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_“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_“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时间:2019-02-11 05:39:2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杜甫在京城长安度过了十多年的时间,长安留下了诗人干谒求仕的足迹,同时诗人也在长安酝酿了其一生挥之不去、魂牵梦萦的“长安情结”。杜甫避乱西南,获得暂时的生活安定,但却身居夔州,心系长安,对北方的战事和民生疾苦,难以忘怀;对长安的一草一木,无法割舍。旅居夔州时所写的�诗《秋兴八首》可谓杜甫“恋京情结”的集中体现。
      关键词:杜甫 《秋兴八首》 恋京情结
      
      生活在中世纪鼎盛时代的唐代文人怀抱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热情,对于代表着皇权政治中心的长安,有着强烈的依恋心态。对这些文士来说,长安不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而是内化为自身的一个心理情结,他们视两京为家园。纵观杜甫的一生,其人生历程的大多数时光是在漂泊中度过的,足迹几乎遍及大唐帝国的全部疆域,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诗篇。虽然长安也只是杜甫漂泊生涯中的一个站点,但杜甫在长安的时间与其他地方(除中原外)相比却是最长的,长安留下了诗人干谒求仕的足迹,同时诗人也在长安酝酿了其一生中挥之不去、魂牵梦萦的长安情结。
      杜甫的恋京情结主要表现为对国家政治的始终如一的关注。诗人避乱西南,获得暂时的生活安定,但对北方的战事和民生的疾苦,难以忘怀;对长安的一草一木,无法割舍。旅居夔州时所写的�诗《秋兴八首》可谓是杜甫恋京情结的集中体现。诗人身居夔州,心怀长安,由暮年飘零、羁旅江上的自身,想到风雨飘摇的家国;又由对长安盛事的追忆,感叹现实的无奈。八首诗在长安与夔州之间转换,“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闻道长安似弈棋,百年世事不胜悲”,“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①诗人反复吟唱,不能自抑。
      
      一、怀乡恋阙,吊古伤今
      “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见于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浪,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②《秋兴八首》是杜甫七律�诗中的佳作,全诗在巨大的时空交错中,将夔州与长安连接起来,表达故国平居之思,又将昔日繁华胜境与今日的萧瑟凋敝连接起来,形成强烈的对照,表达诗人抚今追昔的感慨。清人王阮亭说:“《秋兴八首》皆雄浑丰丽。其有感于长安者,但极言其盛,而所感自寓于中。徐而味之,凡怀乡恋阀之情,慨往伤今之意,与夫戎寇交侵,小人病国,风俗之非旧,盛衰之相寻,所谓不胜其悲者,固已不出乎意言之表矣!”③“夔州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这一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正是诗人忧国之伤时的心灵写照。泽州陈冢宰廷敬曰:“《秋兴八首》,命意炼句之妙,自不必言,即以章法论,分之如骇鸡之犀,四面皆见;命之如常山之阵,首尾互应。”④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⑤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首章,八诗之纲领也。明写秋景,虚含兴意;实拈夔府,暗提京华。”⑥陈廷敬所云:“前三章,详夔州而略长安。后五章,详长安而略夔州。次第秩然。”⑦仇兆鳌注后五首之题旨曰:“四章,回忆长安,叹其 经丧乱也。”“五章,思长安宫阙,叹朝宁之久违也。”“六章,思长安曲江,叹当时之游幸也。”“七章,思长安昆明湖,而叹景物之远离也。”“八章,思长安胜境, 旧游而叹衰老也。”每一首都是且思且叹,诗人将思绪集中在长安,心中涌现的不是往事的若干片段,而是一个完整的历史过程。因此,王嗣 谓“‘故园心’三字固是八首之纲”⑧,莫砺锋先生认为“二说貌似龃龉,实则相同”,他认为“故国”主要指在长安,又“故园”即“故国平居”,也即“京华”、“长安”,诗人自己的追求和失败都发生在那里,唐帝国的兴盛和衰败也集中体现在那里,所以长安是诗人魂梦所系之地,是《秋兴八首》中飞扬思绪的目的地,也是�诗的主题。诗人对举了夔州和长安,从夔州的秋天联想到长安,思念长安,其中涉及到个人的身世,涉及到朝廷的盛衰;对举了自己的今昔和国家的今昔,无限感慨!还在“极言其胜”,而且“所感自寓于中”,曾经“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的开元盛世繁荣的局面已经不复存在了,诗人自己也已经远离长安,而且又是衰老多病,在此秋风萧瑟之时,独自的在冷清的秋风里。国家的命运由盛转衰、自己生活的巨大落差,使诗人思绪万千,百感交集。
      
      二、身居夔州,心系长安
      诗人身居巫峡,心忆京华,为八诗大旨。曰“巫峡”,曰“夔府”,曰“瞿塘”,曰“江楼”、“沧江”、“关塞”,皆言身之处所;曰“故国”,曰“京华”、“长安”、“蓬莱”、“昆明”、“曲江”、“紫阁”,皆言心之所思,此八诗的线索。仇注曰:“首章,对秋而伤羁旅也。上四因秋托兴,下四触景伤情。”⑨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用阴沉萧瑟、动荡不安的景物环境衬托诗人焦虑抑郁、忧国之伤时的心情,“他的漂泊、他的失意,整个唐王朝命运的动荡和不安都在这两句描写的秋景之中”⑩,从而亮出了“身在夔州,心系长安”的主题。《集千家注分类杜工部诗》引刘辰翁评语说:“露曰玉露,树曰枫林,凋伤之中仍有富丽之致,自是大方家数。”叶嘉莹评价这一联:“不唯写得秋意满纸,更引起无穷萧飒衰残之感兴,而情景时地更复无一不照应周至。气象足以笼罩,而复有开拓之余地,是绝好开端。”{11}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清代杨伦《杜诗镜铨》评论说:“波浪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极言阴晦萧森之状。”{12}这就将眼前景和心中景连成一片,使人感到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分明是阴沉压抑、动荡不安的心情和感受的写照。紧接着由秋天景物触动羁旅情思。“丛菊两开他日泪”,表明去年对丛菊掉泪,今年又对丛菊掉泪;“两开”二字,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羁留夔州心情的凄伤。“故园心”,实即思念长安之心。“系”字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从云安到夔州苦苦挣扎了两年,孤舟不发,见丛菊再开,不禁再度流泪,心总牵挂着故园。清代黄生《杜诗说》谓:“花如他日,泪亦如他日,非开花也,开泪而已。身在孤舟,心在雇员,非系舟也,系心而已,故云云。结处虚虚点秋兴之意……”{13}诗人《客社》一诗亦云:“南菊再逢人病卧”,《九日》又云:“系舟身万里”,均可参读。此处写得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身在夔州,心系故园,为下七首张目。
      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到薄暮,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的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是�诗八章的纲领和眼目,钱谦益则称“每依北斗望京华”一句“为八首之纲骨”{14}。长安在北,故“依北斗”;“每依”,无夕不然也。京华亦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以下抒发各种深悲。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长安如同乘槎上天,茫茫不可达也。与“孤舟一系”句相照应。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卧听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兵乱未平。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情极凄切缠绵。
      
      三、遥忆长安,依恋京华
      杜甫在《秋兴八首》的后半部分主要描写了对故国长安的回忆。写长安宫阙之盛;回忆帝居的巍峨壮丽,早朝的肃穆庄严;回忆自己曾在中央政权中任右拾遗职“识圣颜”的辉煌经历。极写玄宗在位的太平景象,气象万千,豪情万丈,以衬托现在的国危民困、穷途落拓、暮年漂泊的忧伤和抑郁。仙境般的宫阙遥遥对着终南山托承露盘的金人铜柱高入云霄;贵妃娘娘华清沐浴,俨然王母降临瑶池。这一切都是在追索开元盛世,一派升平。回顾诗人当年早朝,面见玄宗的盛况。皇帝每月朔望,受朝于宣政殿,上座前,羽扇障合,俯仰升降,不令众人见得,待坐定后始开扇,定为朝仪。“云移”二字言开扇时的光彩闪耀,像彩云在移动。宫扇一开,圣颜显出,有如太阳升起。皇帝身着龙袍,绣着龙纹,金光灿灿,表现早朝的庄严和诗人当年何等的踌躇满志。然而眼前却是岁月磋跎,世事变幻。全诗用过去的辉煌与欢乐来衬托现时的惨淡和凄凉,言有尽而意无穷。
      对昆明池的怀想,既展现当年唐朝国力昌盛、景物壮丽、物产富饶的历史画面,又慨叹往事不堪回首,长安远离,心事茫然。昆明池在长安西南,汉武帝为了操练一支水军,仿照云南滇池而凿,楼船高十余丈,旗帜飘扬,甚为壮观,玄宗亦曾置船于此。诗歌写昆明池的贵重文物,先写池内有牵牛、织女两个石人,象征其隔天上银河相对,如今没有人来欣赏他们的风姿、讲述他们的故事,他们空对月夜,辜负清秋月色。池中又有石刻的鲸鱼,鳞甲俨然,形象逼真,在这萧瑟的秋风中似乎跃然欲动。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在这清冷的月夜,谁去理会?昔盛今衰之情尽在其中。昆明池中本有丰饶物产,至今菰米漂在水上,菰影沉入水中,远望若云,莲蓬在寒露中坠落着红粉。既是对昔日昆明池绚丽秋景的回顾,也是作者对今日昆明池风光的想象,有着无限怀念眷顾之深情。在对昆明池进行过壮思飞动、充满豪情的回忆和想象之后,思绪又回到冷落的现实中来,倾诉从夔州遥望万里之外的昆明池,一直望到天尽头,形盛之地离得那么遥远,关塞极天,回不去,也看不见了。诗人流落他乡,像一个渔翁在江湖漂泊,诗思回旋到身在夔州、遥忆京华这一凝聚点上。
      �诗以对昆吾山和 陂的回忆而结束,抒发今昔兴衰之感,“乃其眷恋京华之至也”{15}。 陂是当时长安郊区的一大景观、旅游胜地。诗人曾与岑参等人在此泛舟、饮酒、吟诗、作乐,并有《 陂行》一诗记载当时盛况。诗作首先点明通往 陂的纡长道路,经过昆吾亭,御宿川,那儿山川形势曲折连绵,崇高的紫峰阁的阴影倒映在 陂河里。这是诗人经过时何等熟悉的美好景象。写 陂当日的物产丰美。有深林佳木异鸟珍禽,香稻喂鹦鹉,啄之有余;碧树招凤凰,栖之安稳。一片开元盛世的太平景象。通过诗人对长安开元盛世太平景象的追忆,寄托自己哀世伤时、忧念故国、感叹兴衰的深情,感情深沉抑郁,对仗工稳,声韵铿锵。总收了整个�诗,完成了“身居夔州而心系长安”的�诗主题。
      全诗以“秋”为统帅,以“故国之思”为线索写暮年漂泊、老病交加、羁旅江湖,面对满目萧瑟的秋景而引起的国家兴衰、身世蹉跎的感慨;写对长安盛世的回忆,今昔对比所引起的哀伤;写关注国家的命运,目睹国家残破而不能有所为,只能遥忆京华的忧愁抑郁。诗歌的境界在夔州与长安之中推移,故国之思与沉沦之感交织,写夔州为所见,写长安为所思,虚实相生。八首一气贯通,沉郁顿挫,悲壮凄凉,意境深宏,典型地表现了杜甫的恋京情结和特有风格,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①④⑤⑦⑨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493页,第1499页,第1485页,第1489页,第1484页。
      ②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③ (清)杨伦:《杜诗镜铨》(卷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⑥ 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651页。
      ⑧ 王嗣 :《杜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77页。
      ⑩ 叶嘉莹:《叶嘉莹说杜甫诗》,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230页。
      {11} 叶嘉莹:《杜甫秋兴八首集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9页。
      {12} (清)杨伦:《杜诗镜铨》(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
      {13} (清)黄生:《杜诗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中国台南庄严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7年版,第328―329页。
      {14} 钱谦益:《钱注杜诗》,中华书局1958年版,第503页。
      {15} 金圣叹:《杜诗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186页。
      
      作者:魏琳,中国古代文学硕士,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编辑:张晴 E-mail:zqmz0601@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故园他日孤舟丛菊两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