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曾国藩家书》中的廉政思想及实践

    《曾国藩家书》中的廉政思想及实践

    时间:2020-04-02 05:17: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一生内圣外王的实际人生、鲜活生命的集中体现。其内含的廉政思想,从曾国藩及其家人从政做官实际行为中产生,亦从具体的为官政事中得到证实与发挥,最后以修身做人为归宿。研读《曾国藩家书》之廉政思想,应知曾国藩教人如何勤、俭、廉、谨、敬等廉政之道,非是仅知晓其廉政知识,而是收获一番廉政人生的实际工夫,正所谓有真行乃使有真知也。

    关键词:《曾国藩家书》;廉政思想;理论价值;实践价值

    中图分类号:K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3605(2017)06-0102-05

    《曾国藩家书》收录了曾国藩写给祖父母、父母、叔父母、兄弟、妻及儿子等的家书,内容包括修身、为学、为政、治家、理财、养生、治军、识人、用人等方面的内容,时间跨度大,内容之丰富,涉及人物之多,保存之完整是古往今来实属少见的家书,可谓是曾国藩一生内圣外王典范的真实记载。梁启超、毛泽东、蒋介石、钱穆等都极力推崇曾国藩本人及其家书家信中的思想。如唐浩明指出:“《曾国藩家书》是一个思想者对世道人心的观察体验,是一个学者对读书治学的经验之谈,是一个成功者对事业的奋斗经历,更是一个胸中有着万千沟壑的大人物心灵世界的坦露。”[1]曾国藩要求家人做的,自己首先做到,比如曾国藩在为官从政时极力倡导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忘寒士、收敛谦退等思想,是曾国藩廉政思想的最好体现。能说到做到,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极力劝诫家人,曾国藩既重视内圣,由自己做起,又重视外王,不忘记在为官中实践并与家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可以这样说,《曾国藩家书》既是一部反映曾国藩思想的巨著,也是一部曾国藩教育的鲜活案例。正如钱穆指出:“中国一思想家,同时必是一教育家。中国人看重一思想家,不仅是看重其思想与著作,同时必看重其人,看重其实际人生之一切行为。……若把思想从实际人生中抽离,即不成为思想。”[2]所以,研究《曾国藩家书》中的思想,不仅要把曾国藩之真实人生加进,又必把学习者和研究者自身人生加进,方可以有真体会,真认识。

    以下结合《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一生的廉政经验、廉政行为,探寻其廉政思想及现代价值,以期对各行各业人提高职业操守、修身养性有所启示。

    一、内圣:曾国藩廉政行为实现的源泉

    所谓内圣,主要是指曾国藩在家书中强调的关于自我修身养性、德性修养的内在要求,大多是曾国藩自己亲身体认的真切感受,把这些内容写在家书中告诫家人。假如一个人内心没有修身廉德的基础,外在要表现出长久的、真正的廉洁行为是不可能的。正如张君劢评论说:“曾国藩相信,一个人无论以个人身份或为当官,只要知道自己有引导社会道德的责任,就能得到不可思议的成果。”[3]李承贵先生研究认为,传统社会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已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对当今社会治理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4]。简言之,就是没有廉政行为实现的源泉,尤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腐化堕落是早晚的事。

    (一)内修廉、谦、劳、谨、敬等品质

    孟广军等研究认为,廉、谦、劳是曾国藩廉政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体现了儒家从修身到治国的致思路向[5]。曾国藩指出当人在丰盈的时候,要自己学会收敛,为此曾国藩提出以“廉、谦、劳”三字来自我省察。他在同治元年五月十五日给沅弟季弟的家书中说:“自概之道云何,亦不外清、慎、勤三字而已。吾近将清字改为廉字,慎字改为谦字,勤字改为劳字,尤为明浅,却有可下手之处。”[6]24这里的概是刮平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外在的惩罚。曾国藩在咸丰四年九月十三日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告诫弟弟们要守勤敬,不可骄佚。他说:“诸弟在家,总宜教子侄守勤敬。吾在外既有权势,则家中子弟最易流于骄,流于佚,二字皆败家之道也。”[7]247曾国藩在咸丰四年六月十八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告诫弟弟们要以勤敬二字教导子侄,他说:“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7]235这里看出,勤劳既是个人的一种美德,更是家庭应该恪守的一种标准,还是治理国家、廉洁从政的一项法宝。

    曾国藩特别强调勤字,十分关注曾氏家族的命运,他在咸丰八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写给澄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说:“勤者生动之气,俭者收敛之气。有此二字,家运断无不兴之理。”[7]397对于这种收敛气象的培植,曾国藩在同治二年九月十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也指出事业、家运处于鼎盛时期时一定要学会收敛,嘱咐弟弟办事不要过于张扬,不要铺张浪费,不要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他说:“吾意我家方在鼎盛之际,此等处总宜收敛,不宜过于张扬,望弟时时留心。”[6]210曾国藩主张勤俭节约必须从家中的日常小事做起,认为做不到勤俭节约,就无法做到廉。他在同治二年十一月十四日给弟弟的家书中奉劝弟弟一定要在俭字上下工夫,并详细分析其个中要害。在同治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写给侄子曾纪瑞的家书中,曾国藩对勤和俭的具体操作方法做了介绍,使家人有明确的下手处,他说:“侄与诸昆弟切不可忘却先世之艰难,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勤字工夫,第一贵早起,第二贵有恒;俭字工夫,第一莫着华丽衣服,第二莫多用仆婢雇工。”[6]235由此可见,对曾国藩来说,勤俭节约并不是空口的训诫,而是自己真切体会出来的人生实际工夫。勤俭是治家的根本,也是保持家族兴旺不衰的秘诀。

    (二)内治骄、傲、懒、庸、奢等习性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骄、傲、惰等有较多的论述,如曾国藩在咸丰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写给沅弟的家书中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7]525在咸丰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写给沅弟季弟的家书中借用祖父的遗训来告诫弟弟,他说:“星冈公曰:‘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大约军事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巨室之败,非傲即惰,二者必居其一。”[7]526曾国藩在这两封家書中提到骄傲、懒惰都是需要极力对治的习气,骄傲和懒惰听起来很好理解,但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行为属于骄傲和懒惰呢?曾国藩在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列举了具体的行为和克治的方法,他说:“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凡动口动笔,厌人之俗,嫌人之鄙,议人之短,发人之覆,皆骄也。……欲去骄字,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7]563在咸丰十一年二月初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曾国藩又说:“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谦谨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7]574由此可知,生活中议论他人是非长短、讥笑他人缺点与不足、当众揭发他人的过失、妄加评判他人等行为都是骄、傲的表现,如何克服这些恶习,曾国藩建议不议论他人是非是戒除傲慢习性的第一要义,克治懒惰须坚持早起。

    曾国藩在同治九年六月初四日写给儿子曾纪泽、曾纪鸿的家书中认为从个人、家庭到国家都需要克勤克俭,坚决抵制奢侈浪费之习,他说:“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入俭难于登天。……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6]525在咸丰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写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曾国藩以自己二十多年的經历劝诫儿子切记不可贪爱奢华,既分析了勤俭持家的好处,也分析了骄奢淫逸的坏处,可谓是传承优良家风之良苦用心,他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余服官二十年,不敢稍染官宦习气,饮食起居,尚守寒素家风,极俭也可,略丰也可,太丰则吾不敢也。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无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俭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7]289曾国藩正是时时从长远角度替家族未来考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并不时告诫自己的家人,一生虽处高位,自始至终做到廉洁自律。

    二、外王:曾国藩廉政思想转化的效验

    所谓外王,即是内在廉德修养在外在行为上的表现,主要是指在内在修养的基础上,为官从政过程中与亲戚朋友、地方官员等的互动,如何应对外在的名和利,是一个人内在廉德表现于外的检验和效果。

    (一)外在名利须看淡

    曾国藩认为做善事、散财最忌有名,在同治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凡散财最忌有名,总不可使一人知(曾国藩注:一有名便有许多窒碍,或捏作善后局之零用,或留作报销局之部费,不可捐为善举费。)……余生平以享大名为忧,若清廉之名尤恐折福也。”[6]506曾国藩在谈到面对仕途上取得荣誉时,不能掉以轻心,要更加谨慎和谦虚。他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七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说:“以祖宗累世之厚德,使我一人食此隆报,享此荣名,寸心兢兢,且愧且慎。现在但愿官阶不再进,虚名不再张,常葆此以无咎,即是持身守家之道。”[7]251这体现出曾国藩为官与做人的智慧,无论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不理解曾国藩为何如此看淡名的用意,在咸丰四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曾国藩自己给出了答案,他说:“古人谓无实而享大名者,必有奇祸。吾常常以此儆惧,故不能不详告贤弟。”[7]252又说:“军中银钱,余不敢妄取丝毫也。……家中自父亲、叔父奉养宜隆外,凡诸弟及吾妻吾子吾侄吾诸女侄女辈,概愿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7]252

    曾国藩不仅严格要求自己做到廉洁,并且时时告诫家人也要注重自我收敛、廉洁自律。在同治五年十一月初三日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曾国藩说:“不居大位享大名,或可免于大祸大谤。”[6]460曾国藩认为人要靠自己自立自强,主张一方面要有勇于担当、奋力自强、自立拼搏的魄力,一方面在功名利禄前要学会谦和退让。

    (二)外在流弊须看清

    曾国藩强调亲朋之间的往来要重视情意,不一定要送贵重的礼物,他在咸丰十一年六月十四日给澄弟的家书中说:“大抵富贵人家气习,礼物厚而情意薄,使人多而亲到少。吾兄弟若能彼此常常互相规诫,必有裨益。”[7]661曾国藩在其弟弟送他的生日礼物过于厚重时,再次强调礼物不必厚,主张施薄礼不受厚,他在咸丰十一年十一月初四日给澄弟沅弟的家书中说:“亦以余之施薄,不欲受厚;且恐彼此赠送丰厚,彼此皆趋奢靡。”[7]713对这种富贵习气,他在同治二年七月二十四日给澄弟的家书中还说:“吾家富贵气不可太重也。……吾恐家中日习于奢,故诸事从俭薄也。”[6]191

    曾国藩反对假公济私的做法,主张公家的财产作私用这样的事宜少,他认为自己家乡的事就是放大了的私事,他在同治二年十月二十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说:“为私家固宜少,即公事义举亦宜少。公私虽微有别,其由营搬银回湘乡则一耳。身家自奉固宜少,戚友馈赠亦宜少。人己虽微有别,其以公银作私用则一耳。”[6]222曾国藩虽然不是一尘不染的清官,但他对自己的行为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能认清自己的行为,在当时官场氛围下是非常难得的。曾国藩在京城做官,常告诫家人与当地父母官要处理好关系,他提出与官员交往的两大原则,即谦和和谨慎,这是明智之举,他在同治元年九月初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说:“吾家于本县父母官,不必力赞其贤,不可力诋其非,与之相处,宜在若远若近、不亲不疏之间。……子侄若与官相见,总以谦敬二字为主。”[6]53这种与官相处若远若近、不亲不疏的方法,既可以长期保持正常往来,也可以适当保持距离,避免受到伤害,值得学习借鉴。

    (三)外在行为须看远

    曾国藩有长远的眼光,认为靠做官发财不能维持太长时间,反而会让子女养成懒散、不求上进的习气,主张人的前途更多的是靠自己勤奋努力。曾国藩对官宦之家、商贾之家、耕读之家、孝友之家等不同类型家庭子孙命运有充分的了解和具体的论述。他在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十六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说:“吾细思凡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其子孙始而骄佚,继而流荡,终而沟壑,能庆延一二代者鲜矣。商贾之家,勤俭者能延三四代;耕读之家,谨朴者能延五六代;孝友之家,则可以绵延十代八代。”[7]167在咸丰五年八月二十七日写给父亲和叔父的家书中,曾国藩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提出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不能给子孙留财,要鼓励子女勤劳自立。他说:“生当乱世,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多财则终为患害。……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一日不勤,则将有饥寒之祸,则子弟渐渐勤劳,知谋所以自立矣。”[6]272曾国藩认为子孙的贫富主要靠自己,他在咸丰五年十二月初一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主张曾家不置私田,反对为子孙积攒钱财,他说:“子孙之贫富,各有命定。命果应富,虽无私产亦必自有饭吃。命果应贫,虽有私产多于五马冲倍蓰什佰,亦仍归于无饭可吃。”[7]278-279

    曾国藩身居高位,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实属难得,因其自三十岁开始就立下做官以发财为耻的誓言。他在道光二十九年三月二十一日写给澄弟温弟沅弟季弟的家书中说:“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7]163-164他又说:“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留银钱与后人。”[7]164综观曾国藩一生,他不仅是说说而已,而且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足以体现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智慧。

    三、内圣外王:曾国藩追求的廉政人生

    曾国藩一生倡导清廉俭朴,但不能享有清名,在同治六年二月十三日写给儿子曾纪泽的家书中说:“澄叔诸事皆能体我之心,独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相合。凡居官不可有清名,若名清实不清,尤为造物所怒。”[6]483综合曾国藩的家书分析可知,曾国藩不敢享有清名的原因是虽然自己做到了勤俭节约,可没法要求他的弟弟也完全和他一样,如他的几个弟弟纷纷在老家盖房造物,这应该是其不敢享清名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有就是当时的官场“潜规则”,很难真正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成为真正名副其实的“清官”,这也是其不敢享清名的另一个原因。他在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说:“当此大乱之世,兴造过于壮丽,殊非所宜,恐劫数未满,或有他虑。……恐黄金堂买田起屋,以重余之罪戾,则寸心大为不安,不特生前做人不安,即死后做鬼也是不安。”[7]529-530曾国藩始终认为勤俭是做官清廉的保障、家族兴旺的基础,并自始至终不忘把这一教诲告知家中子弟,他在咸丰十年十月初四日写给沅弟季弟的家书中又说:“余家后辈子弟,全未见过艰苦摸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婢,习惯自然,骄傲之气入于膏肓而不自觉,吾深以为虑。”[7]530在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写给儿子曾纪鸿的家书中,他以自己为例来说:“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吾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愿尔等常守此俭朴之风,亦惜福之道也。”[6]27这才是最好的以身作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际行动要求子女,只有这样才有说服力,这也是曾国藩家书的影响力所在。

    曾国藩一生提出寒士家风是曾家的根本,多次告诫家人要不忘本,有始终不忘寒士家风的心态,他在同治六年正月初四日写给澄弟的家书中说:“吾家现虽鼎盛,不可忘寒士家风味,子弟力戒傲惰。戒傲以不大声骂仆为首,戒惰以不晏起为首。”[6]477在同治六年五月初五日写给欧阳夫人的家书中提到做官虽得一定的名望和富贵,但都是暂时的不长久的,只有生活简朴,保持寒士家风才是保持家庭福运的长久之计,他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是长久之计,能从勤俭耕读上做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为兴旺气象;若贪图衙门之热闹,不立家乡之基业,则罢官之后,便觉气象萧索。凡有盛必有衰,不可不预为之计。”[6]曾国藩正是有一位贤惠明理的夫人把家里安排得井井有条,才使得自己在外没有太大的后顾之忧。正如徐复观所说:“每一文化精神,常是通过某一时代的具体事件而表现,某一时代过去了,某一时代的具体事件之本身,多半即失掉其意义。读古典,是要通过这些具体事件以发现其背后的精神,因此而启发现在的精神。”[8]

    四、反思與启示

    综上可知,《曾国藩家书》中的廉政思想体现了曾国藩注重内圣外王的修行实践,《曾国藩家书》对后世的影响足以说明了这一点。

    (一)《曾国藩家书》廉政思想的反思

    对个人而言,曾国藩本人从思想、行动上坚持廉洁自律,对自己守住做人的底线,使自己成为得到后世敬重的人有深远意义。曾国藩正是有这样一种信念,使得自己无论是在军旅生涯、学术思想上都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对曾氏家族而言,曾国藩关于廉政的劝诫,对他的家族成员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因为当时曾国藩在京城做官,其家族成员在家乡,有很多利益的诱惑,比如地方官员的特殊照顾、利益输送,要求其家族成员能经受得住名和利的诱惑是很难的,比如购置田产、修房建屋、参与管理事务等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曾国藩虽认识到行为的不利影响,但没法阻止,只能警醒,但这应该不影响他本人在廉政思想上的重要贡献。我们今天学习和借鉴《曾国藩家书》中的廉政思想和廉政建设经验,重在从中学习曾国藩的一种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责任感的内在精神,学习他追求廉政人生的那种精神。

    (二)《曾国藩家书》廉政思想的启示

    曾国藩要求家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曾国藩一生行持证明了他是勤俭节约、廉洁自律、洁身自好、不忘寒士、懂得收敛谦退的人。曾国藩既重视内圣,由自己做起,又重视外王,不忘记在为官从政中实践并与家人分享廉政理念。所以,学习和研究《曾国藩家书》中的廉政思想,不仅要把曾国藩之真实人生加进,又必把学习者和研究者自身人生加进,方可以有真体会,真认识。

    在看待《曾国藩家书》廉政思想及现代价值时既要理智分析其优点与不足之处,更要有一种宽广的胸怀去理解和发掘其对当前廉政建设的借鉴作用,只知一味的批判甚至否定都无助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只会助长自己对思想文化遗产的骄慢态度,也容易产生文化自卑心理,没有树立民族优秀文化自信的底气和勇气。曾国藩提倡为官从政要廉洁,既是职业上的职业操守,更是修身养性的内在要求,行为中做到以身作则、不忘本、行公事要深谋远虑、对名利要看淡看清、行事注重收敛、时常与家人互劝互勉等廉政实践,值得现代各行各业人学习和借鉴。总之,廉政建设既是思想引领的过程,更是行动实践的过程,需要在行动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浩明.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M].长沙:岳麓书社,2002:2-3.

    [2]钱穆.国史新论[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287

    [3]张君劢.新儒家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15.

    [4]李承贵.传统治理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1):48.

    [5]孟广军,尹湘兵.从修身到治国:曾国藩廉政思想中的“廉、谦、劳”[J].法制与社会,2009(08):308-309

    [6][清]曾国藩撰.唐浩明编.曾国藩家书(下)[M].长沙:岳麓书社,2015.

    [7][清]曾国藩撰.唐浩明编.曾国藩家书(上)[M].长沙:岳麓书社,2015.

    [8]干春松.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库·徐复观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269.

    责任编辑:叶民英

    相关热词搜索:家书曾国藩实践思想廉政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