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忠县革命纪念点掠影] 忠县

    [忠县革命纪念点掠影] 忠县

    时间:2019-02-19 05:33: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忠县任家乡“六三”死难烈士纪念碑   忠县任家乡“六三”死难烈士纪念碑位于忠县任家镇“六三”居委会。   1983年11月,忠县人民政府追认秦士富等同志为革命烈士,修建纪念碑于“六三”居委会119号。2002年4月,经忠县人民政府批准,任家镇人民政府将纪念碑迁至现址。
      1950年,正当全国人民欢庆胜利、齐心协力建设新中国之际,忠、丰、垫边境一小撮不甘灭亡的反革命分子勾结土匪,策动反革命暴乱。是年6月3日,趁秦士富在七保(民主村)征粮时,叛徒以假情报将其骗至乡政府。秦士富与匪徒英勇搏斗,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匪徒捉住,残忍杀害,壮烈牺牲。随后,匪徒们公开暴动,抢劫了任家乡乡公所,杀害了谭乾淮、任光荣、许治平、任玉乡等人。6月4日,剿匪部队赶到任家乡,消灭了土匪,平息了暴乱,为秦士富等同志报了仇。
      
      
      忠县地下党西区区委活动地
      忠县地下党西区区委活动地位于忠县拔山中学(原行知中学)校园内的一个名叫正殿的地方。正殿原属朝阳寺的一个部分,修建于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距今有146年历史。该建筑为中国古典建筑风格的寺庙。
      1927年秋,金泣儒、吴复仇、关体仁等与从广州回县的范新畴等人接上关系,经过筹备,成立了共产党忠县的第一个党支部,后相继建立了西区、东区、北区党支部。其中西区区委活动点就设在拔山行知中学(现拔山中学)朝阳寺中,他们以学校为阵地,培养青年师生,积极发展组织,壮大党的队伍。1929年3月,西区督练部在拔山行知中学成立,成为团练和乡丁的训练地,同年8月解散。
      
      
      农民夜课学校遗址――太平村报恩寺
      报恩寺为太平村内“一里三寺” 之一(另:二寺为太平寺、普进寺)。寺庙选址奇特,后靠一形若睡狮的小山岭,恰似被衔于狮口之中,相传曾有相地师观其地形走势,称之为“寺中圣地” 而传闻久远。
      报恩寺始建于清代中叶,为吴逸僧之祖父吴正瑞建立,其子吴天成后任该寺寺主。寺庙占地约400平方米,结构布局严谨,呈方形四合院式,高低分三台,外形坚固美观。内塑有释伽牟尼和十八罗汉泥塑,常年香火不断。寺庙四周茂林修竹,路外溪沟流水潺潺。实为僧人理想的修行之地。农民夜课教室便设于此,极为隐蔽安全。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原在武汉等地的石宝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受党组识派遣陆续回到忠县,秘密从事党的革命活动。1928年冬,共产党员吴逸僧等在现石宝镇太平村报恩寺开办农民夜课学校。夜校分设男、女班,课文因班而异,针对不同对象进行教育。夜校一切开支由吴逸僧负担,教员由他亲自充任,并自编教材,免费供给学员纸笔和灯油,借此对农民进行革命道理的宣传教育,深受群众欢迎。
      
      
      秦士游故居与秦士游墓
      秦士游故居位于忠县洋渡镇蒲家场口,整个建筑为四合院结构,木质青瓦房,房前有100余平方米石坝,具有典型的川东民居特色,距今有100多年历史。现房屋为秦士游侄儿后代居住。
      秦士游,1911年3月27日生于忠县蒲家乡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参加廖子良建立的“青年自励社”。1930年,秦士游与廖子良组织群众为二路红军游击队转移保护枪支并护送他们出境。1932年,秦士游到丰都县崇实乡一带从事革命活动,在师生和农民群众中宣传革命道理。1937年,在丰都高镇教书的秦士游,响应党的号召,带领全校学生宣传抗日救亡。1938年,秦士游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秦士游被派到石柱县马武镇小学任校长,负责统战和建立“民主解放社”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秦士游掩护石柱城女校和江池小学的党员安全撤退。1944年11月,秦士游受命回蒲家乡从事地下活动。1948年,建立中共蒲家特区委,秦士游任书记。至1949年10月,发展党员104人,建立支部6个。1950年,秦士游积劳成疾病逝,年仅39岁。
      秦士游墓位于其故居房后的一处空地,建于1950年。四周栽有柏树,有墓碑一块,古朴庄重。每年在其去逝之日,有不少学生和群众前来吊唁。
      
      
      饶衡峰、饶绘峰烈士故居
      忠县早期革命英烈饶衡峰、饶绘峰故居(又称饶家老宅)位于忠县花桥镇宝胜寺,建于清朝中末期,距今有200多年历史。整个故居建筑青瓦木壁,古朴典雅。
      饶衡峰,原名饶顺卿,1902年7月10日出生在忠县花桥乡宝胜村(现花桥镇宝胜村)。青年时期曾在花桥小学教过书,作过七乡的税征委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4月,饶衡峰与敌人巧妙周旋,成功将国民党驻军扣留的县团保局长陈希恒营救释放。同年9月,他参与组建了“冬防游击队”,并领导后乡人民武装起义。起义失败后,他隐藏乡间,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0年7月,当四川工农红军第三路游击队途经花桥乡东岩寨时,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和潘乾元一道与何孝侯谈判,达成互不相扰协定,使部队顺利抵达花桥。同年8月,三路红军游击队行至石柱县西乐坪处,遭到军阀张晓平团的围剿,饶衡峰光荣牺牲,时年28岁。
      饶绘峰,生于1904年,为饶衡峰的兄弟。1925年在忠县中学读书时,参加了该校共产党员黄君尧组织的“学行励进会”,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1925年下半年,由黄君尧推荐,进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四期步科第二团七连学习。在学习中,他特别关心政治时事,认真听周恩来、恽代英、肖楚女等革命家讲课,政治觉悟迅速提高。1926年3月,当蒋介石抛出“整理党务案”、“不许跨党”,并开展清党预演的时候,饶绘峰向胡陈杰提出了入党要求。同年5月,在广州农运讲习所,饶绘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分赴武汉北伐军中工作。1929年,由于军阀混战,给忠县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党组织决定派饶绘峰以查看灾情的名义到忠县指导夺权斗争。将共产党员、进步人士有计划地安排到县政府的许多部门,此举引起反动派的极大恐慌。随后,军阀刘湘下令驻忠旅长郑瀛洲派兵清剿。忠县地下党接到饶绘峰的指示,组织力量进行反击,狠狠打击了反动势力。1929年末,面对郭汝栋投靠蒋介石,并将部队开赴江西“剿共”的紧急关头,饶绘峰与胡陈杰等决定发动兵变,不料事机泄漏,兵变失败。后转至武汉,开展地下活动,为部队联系购买枪弹事宜。1931年4月,正当他为苏区购买更多武器时,被叛徒告密,不幸在汉口警备区逮捕。同年6月,饶绘峰被敌人枪杀于武汉龟山脚下,年仅27岁。
      
      
      忠县南岸区工委地下党活动地――太平寨
      忠县南岸区工委地下党活动地――太平寨,位于忠县洋渡镇蒲家场,为忠(县)、丰(都)、石(柱)三县交界的边远山区地带。现在的太平寨仅存一圆形石彻围墙,中有一圆形拱门,门前有石梯,因山高林密,交通险峻,极有利于当时党的地下活动。
      1928年冬,丰都观音农民暴动失败后,丰都南岸地下党区委书记廖子良秘密来到蒲家场太平寨,以教书为名,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并组织了“青年自励社”,培养了如秦伯瑜、秦士游等一批进步青年。1930年7月,二路红军到达太平寨。当晚,红军稍事休息后就实施解散善后事宜。解散后,留下全部枪支弹药暂藏于太平寨的仓库中。
      
      
      中共忠县县委东区特别支部旧址――天台寺
      天台寺现位于石宝镇万松村1组,因寺前有一天台堡而得名。明朝晚期,地方僧人团会筹资修成后殿,名观音殿。至清嘉庆年间,有一杨姓富僧出巨资在后殿前高石坎下开阔地修建正殿、左右对称的斋场(即厢房)和下殿。
      天台寺规模宏大完备,自然环境幽静,革命人在此以教书育人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早在1927年8月,由石宝、汝溪、甘井3乡合并在此设公立东区中学。共产党员吴逸僧、牟�荪等人按照党组织的安排,从武汉回到忠县开展革命活动。吴、牟二人利用在东区中学任教的机会,在师生中宣传共产主义思想。通过办墙报、校刊、组织戏剧社排练《黑暗中的曙光》、《虎去狼来》等新剧,揭露黑暗的社会。1927年10月,忠县县委首次成立了东区、西区、北区三个党支部。吴逸僧、牟�荪二人先后任东区党支部书记。1928年,驻万县军阀杨森派王冠群到东区中学任军事教官,企图镇压进步师生,在吴逸僧的领导下,师生中掀起了反王运动,将王冠群赶出了校门。1929年12月,忠县农民起义失败,县委被迫解散。1930年4月,又成立新的中共忠县县委,吴逸僧任县委书记。县委委员牟�荪任同时建立的东区中学支部书记。1931年,由于叛徒出卖,反动军阀大肆逮捕共产党人,东区中学支部遭破坏,忠县党组织解散。5月,吴逸僧辗转于石柱县王场乡,在被敌人追捕中,以死报效了革命。余者转移它处,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在该校就读接受革命思想熏陶的莘莘学子,以后大多投身中国革命,报效祖国。如石宝籍著名作家、职业革命家马识途等。
      
      
      中共忠县县委机关旧址――吴家大院
      吴家大院位于石宝镇太平村6 组,毗邻长江边,南与石柱县西沱镇隔江相望。吴氏始祖登一公曾为朝延翰林皇家太师,由湖广填四川移居至此落根创业, 逐年修建, 历时数载, 至今已有400余年。大院分为三个独立院落,占地约10000余平方米。
      东院原为较富裕的吴家长祖吴正瑞之家业,嫡孙吴逸僧、吴毅诸兄弟四人出生和少小时居住于此,成年后二人投身革命,英年早逝。院落房屋布置为封闭式四合院格局,系典型的明、清风格的木列结构瓦屋面建筑。
      解放后土改时,吴家大院被没收充为公有。2001年,忠县人民政府批准将山羊村小学改名为“吴毅小学” ,以作为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0年3月,因斗争形势需要,中共忠县县委机关由县城迁至石宝乡吴家湾吴家大院办公。是年8月,时任县委书记的吴逸僧策划指挥东区、北区中学支部宣传发动革命群众,迎接工农红军游击队与主力部队汇合转移行动。组织船工,并调集木船50余只,于8月5日从石宝寨山羊角码头,顺利完成护送四川工农红军笫三路游击队千余人渡过长江进入石柱县境的任务。10月,县委机关又奉命迁回县城。
      
      
      忠县后乡人民武装起义遗址
      忠县后乡人民武装起义地现位于永丰镇观桥村,村内有一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石拱桥,名观音桥。桥长15米,拱跨径10米,宽6米。
      1929年8月,县委决定由西区督练沈仲元与金焕若、饶济云、梁竹西和共产党员饶衡峰、金泣儒等商讨,将督练武装组建为冬防游击队。不久,四川军阀刘湘密令对拔山冬防游击队进行围剿。县委果断作出决定成立起义指挥部,正式宣布起义。同年12月1日,当起义部队行至观音桥时,与五团尖兵接火。游击队凭借有利地形,向五团发起进攻,将五团先头部队击退。五团见游击队人数不多,装备也较差,除令少部分武力阻击外,大部分军力从北边白杨坪包抄,将游击队包围在观音桥沟内。游击队指战员英勇作战,多次突围,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告失败。
      
      
      忠县金家大院
      忠县金家大院位于忠县拔山镇场镇,距忠县金少穆陵园仅一路之隔,为金少穆、金泣儒和金焕若故居。该故居原为108道门的三重大院,是1929年中共忠县党组织的活动地点。同年冬,忠县后乡人民武装起义失败,此院被反动军队付之一炬。目前,该故居还有石板地坝及学堂等10余间老屋。2004年3月28日,忠县金家大院与金少穆陵园一同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忠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金泣儒、金焕若系金少穆侄儿。金泣儒于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政治科,在李大钊同志的培养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后参加中国共产党。1926年回忠县从事革命活动,任《忠州报》编辑。1927年2月,金泣儒与罗奚若共同组建了忠县国民党左派县党部,金泣儒当选县党部常务委员。1928年春,又与关大恕等共同组建中共忠县县委,在县委书记范新畴的领导下,从事党的工作。1929年1月,组织参与忠县后乡人民武装起义失败后,遂转移到梁山县(现重庆市梁平县)。1932年又到梁山金仲榆部队搞军运,后失踪。
      金焕若早年考入上海大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下半年返回忠县从事革命活动。1929年,金焕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积极参与营救陈希恒的活动,并配合拔山督练部派出团练壮丁。同年,参与忠县后乡人民武装起义失败后被迫外出,自此失踪。

    相关热词搜索:忠县掠影革命纪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