批重返校园的大龄学生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一股新鲜血液,中职教育的发展将在相当长时间里承担高素质劳动者的培训教育任务。就目前而言,中职教育培养目标实践中存在着定位不清、忽视人本位、知行脱节等的问题。
       1、定位不清。首先,中等和高等层次不清,只有初、中级和高级人才之分,在培养规格即人的知识,能力,素质描述上各层次间的界定不是很清楚,好像都在一味地模糊的强调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其次,等级定义模糊。中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对于这初、中、高的界定就不清晰,到底是怎样的知识能力水平是初级,怎样的水平又算高级呢?我们无法获得准确的定位。最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与普通教育培养目标存在部分雷同,界定不清晰,不能突出职业教育的本质和特色。这点可能在工科类专业中体现不明显,但在服务与管理领域的专业设置中较为明显。很多专业除了发展方向不同外,其余的培养规格几乎一模一样。
       2、忽视了人的发展。首先体现在课程设置上,忽视人的个性发展的需要。其次,体现在教学方法上,存在满堂灌或者放任自流的情况。然后在教学评价上,只重职业资格等级的认证,忽视人的能力的发展,如忽视了人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最后还有在职业指导上,忽视学生个人的兴趣和需要,过度强调按着市场的需要去培养人才。现在的职业教育中存在着职业培养目标等同于专业培养目标,从而忽视了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当前很多中职和高职刚好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只重技能,只要学生掌握一门技术就可以,把学生当作一种工具人在培养;而我们的高职呢,就忽视技能和实践,过分强调理论培养,培养目标纷纷向普通高等院校看齐。
       3、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现在随着教育理念的提升,培养目标的内涵在不断丰富并日益明确。其实我们的教育理念并不落后,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以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以能力为本位,要注重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可是放眼望去,现实中我们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却很少能达到这种规格。还出现理论修养比不上本科生,研究生,而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工作勤劳程度又比不上有经验的普通劳动者的尴尬境地。这不免让我们觉得我们的培养目标更多时候只是一种摆设,而不是一个有指导价值的纲领。
       三、中职教育面临的社会认识误区
       面对未来中职教育的发展,笔者认为,既有其它阶段性教育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也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误区。
      目前,中职教育具有如下独特优势:一是中职招生门槛放开,初中、高中毕业生都可以报读;二是就业有保障,“订单式”培养模式后,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计划紧跟市场需求,就业率较高;三是学费政府补助,如湖北省政府每年投入千万元资助贫困生就读中职,资助面逐年扩大。
       当然,对于中职教育对象来说,还普遍存在着三个方面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读中职是“无奈选择”
       很多家长普遍把报考中等职业学校看作是万不得已的选择。其实,这些看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我国经过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需要大量的实用型技术人员。而中等职业教育正是培养这些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人才。中职出身的“蓝领”,不比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员工发展空间小。
       误区二:选专业忽略兴趣
       读中职选专业时,不可一味追求“热门”,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倾听本人的意见,因为这次选择很可能就决定了孩子今后的职业方向,必须慎重。选择专业时,家长可在老师的指导下,依据学生的兴趣、身体条件等选择专业。不过,学生可优先考虑重点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因为从中职学校就业率来看,省级和市级重点专业的毕业生,一般要比其他专业的就业率高,且就业质量也更高一些。
       误区三:深造的渠道不多
       有些学生家长,特别是高考毕业生不“待见”中职教育的原因之一,就是中专文凭在社会上“还不够用”,实际上是不清楚还有那些深造渠道。目前,中职生的升学途径较以前更多。就湖北省中职生的深造渠道不说,现在有中职生高考、成人高考、自考和电大等方式进入高等教育阶段,并且有关部门正在酝酿允许中职生考研的政策。
       针对认识问题,一方面需要中职学校加大社会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教育部门要引导广大家长通过中职教育让孩子顺利成才,要帮助他们了解中职教育“技能培训”这与高中的培养方向不同的特点,解放思想,摒弃认识误区,选择成功途径。
       四、返校生现象对创新中职教育的启示
       为解决中职教育发展难题,落实教育部《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必须摒弃传统中专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办学封闭、管理过死、专业面窄等弊端,不断创新中职教育改革,适应新型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这些渴望求知的返校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1、树立终身教育的思想,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机制。改以往职业教育为满足中职生就业需求为现在满足全民创业需求;改一次性学历教育为连续性的经常性的终身教育;改培养一技之长为多种技能并举。
       2、放宽中职招生政策,给更多求知者接受教育的机会。过去一条分数线将许多求知者拦在中职的门外,而今要开门办学,允许愿意接受中职教育的应、往届初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历的人员入学,放宽学生年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录取时限的多重限制,招生的人群要多样化。
       3、根据国民求知的实际需要,推行灵活的教学方式。教育机构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实行全日制与业余时间相结合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允许接受其他同阶段教育的学生转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允许灵活选择中等职业学校和多种专业技能学习。
       4、推行教学制度创新,实行以学分制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和模块式课程考评办法。随着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差异性逐年加大和弹性学制的出现,评价中等职业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的办法也应与之相适应。实行学分制,用学分和成绩分双重指标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和度,用必修课、限修课和任选课重新的构建模块式课程体系,这是一种科学而又有效的考评办法。
       5、把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结合起来,延伸中职教育服务功能。一方面,嫁接高等职业教育,弥补以往中职教育以后没有深造的途径;另一方面,联通成人非学历职业短期培训教育,拓展中职教育空间,构筑大职教的立交桥。
       6、促进中职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的衔接。长期以来,我国的学习成果和职业能力评价存在着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从我国实际出发,在中职教育体系中融入职业资格教育,使中职生具有与学历资格同等的职业价值,为就业创造更宽松的环境。
       中职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的学生具有专业性强、操作能力强的特点,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劳动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大力发展中职教育,转换中职学校办学机制,吸引更多的错过中职教育的大龄学生重返课堂,为构建全社会终身教育体系做好准备。
      
       (作者简介:李 莉(1973.6-),女,湖北丹江口人,中职讲师,十堰职业技术(集团)学校高职大专部。)
      

    相关热词搜索:返校浅谈新形势下中职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