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老舍小说对京味的表现_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老舍小说对京味的表现_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时间:2019-02-04 05:38: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从老舍的作品与他生活和赖以取得创作素材的那个环境的关系作深入分析,阐明了老舍作品与北京市民社会、北京市民文化的密切关系,进而总结了老舍对京味小说的杰出贡献。
      关键词:老舍;京味小说;贡献
      
      任何作家的作品都与他生活和赖以取得创作素材的那个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老舍作品与北京市民社会、北京市民文化都有密切关系,可以说没有北京的养育,就不会有文学家老舍。离开了北京这块热土、这块文学沃土,京味小说是不可能获得数百年的涵养滋育而荣发成长为老舍作品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树的。
      一、开创了京味小说
      本世纪二十年代,老舍在北京文坛上的出现和他那自《老张的哲学》开始便一发而不可收的大量作品,老舍由此而成为了京味小说的开山鼻祖。
      老舍集中了前代作家们在北京地域文学建设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包括京都色彩鲜明的题材特征,历史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京腔京韵浓郁的文学语言,以及文人情致与市民趣味有机结合的审美品味等。而这一切的总根又是深植于北京这块热土之中的。作为作家的老舍心中不仅像常人一样始终怀着深深的乡情,而且还深蕴着一个永恒的“北京情结”。这“北京情结”正是京味的生命之源。
      老舍的作品却绝大多数取材于北京的平民社会。 其主体是城市小生产者,包括小业主、小房产主、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及教员、职员、学生等市民知识分子。此外,还有大量以个体劳动者为主体的城市贫民,如车夫、轿夫、杠夫、店伙、小贩、工匠、佣人、艺人、苦力等。除此之外,由于老舍的旗人出身,他的作品对沦为下层市民的前清旗人遗老遗少也有着特别的关注。从老舍笔下流淌出来的是一部北京平民社会的风俗史,《清明上河图》式的京城市井生活百相图。长篇如《老张的哲学》、《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以及《老字号》、《断魂枪》、《柳家大院》等众多中短篇,都是有重大影响的代表作。
      老舍的“北京情结”其意义绝不仅只在于它的纯地域方面,它深沉厚重的文化内蕴是使老舍对它迷恋得如痴如醉的本源所在。纵览北京地域文学的历史,是老舍第一个从文化的视角对北京社会作出了全面的审视,明确地提出了“北京文化”、“北京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绝妙的艺术概括与把握。与前代作家的作品相比,老舍小说的文化含量大大增加,这就使京味小说成为了地道的文化小说。
      老舍对“北京人”和“北京文化”的深刻剖析和出神入化的艺术把握,是“京味”的灵魂所在。老舍的小说正是从独具内涵底蕴的“北京人”和“北京文化”中使京味小说获得了超越一般市井民俗小说的强大文化魅力,而这文化魅力给京味带来的则是一种深沉凝重的历史感。
      二、老舍对京味文学语言的形成方面有决定性作用。
      一般地说,京味小说最鲜明的标志和最显著的外在特征在于其京味十足的文学语言。正是老舍创造性地继承了前代北京作家,特别是曹雪芹、文康等的文学语言传统,倾毕生心血于语言的锤炼,终于构建起了以现代北京方言为基础的、高度审美化、艺术化的京味文学语言体。
      老舍作品语言的最大特点是,从人物对话到作家的叙述语言,包括陈述、说明、交代与描写,通通采用北京话口语。他说:“我自己的笔也逐渐的、日深一日的,去沾那活的、自然的、北京话的血汁”,“我愿纸上写的与口中说的差不多。” 老舍充分调动了北京话口语对彻头彻尾彻里彻外北京地域化了的艺术对象的强大表现力,让北京人说北京话,用北京话叙述北京的故事,描绘北京的风物,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摆脱了两张皮的状态而完全融为了一体。
      第三,老舍完成了对京味小说总体艺术风格的定位。
      风格是作家作品或流派成熟的标志。京味小说在老舍手中全面完成了其艺术风格的构建,标志着京味小说最终的瓜熟蒂落。老舍为京味小说艺术风格奠定的基调是一种“入俗之美”。这种入俗之美既来自于作品浓郁的北京平民化生活的世俗风味,又来自于其画面、人物、故事,风貌的明朗与朴拙,来自于作者对这些融和了北京地域风情和世俗风味艺术对象的亲昵、投入和幽默态度,也来自于其传统的叙述方式和俗白谐谑的文学语言。总括起来说,老舍作品风格的入俗之美基本包含了内容层面的俚俗和形式层面的通俗两方面的因素。二者融为一体,就形成为一种天然无雕的原生态的世俗品味。
      老舍建构京味小说化俗为雅艺术风格的机制,首先靠的是把粗糙的生活形态化为精致的,并以作家主体的情趣加以点化。老舍是淘沥打磨粗放的生活原初形态的高手,无数粗糙庸凡的世俗物象或生活故事,经他之手就会变得精致绝伦,美不胜收,令人生出无限遐想与雅兴。比如写泥塑的兔儿爷,由于老舍精细动情地写出了它们各异的形态,就会引发出人们关于月宫中嫦娥、玉兔的美丽民间传说的联想,这些泥塑的小生灵便平添了无限的情趣与风韵。
      其次,老舍充分调动了幽默笔法的意会性、外谐内庄形式和幽默语言功能,则是促成其作品风格特征化俗为雅的更为主要的手段。老舍最善于以含而不露的方式发人深思,使读者面对那些看似平俗凡庸的对象,在反复的咀嚼、揣度、联想与玩味中猛然间产生突发的意会,在笑声中获得含蓄隽永的回味,从而使俗浅的笔墨陡然雅趣丛生。他更善于发挥幽默的结构功能,以故作愚痴,悬殊对比、夸张渲染等手法造成外在直观的喜剧性,在笑声中深入领悟到其严肃的内质。老舍让这“外谐”与“内庄”的矛盾去推动读者由内向外的返顾回照,促成由单纯外在谐趣性引发的笑向由内庄与外谐之矛盾引发的笑进行审美转化。于是,“笑”得到了深化升华――世俗味十足的外在形式焕发出深邃的雅韵。
      二、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
      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
      三、老舍的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
      反帝反封建本是“五四”以来整个新文学的基本主题。但除了特定时期以外,在一般作家的创作中,反帝的主题和内容不多。老舍的作品则常有明显表现。他的第一篇习作《小铃儿》,通过小学生带有稚气的行动,表达了反抗外国侵略者的民族意识。茅盾从老舍最早的作品中深切地感受到“对于祖国的挚爱和热望”(《光辉工作二十年的老舍先生》)。在这以后,老舍写了不少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作品,还有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的作品。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写于60年代初的话剧《神拳》,再现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后期作品强烈地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自立自强于世界的喜悦和自豪。对于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使他的爱国主义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光彩,达到新的思想高度。强烈的民族自尊感和炽热的爱国主义,是老舍的高贵品格,也是他作品中宝贵的精神遗产。
      四、老舍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创作了戏剧化的小说
      老舍从事过多种文学形式的探索和创新,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卓越的贡献。尤值一提的是,他将小说和话剧的创作手法融会贯通,从而出现了戏剧化的小说和小说化的戏剧的崭新格局,对当时乃至今天的文学创作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社会意义。
      老舍是第一个真正写出“京味”的作家,无论就作品的数量和质量看都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老舍的京味小说有典范之格,在挖掘北京人的深层心态、传达北京人的神韵、气味上,迄今为止,尚无人能超越。
      
      参考文献
      [1]老舍.言语与风格.宇宙风.1936
      [2]老舍.三年写作自述.抗战文艺.1941
      [3]梁实秋.忆老舍.看云集.1974
      [4]朱自清.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朱自清文集

    相关热词搜索:老舍京味杰出贡献小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