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性情篇】女朋友化完妆后的样子

    【性情篇】女朋友化完妆后的样子

    时间:2019-02-10 05:31: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我的辫子是有形的      辜鸿铭到北大任教的第一天,脑后的辫子遭到学生哄笑,辜鸿铭不慌不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马上剪掉,然而,诸位脑袋里面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容易能剪掉的啦。”这一番话,直如当头棒喝,把大家震得不敢吱声。
      
      假履历
      
      蔡元培爱惜人才,陈独秀任教北大便是蔡元培积极争取的结果。但当时陈独秀觉得自己既无学位,又无大学教学经验,还是想回上海办《新青年》,他再三推辞,并推荐胡适以代。
      蔡元培说:“那你把《新青年》杂志搬到北京来办吧。”陈独秀没办法再推了,只好答应,约定以三个月为期,如胜任便继续干下去,如不胜任就回上海。蔡元培大喜,立即以北京大学名义,致函教育部,请派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随函附陈独秀履历。这份冠冕堂皇的履历,称陈独秀“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实乃虚构。蔡元培为了让教育部顺利批准,竟不惜替陈独秀伪造履历。
      黄门侍郎,胡说弟子
      
      胡适初到北大时,有人拉傅斯年去听他的课,因为傅斯年有威信,曾率学生把一位不学无术的老师轰走。他们让他去鉴定一下,要不要也把胡适轰走。傅斯年听了以后却很满意地说:“这个人书虽然读得不多,但他走的这一条路是对的。你们不能闹。”于是大家就安静下来了。傅斯年是黄侃的爱徒,他摇身一变,从“黄门侍郎”,成为了一名铁杆的“胡说弟子”。
      
      干不了,谢谢
      
      黄侃有次对学生解释文言文的优越性时,举例说:“如胡适的太太死了,他的家人电报必云: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长达十一字之多,如用文言文则仅需‘妻丧速回’即可,只电报费就可省三分之一。”多年以后,胡适上课对学生说,行政院邀请他去做官,他决定不去,请学生们用文言文代他编写一则复电,看看究竟是白话文省字,还是文言文省字。最后他挑出一个字数最少的电稿:“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胡适说,这份写得确实简练,仅用了十二个字。但我的白话文电报却只用了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林纾无辜被拖下水
      
      《新青年》杂志销路不广,向旧派挑衅得不到什么回应,于是就商量由钱玄同与刘半农搭帮演“双簧戏”,一人演正方,一人演反方,互打擂台。钱玄同化名“王敬轩”,以读者身份,致函杂志,以一种泼妇骂街的姿态,指名道姓,从胡适的新诗骂起,故意把林纾捧到九天之上。真是足不出户,祸从天降,林纾就这样莫名其妙地被拖进了这浑水中。
      
      请校长回办公室去吧
      
      1919年5月4日上午,北大学生列队前往天安门广场,蔡元培在校门口拦住同学们,劝他们不要上街游行,张国焘挤到前面说:“示威游行势在必行,校长事先不知道,现在也不必再管,请校长回办公室去吧。”几个学生一拥而上,把蔡氏半请半推地拥走。其实蔡元培也只是尽校长本分,做做样子而已。
      教授们在忙什么
      
      “五四”运动期间,《新青年》同仁在做什么?李大钊每天往图书馆跑,跟学生们商议事情;陈独秀在家中写文章,写一系列短小精悍的时评;陶孟和赴美考察教育不在国内;鲁迅为搬家到处看房子,忙得晕头转向;刘半农5月4日上午坐守北大,下午在鲁迅家做客;沈尹默当天在什刹海吃茶,回家看见满街水流,才知赵家楼被火烧了;在上海陪同杜威的胡适,则大汗淋漓地挤在公共体育场召开的国民大会人群中听演讲;钱玄同,始终陪着学生游行。
      
      要想活,一定要上马路
      
      袁世凯复辟,恢复三卿士大夫,刺杀宋教仁,提倡忠孝节义,陈独秀忍无可忍,他生气地对汪孟邹说:“你要死,只管缩在弄堂里;你要活,你一定要上马路。”果然,陈独秀此后上马路散发传单,上马路组织群众运动,走上了一条“马路”――马克思主义道路。
      
      对学生运动的成见
      
      蔡元培说:“我对于学生运动素有一种成见,以为学生在学校里面,应以求学为最大目的,不应有何等政治组织。其有年在二十岁以上,对于政治有特殊兴趣者,可以个人资格,参加政治团体,不必牵涉学校。”
      
      梁漱溟独持偏见
      
      学生被抓之后,所有舆论都支持学生,但梁漱溟认为,即使学生们的目的是正义的,但也不能作为侵害他人自由的理由。他撰文说:“我愿意学生事件付法庭办理,愿意检厅去提公诉,审厅去审理判罪,学生去遵判服罪。因为,在道理上讲,打伤人是现行犯,是无可讳的……”梁漱溟的言论,遭到当时社会舆论的猛烈批评。
      
      胡适的婚姻
      
      胡适对母亲非常孝顺,甚至在婚姻问题上,也顺从母亲的意愿,娶了一位他并不怎么喜欢的半文盲小脚女人,还“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以恋爱自由、婚姻自由为时髦的时代,一个大名鼎鼎的留洋新派人物,竟出于孝道维持一桩没有爱情的包办婚姻,岂非咄咄怪事?他自己也承认处于矛盾痛苦之中,甚至希望妻子逃婚、私奔、出走、背叛,成为一个独立的新女性。但他的希望落空了,他与小脚妻子的婚姻,以缺乏激情的形式,一直持续到生命的尽头。不过,婚姻也为胡适带来一些意外收获,他因此而赢得了守旧人士的好感,使他在新旧两边都有朋友。
      
      “群言堂”与“饱无堂”
      
      当时《新青年》在北大掀起了一股“新旋风”,学生们每期都争相传阅。大家无拘无束,没有辈分与亲疏,自由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每一篇文章都吸引着大家,从课堂到宿舍,从操场到饭厅,到处可以听到学生们的热烈讨论。大家把汉花园北大一院的国文教员休息室叫做“群言堂”,把红楼一楼的图书部主任室叫做“饱无堂”――这是学生们开玩笑起的“雅号”,前者取群居终日言不及义之意,以南方学生居多;后者取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之意,以北方学生居多――这两个地方,常常是“小朋满座”,聚议盈庭。
      罗家伦追忆:“当时的文学革命可以说是从这两个地方讨论出来的,对于旧社会制度和旧思想的抨击也产生于这两个地方。”
      
      “五四”运动的“副作用”
      
      胡适评价“五四”说:“因为中年智识阶级不肯出头,所以少年学生来替他们出头了;中年智识阶级不敢开口,所以少年学生替他们开口了。现在大家往往责备各省的学生干政,酿成学潮;殊不知少年学生所以干政,正因为中年的智识阶级缩头袖手不肯干政……故‘五四’与‘六三’之大牺牲,正是全国中年智识阶级的羞耻。”但胡适晚年,对“五四”的看法有了大变化,他认为“五四”也有一个很大的副作用:把一场文化运动,转变成为一场政治运动。
      【选自叶曙明著《重返五四现场――1919,一 个国家的青春记忆》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

    相关热词搜索:性情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