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潜艇和战机的结合

    潜艇和战机的结合

    时间:2020-04-03 05:26: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从仿制到自制的日本载机潜艇

    德美英法在载机潜艇上的动作给处于东方的日本潜艇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由于日本海军一贯的偷袭作战传统,载机潜艇这样一种新艇型受到追捧,日军希望将其用于跨洋作战,特别是避开美国强大的太平洋舰队,隐蔽接近美国西海岸,再释放飞机攻击美国本土。

    日本是从1923年就开始进行载机潜艇的试验工作。与美国一样,日本最初的试验也是从德国购买的两架“卡斯帕一海因克尔”U.1型水上飞机开始的。在此基础上,日本仿造了自己的专用潜艇载机——横厂1号型水上侦察机。这是一种悬臂双翼水上飞机,主机身下拥有双浮筒。该机于1927年首飞,并搭载在日本海军“伊-5”号潜艇上进行了为期18个月的试验。这是日本海军对“潜水航母”概念的早期实践。

    试验用的“伊-5”号潜艇属于仿制德国U-142级远洋潜艇的巡潜1型/伊-1级潜艇。这是日本海军第一种远洋潜艇,水面排水量1970吨,水下排水量2791吨,长97.5米,宽9.22米,吃水4.94米,水上最高航速18.8节,水下最高航速8.1节,10节航速续航力可达1.8万海里。武器为前4后2共6具530毫米鱼雷发射管,备雷22枚,甲板上还有2座140毫米舰炮和1挺7.7毫米机枪。该级共建造了5艘,1933年最后一艘“伊-5”号潜艇撤除了后部的火炮,加装了一套吴式1型2号弹射器,用以弹射横厂1号型水上侦察机进行潜艇载机试验。该舰成为了日本海军第一艘载机潜艇,为这个艇种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伊-5”号潜艇参加了二战,于1944年7月在塞班岛以东海域被美国海军舰艇深水炸弹击沉。

    继“伊-5”号潜艇后,日本正式走上了载机潜艇这条“潜水航母”之路。1925年建成了改进型巡潜2型/伊-6级远洋潜艇,这是巡潜1型的改进型,只建造了“伊-6”号潜艇这一艘。该艇水面排水量1900吨,水下排水量却增加到了3061吨,长98.50米,宽9.06米,吃水5.31米,续航力2万海里。“伊-6”号潜艇将后部的一门舰炮改成了一挺13毫米机枪,并在后甲板上加装了一个小型的圆筒形机库,可以搭载一架水上飞机。此时,日本已经自行研制了横厂2号型水上侦察机,最后定型为91式水上飞机。91式的参照设计对象是英国的“帕拉尔·皮托”水上飞机,该机已经在英国M2号潜艇上进行了成功试验。

    91式水上飞侦察机还是日本专门研制的第一型量产型潜艇用水上飞机,安装有一台七缸活塞引擎,乘员1人。该机最大速度186千米/小时,航程600千米,留空时间4.4小时。该机于1933年开始服役,到1938年就撤出了现役,虽然其服役时间很短,但却为日本载机潜艇部队的发展壮大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伊-6”号潜艇也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2年1月12日在夏威夷瓦胡岛西南方游弋时遇上了正赶路去和“企业”号会合的美国“萨拉托加”号航母。这艘日本潜艇抓住机会向美国航母发射了鱼雷,其中一枚命中“萨拉托加”号,造成尽管6人阵亡、3间锅炉室被淹没,使其不得不返回瓦胡岛,并进入了长期的维修状态,很长一段时期无法重返太平洋战场。不过“伊-6”号潜艇也没有逃过覆灭的命运,1944年6月15日该艇在塞班岛附近海域失踪。

    应该说,日本的巡潜1型和巡潜 2型潜艇都还是在德国U-142级远洋潜艇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为了摆脱德国潜艇设计桎梏,走自己的道路,日本于1934年度开始计划建造新一代的巡潜3型/伊-7级远洋潜艇。该级潜艇是以水下舰队旗舰的标准设计的,非常重视通信性能和居住性能。该级艇并不是为了破交作戰研制的,而是为了与敌人水面舰艇进行正面对抗而研制的。该级艇水面排水量2231吨,水下排水量3583吨,长109.30米,宽9.10米,吃水5.26米,水面最高速度达到23节,水下最高速度8节,续航力1.4万海里。装备有6具530毫米首鱼雷发射管,尾部没有安装鱼雷发射管,备雷20枚。另外还有1座双联装140毫米舰炮和1挺双联装13毫米机枪。

    该级艇共建造2艘,分别是“伊-7”和“伊-8”号。当然,这两艘潜艇后部也都配有半埋的机库和弹射器,搭载1架91式水上侦察机。1941年12月17日,也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的第10天,“伊-7”号潜艇放飞了一架水上飞机对珍珠港进行了侦察,返回时由于天气恶劣,飞机难以收回,只好捞起飞行员,将第一手情报向日本大本营做了报告。这样的侦察飞行在二战中还有很多。“伊-7”号潜艇在1943年6月22日向基斯卡岛运送物资时被美国驱逐舰发现,受到炮击受损严重,日军将其搁浅后炸毁。“伊-8”号可是明星舰,在太平洋战争期间“伊-8”号装满战略物资远渡重洋访问德国,1943年8月31日抵达了法国西部德国占领下的布鲁斯托港。“伊-8”号安全返回日本,带回了高速鱼雷艇引擎、雷达侦测仪、20毫米机关炮等日本急需的先进技术设备。但在1945年3月31日,“伊-8”号在冲绳海域被两艘美军驱逐舰发现后击沉。

    批量生产的日本载机潜艇

    1934年12月29日日本退出了《伦敦海军条约》,随后开始大肆建造载机潜艇。首批建造的是巡潜甲型/伊-19级潜艇,这是一种水下排水量4150吨的大型潜艇。这是什么概念呢?单从水下排水量来看,日本的巡潜甲型潜艇比现在中俄的“基洛”级柴电潜艇还要大。

    巡潜甲型潜艇水面排水量2434吨,水下排水量4150吨,长113.70米,宽9.55米,吃水5.36米,水面最高航速23.5节,水下最高航速8节,续航力1.6万海里。该级潜艇装备6具530毫米首鱼雷发射管,装载18枚鱼雷,指挥塔围壳后部甲板上还有1座 140毫米舰炮和2座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潜深可达100米。巡潜甲型潜艇将水上飞机库从尾部移到了前部,并安装了前向的弹射器,这成为后来日本载机潜艇的标准设计,也就是说过去飞机是向后起飞的,从巡潜甲型开始飞机就是朝前面起飞的了。巡潜甲型潜艇的机库是一种半埋式机库,外露部分呈现蚕蛹状,流线型非常好,适合潜艇水下航行。机库内可以携带一架机翼向后折叠的零式(E14Y1)小型水上侦察机,这是一种新型的单翼水上飞机。日本继双翼的91式(E6Y1)水上侦察机后,于1937年成功研制了新型的E14Y1双座水上侦察机。这种飞机航程可达900千米,速度达246千米/小时,被命名为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新的水上飞机在二战爆发前夕陆续进入日本海军列装服役,截止1943年共制造了126架。

    巡潜甲型潜艇共建造了3艘,分别是“伊-9”、“伊-10”、“伊-11”号,全部参加了太平洋战争,均在激烈的海战中被美军击沉。在3艘巡潜甲型潜艇后,日本海军又临时追加了2艘,最后建造完工一艘“伊-12”号潜艇,相关性能稍微有所不同,被称为巡潜甲型改1型/伊-12级。虽然“伊-12”号潜艇也具有同样的旗舰指挥设备,但此时日本海军已经难以开展艇群作战了。该艇于1945年1月前往太平洋中部执行破交作战,后失去联系。

    到此,日本人建造的潜艇都只能携带装小型炸弹的水上侦察机。到了1941年,为弥补潜特型/伊-400级超级载机潜艇的不足,日本海军决定在巡潜甲型改1型/伊-12级潜艇的基础上,研制新的巡潜甲型改2型/伊-13级大型远洋载机潜艇。这种潜艇增大了机库容积,并向后延伸以保持平衡,外形像是缩小版的伊-400型载机潜艇。巡潜甲型改2型潜艇水面排水量2620吨,水下排水量4762吨,长113.7米,宽11.70米,吃水5.89米,水面最高航速16.7节,水下最高航速5.5节,续航力2.1万海里。装备有6具530毫米首鱼雷发射管,备雷仅12枚,此外还有1门140毫米舰炮和2座三联装 25毫米机关炮,可载2架水上攻击机。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这已经渐渐脱离了传统潜艇的性能指标要求,并不出色的鱼雷攻击能力和机动性都为超远的航程和航空作业能力让步,这主要是因为巨大的艇体结构导致机动性下降,这是专门为远程奔袭而设计的潜艇,而非破交用的鱼雷潜艇。

    巡潜甲型改2型潜艇携带的不是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机库中可以装2架“晴岚”(M6A1)特种水上攻击机。这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专门为潜艇舰载而设计的攻击/轰炸机,最大速度474千米/小时,航程1540千米,可以携带800千克炸弹,性能与过去小型水上侦察机不可同日而语,该机研制的目的是用于攻击美国本土和巴拿马运河。

    该级艇共开工建造4艘,分别是“伊-13”、“伊-14”、“伊-15”和“伊-1”号,但只有前两艘建成,后两艘到日本投降还没有完工。其中,“伊-13”号于1945年8月1日在特鲁克群岛附近海域被击沉。“伊-14”號在日本投降后被美军俘获,被用于进行各种测试,并于1946年作沉海处理。

    袭击美国本土的乙级载机潜艇

    除了巡潜甲型潜艇外,日本还建造了大量的缩小版的巡潜乙型/伊-15级远洋潜艇。该级潜艇共建造了20艘,可以说是日本海军远洋潜艇的主力,分别是伊-15、17、19、21、23、25、26~39号。这些潜艇水面排水量2198吨,水下排水量3654吨,长108.70米,宽9.30米,吃水5.14米,水面最高航速23.6节,水下最高航速8节,航程1.4万海里。装备有6具530毫米首鱼雷,备雷17枚,甲板上安装有1门140毫米舰炮和2门双联装25毫米机关炮,总体来说拥有较为均衡的火力,性能也较为出色。该级潜艇指挥塔围壳前有一个半埋机库,可以携带一架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

    巡潜乙型潜艇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取得了不少战绩,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比如“伊-19”号击沉了美国海军“大黄蜂”号航母,“伊-25”号派飞机空袭美国西海岸森林,“伊-26”号重创了“萨拉托加”号航母和一艘巡洋舰,“伊-17”号炮击了美国本土等等。这其中尤以日本潜艇炮击美国本土和使用艇载侦察机投掷燃烧弹轰炸美国森林最具有戏剧性。

    1942年2月23日傍晚19时,位于加利福尼亚圣芭芭拉海岸线边上的埃尔伍德油田上一切静悄悄,除了几个值班的工人外整个海岸线几乎空无一人。突然,从不远的海水里慢慢浮出一个黑色的庞然大物,几分钟后强烈的闪光从巨兽背部迸射,呼啸声逼近油田。很快油田设施遭到了炮击。这就是二战历史上鲜为人知的日本潜艇炮击美国本土的“埃尔伍德事件”。执行炮击任务的是由西野耕三少佐指挥的日“伊-17”号潜艇。这次事件是美利坚合众国自从脱离英国殖民地独立以来本土遭受过的少有的外国军队直接攻击,该事件造成的损失微不足道,但却使美国西海岸陷入到可能遭受日本入侵的巨大恐慌之中。

    1941年11月,为了有效实施偷袭珍珠港的行动。日本海军第6舰队组织了3个潜艇中队和1个特别攻击队(使用在珍珠港事件中出现的“甲标的”特攻潜艇)秘密驶抵珍珠港附近海域,并要求在攻击前一天形成对珍珠港外海300海里处形成水下包围圈。在航渡向珍珠港的过程中,第1潜艇中队接到命令,改变目标,要求前往美国西海岸和夏威夷之间进行破交作战。其中“伊-17”号潜艇的任务区是美国西海岸的门多西诺角附近。

    12月18日晚上8时和20日拂晓,“伊-17”号在西野耕三艇长的指挥下先后发现并击沉击伤各1艘美国商船。24日,“伊-17”号向旧金山方向前进,直到1942年2月初,这艘潜艇一直在美国西海岸隐蔽活动,并进行海上侦察和监视,还多次看到美国海岸线。在此期间,“伊-17”号潜艇接到了3月中旬返回的命令。其实,当时在美国西海岸活动的并不只有“伊-17”号一艘潜艇。先后有8艘潜艇在附近海区活动,它们先后击沉击伤了多艘美国商船,最后根据命令将返回日本占据的马绍尔群岛夸贾林环礁潜艇基地补给。在返回前,这8艘潜艇决定在圣诞节凌晨集体上浮,自行选定目标将剩下的炮弹都发射出去,然后再返回马绍尔群岛。但最后在联合舰队司令部的直接干预下取消了。东京方面担心美国反潜部队会有更大的报复。

    然而“伊-17”号潜艇希望能够在回去前再次有所建树,便没有理睬大本营的命令,仍然决定袭击美国本土。23日,潜入圣芭芭拉海峡的“伊-17”号潜艇在水下缓缓航行,抵达目标区域后快速上浮,并在右舷发现了油田的储油罐。艇员们纷纷跑到甲板上,炮班们打开了140毫米舰炮的固定闩,开始操作舰炮对油罐开火。很快油田方向传来了沉闷的爆炸声。这期间潜艇共向油田发射了16发炮弹,造成油田多处设施起火,潜艇也趁乱下潜溜出海峡。

    2月25日,日本向全世界播发了一则新闻:“我国海军潜艇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军事设施进行了炮击。取得重大效果。此前,我国海军潜艇一直在太平洋各海域活动。然而此次对美国本土实施炮击行动的结果,使美国国民深感恐怖。这次炮击的目标是美国精炼石油的场地。当美国遭到炮击后出动飞机进行搜索时,我国潜艇早已无影无踪了。”

    根据美国方面的记载。当时油田中有几名石油工人在值班,当听到炮击和第一个储油罐爆炸时,怀疑储油罐内部爆炸。但很快工人们发现了海中的闪光在黑暗中非常明显。一名叫做G·布朗的工人后来描述说:攻击者是如此之大,他认为这可能是一艘巡洋舰或驱逐舰。

    当“伊-17”号将炮口转向第二个储油罐时,G·布朗拉响了警报,并向公司报告他们遭到了一个未知的海上攻击。炮弹后来还落到了附近的农场和其他企业。埃尔伍德码头也略有损坏,吊杆和水泵的房子被摧毁。不过,西野艇长的炮击对美国本土仅造成了500美元的损失(当时币值)。当西野少佐命令他的士兵停火时,已经有很多岸上居民打电话报告他们看到并相信日本人开始进攻美国本土了。随后根据当地政府的要求,整个圣芭芭拉沿岸都进行了灯火管制,而采取的措施就是直接拉电闸,以防止日本人对岸上目标的发现和识别。

    这次炮击虽然没有造成大的损失,但美国西海岸的薄弱防御能力却让美国人在很长一段时间提心吊胆。美国西海岸此后频频发生的虚假入侵警报时不时让人紧张一阵。而神经紧张的美军还在24日晚报告发现“敌机”的踪影,当然最后被证实只是反应过度而已。

    对于这次炮击的原因,人们困惑于日军艇长为什么会不顾大本营的命令执意向油田开火。而有趣的是,据1982年美《检阅》杂志披露,这位对美国有着刻骨仇恨的西野艇长早在20世纪30年代未曾作为油轮船长造访过圣巴巴拉。但在那次访问中,西野不小心跌倒在仙人掌上,引起在场油田工人的哄笑。这则经历使西野的自尊心大受伤害,因此认为这次炮击其实是他的一次报复。

    除了“伊-17”号潜艇外,1942年6月21日,同型“伊-25”号潜艇跟随一群美国捕鱼船穿过了水雷区进入了哥伦比亚河河口,随后浮出水面炮击了史蒂文斯堡陆军基地。日本潜艇向基地发射了17枚炮弹,却只打中了附近的一个棒球场。1当年9月份,还是这艘“伊-25”号潜艇,放飞了自身携带的一架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飞入了布鲁金斯附近的森林里,扔下了两枚小型燃烧弹,希望能引发森林大火。多亏了当时风小再加上火警瞭望员发现及时,这场火灾很快就被扑灭了。这次事件后来被称为“瞭望空袭”,是美国本土史上第一次遭受的敌机空袭,也是日本载机潜艇唯一一次真正发挥了其设计预想的作用。

    巡潜乙型潜艇虽然有着这样的战果,但是代价也是惨重的。20艘巡潜乙型潜艇中除了一艘“伊-36”号活到战后被沉海处理外,其余19艘全部被美军击沉。比如作为袭击事件的主角,“伊-17”号潜艇于1943年8月19日在努美阿海域被美海军舰载机和新西兰海军护卫舰击沉。“伊-25”号潜艇则于1943年9月3日在斐济群岛附近海域被美国驱逐舰击沉。

    在巡潜乙型潜艇之后,日本又建造了6艘巡潜乙型改1型/伊-40级远洋潜艇,作为远洋潜艇巨大消耗后的补充。这些潜艇也都能够携带一架零式小型水上侦察机,但此时战争胜利的天平已经向美军倾斜,日本海军潜艇部队很难再发挥载机的作用。比如巡潜乙型改1型的6艘潜艇中,除了“伊-44”号外,其余5艘艇在1944年建成的这一年内全部都被美军击沉。而“伊-44”号潜艇也拆除了机库,成为了“回天”自杀鱼雷的载艇。

    此外,日本还建造了3艘巡潜乙型改2型(伊-54级)远洋潜艇。其中的“伊-58”号潜艇从设计之初就具有携带“回天”自杀鱼雷的装置,成为即可以携带水上飞机,又能够携带自杀鱼雷的一艘潜艇。“伊-58”号潜艇在二战中击沉了美国海军“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重巡洋舰,当时该舰正好完成运送原子弹任务返回珍珠港。巡潜乙型改2型中只有“伊-58”号后来向美军投降,其余2艘均在战争中被击沉。

    日本载机潜艇的集大成者

    最后要说的,也是大家最熟悉的潜特型/伊-400级潜艇。这是1942年日本专门建造用于秘密攻击美国本土大城市的一种超大型潜艇,采用两个平行并排的耐压艇体,水面排水量3530吨,水下排水量6560吨,长122.0米,宽12.0米,吃水7.02米,续航力更是长达3.75万海里,可以携带3架爱知“晴岚”(M6A1)特种水上攻击机,是名副其实的“水下航母”。另外,該级艇还装备有8具首鱼雷管,备雷20枚,甲板上安装有1门140毫米舰炮和3座三联装25毫米机关炮,艇员需要157名。

    潜特型是由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最早提出的。偷袭珍珠港作战后,山本让南云忠一考虑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战役事宜,并指出日军必须对美国本土实施要害攻击,要求建造可以无需中途加油就能够抵达美国西海岸的载机潜艇,对美国本土进行打击以挫败国民斗志。后来,这一作战目标又变成了切断美国东西海岸的物资运送通道——巴拿马运河。

    为此,最初日本打算建造18艘潜特型潜艇,每艘携带3架水上攻击机,这样可以形成54架的庞大机群,秘密潜入美国西海岸或者巴拿马运河对其进行隐蔽攻击。与之前的水上侦察机相比,这一作战想定已经具有航母的味道了。后来由于山本五十六被伏击身亡,加之战争期间物资匮乏,18艘潜艇被删减到了5艘,希望能够配合之前提到的巡潜甲型改2型潜艇,也够形成一定的打击能力。但最终只建造了3艘潜特型,就是著名的“伊-400”、“伊-401”、“伊-402”号。在战争的最后关头,2艘潜特型潜艇“伊-400”、“伊-401”号会同2艘巡潜甲型改2型潜艇“伊-13”、“伊-14”号,共携带10架“晴岚”攻击机,开始了攻击巴拿马运河闸门的训练。但是最终计划被否决,因为日本发现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去执行这个需要长途奔袭才能实现的计划了。准备的多年的巴拿马运河特攻计划最终被日本自己否决。

    不过炸不到遥远的巴拿马运河,却可以选择一个稍微近一些的目标进行袭击,以显示日本作战到底的决心,或者是在后续的停战过程中与美国讨价还价。而此时,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联合舰队所有主力舰只都已经被美国人揍到了太平洋底,能夠出战的只有载机潜艇。经过反复论证,联合舰队最终将攻击目标定在了加罗林群岛的乌利西环礁海军基地。这里停泊着大量美军的水面舰艇,日军希望通过水下潜艇载机的隐蔽出击,空袭美军舰艇,再创一个珍珠港辉煌。

    由于“伊-13”在之前的作战中被美军击沉。因此,1945年7月23日,由“伊-400”、“伊-401”、“伊-14”号三艘潜艇组成的特攻队向目标区域航行,舰队共携带了8架“晴岚”水上攻击机。为了掩人耳目,这些“晴岚”还涂上了美军战斗机的涂装,远看就像是P-51D“野马”战斗机。为了躲避美军舰艇,这些巨大的潜艇尽量走曲折的航路,预计8月16日能够到达战机出击海域。但是没有想到的是,8月15日,航行中的潜艇收到了天皇的无条件投降命令,这些深藏海底的巨兽不得不浮出水面,返回吴港基地。在返航途中,这些潜艇先后被美军舰艇发现并俘获。首先是“伊-14”号于8月27日上午在东京东北277海里海域被美国海军“范加斯托”号和“马莱”号驱逐舰发现并俘获;“伊-400”号于8月29日下午在日本金华山冲240海里处被美国海军“布鲁”号驱逐舰俘获;“伊-401”号于8月29日上午在日本三陆冲附近海域被美国“三更鸟”号潜艇俘获。3艘潜艇都被美军舰艇带到了横须贺港解除武装。

    至此,这些为巴拿马运河作战计划而专门研制的“水下航母”,没有发射一枚鱼雷、没有起飞一架飞机、没有扔下一枚炸弹,从此消声觅迹。“伊-400”、“伊-401”、“伊-14”号作为战利品被美军俘获后带回国进行研究考察,最终进行了沉海处理。而待在日本国内的那艘潜特型“伊-402”号潜艇于1946年4月1日也进行了沉海处理。

    巨大成本和战果不成比例

    应该说,二战期间日本的潜艇研发建造技术是世界一流的,甚至不逊于德国,而大航程、舰载机等都是日本潜艇的特点。战前,日本即拥有远洋潜艇63艘,加上战时建造的111艘,共计174艘潜艇。这其中先后有128艘被击沉,战损比例与德国U型潜艇相当,但其总共才击沉了184艘商船(90.7万登记吨)。这个数字相对于U型潜艇2840艘商船(1430万登记吨)的骄人战绩相比,基本就是个零头。而同时期美国潜艇也击沉了493艘商船(152万登记吨)。

    究其原因,还是相对于技术的先进性来说,日本潜艇部队错误刻板的战术。日本海军直到1942年中期还一直幻想着重演对马海战“决战决胜”的辉煌历史,将大量潜艇与主力舰队捆绑,寻找与敌人决战的机会,而并不像德国那样将潜艇投入到破交战中。从日本潜艇后期将鱼雷发射管都集中在艇首这一做法就可以看出,日本将潜艇应用也赋予了“武士道”的特点,即始终坚持正面对敌打击敌人主力舰艇。而相反,德国潜艇一直坚持的是首尾都要有鱼雷发射管,这样本来就在水下机动性不佳的潜艇,只需要转比较小的幅度就能够获得鱼雷发射角度,而不是日本潜艇非要将艇首对敌才行。

    另外,日本坚持在远洋潜艇上布置舰载水上飞机,这严重干扰了潜艇的水下机动性,水声特点也更加突出,隐蔽性下降,还进一步降低了鱼雷等主要武器的备弹量,这些与水上飞机能够带来的好处相比,可谓得不偿失。而且,根据一个虚幻的作战假定,以为打击了美国本土就能够使美国人产生厌战、惧战的思潮,而花费巨大的资源建造毫无用处的潜特型超大型载机潜艇,最终成为毫无用处的废铁,这都是日军潜艇建造中的作死思路。

    而在战术上,日军以为将潜艇集中于美军舰艇频繁活动的海域,就会有较多的目标可供攻击。但殊不知,在水面舰只和飞机严密警戒的海域,潜艇活动受到了极大抑制,丧失了隐蔽性会招致更大的损失。而等到1942年战局发生变化时,盟军在反潜战术方面的进步已使日本潜艇很难再有作为。

    而有种观点认为,如果日本海军能向德国海军一样,在美国西海岸和印度洋对盟军商船队展开更大规模的“狼群攻击”的话,太平洋战争史可能会有所改写。但历史不能重演,或许只有包括“伊-17”号在内的8艘日本潜艇战争之初在美国西海岸的一系列活动,才是日本潜艇破交作战正确应用。让我们庆幸的是,日本联合舰队有这样那样的航母、战舰、航空、炮术、鱼雷专家,却没有像德国海军元帅邓尼茨那样的潜艇专家。日本载机潜艇空有强悍战力,却无从发挥,最后被扫进了历史的故纸堆。

    相关热词搜索:潜艇战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