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湘西影视剧中的民俗影像建构

    湘西影视剧中的民俗影像建构

    时间:2020-04-15 05:19:5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本文从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四个层面解析了湘西影视剧中的民俗影像建构,指出湘西影视剧中民俗影像的文化意义在于保留、传承并多元建构民俗文化。

    [关键词]湘西影视剧 民俗影像 文化意义

    湘西影视剧,顾名思义就是以“湘西”为主要题材的影视剧,以多样的情节作为载体,向观众呈现了特色鲜明的湘西民俗。湘西影视剧不仅表现了湘西特有的自然风光,而且对湘西人的生活空间、民族服饰、节庆习俗、宗教信仰等做了充分展现,这些元素让湘西充满了对外域的吸引力。具体而言,湘西影视剧民俗影像的建构主要由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和语言民俗四个部分组成。

    一、物质民俗

    (一)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

    地理环境对民风民俗有着重要的影响,反之,民风民俗也成为了某一地域的特殊符号,两者互为彼此的表现形式。湘西影视剧中极具湘西自然风采的取景主体:云雾缭绕连绵起伏的青山、清澈流淌的河流、曲折潮湿的石阶、狭窄层叠的田地以及水车、竹篓、吊脚楼等,这些元素的组合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电影《边城》中,“水”有着极其深远的意象之美,翠翠和爷爷以渡船为生,他们的家依溪而建。在摆渡、端午赛龙舟、抓鸭子的一系列活动中,镜头给予了水活力,水也赋予了湘西人质朴的热情和原始的生命力。整部影片中,水徐徐地流淌,以永不停歇的姿态诠释和成就了湘西边城人独特的生活方式。

    (二)偏僻安逸的生活空间

    村落在湘西民俗文化中扮演着极为重要角色,它既是各种民俗元素的客观载体,也是民俗文化呈现的主体。因此,和青山绿水的自然景致一样,湘西的村落走进了湘西影视剧,如《边城》、《湘女萧萧》、《湘西往事》、《我心飞翔》、《血色湘西》、《乌龙剿匪记》等,在这些影视剧中,晨光晚霞中村落的静谧与安详如画一般呈现在观众面前:袅袅升起的缕缕炊烟、吱吱呀呀转动的水车、吊脚楼、小石桥、水边浆洗的女子、山中打猎归来的汉子……湘西人质朴的生活气息迎面而来,仿佛与世隔绝,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三)独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物质民俗中的消费民俗,包含衣食住行四者,其中“衣”—服饰是民俗文化外在的重要标志,服饰元素因此成为湘西影视剧体现湘西民俗的一大切入点。湘西地区主要居民为苗族和土家族,剧中人物的服饰往往带有浓郁的土家族或苗族特色。《湘西往事》中,庹飞云一直身穿土家族典型的民族服装:琵琶襟上衣,缠青丝头帕,并且以此为自豪。

    二、精神民俗

    (一)万物有灵的原始信仰

    湘西人信鬼好巫,有着多神崇拜的古老传统,诸如洞穴、大树、山河、岩石等都具有神性,而牲畜、野兽、植物等也被赋予了灵性。电视剧《湘西往事》第十集,身为土家族的指导员全木山对连长余大喜说:“山里的所有的生命,都会有他的声音的。”当战士何楚牵狗去试验井水,狗被土匪下毒的井水毒死了。全木山严厉批评何楚。何楚辩解道:“不就是一条狗吗?”全木山说:“你知道吗?山里人把狗当做自己最亲密的朋友,你怎么能拿狗去做实验呢?”“湘西的山里人,打猎、种田、采药,都要带着狗,狗就是他们生活中最亲密的朋友。”

    (二)虔诚神秘的宗教信仰——傩神信仰

    对傩神的虔诚信仰是湘西人的精神寄托,湘西影视剧对湘西人的这种虔诚神秘的宗教信仰进行了生动刻画。电视剧《湘西往事》第十集,英雄九连为剿匪进入都罗寨,在傩神庙里,身为土家族的指导员全木山对连长余大喜说:“湘西的巫傩,神秘古怪,有很多奇异的现象,都说不清它的原因,你说它是迷信嘛也可以,不过,山里的土家人祖祖辈辈都信奉着自己的神灵。”“湘西人信奉的傩神,可以驱鬼驱邪,保佑人畜平安。”《血色湘西》剧中,女子满十六岁那年要在端午节去湘夫人庙拜祭傩公,并由傩公法师预测姻缘,带上银锁,完成她们的成人礼。傩公在端午节身穿法衣主持祭祀,做法事。有冲突的双方赌天坑时,也是由傩公主持仪式。湘西人民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时,傩公施法祈福。《湘西往事》中还有傩神庙会,姑娘后生们对歌,寻找意中人,推选“傩神娘娘”。可见,在湘西人的日常生活中,傩神信仰可谓虔诚之至!

    (三)坚韧不屈的草根精神

    湘西自古以来是蛮荒之地,直至今日,湘西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较为落后,湘西当地人也仍然保留着远离现代的质朴情怀和坚韧不屈的草根精神。如湘西剧的鼻祖《芙蓉镇》,女主角胡玉音是芙蓉镇一名普普通通的女性,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她将生意和家庭打理得很好。文革中,这个普通的女人遭受了极大的打击,但她并没有倒下去,而是坚韧不屈地活下来,并在困境中找到了爱情。“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这是剧中男主角秦书田始终坚守的信念,也是他和胡玉音在困境中相持走下去的信念,这让整部剧透着一股源于小人物如野草般的蓬勃生命力。正如导演谢晋所说,《芙蓉镇》展示的是人性的光辉,它是“歌颂生命搏斗的抒情悲剧。”①

    (四)敢爱敢恨的真性情

    湘西影视剧中的后生姑娘们,爱得痴缠恨得激烈,敢爱敢恨,真实而直接。《血色湘西》中的石三怒第一次见到穗穗就爱上了她,当即用竹竿拦住并追问名字,甚至当面唱起情歌来表达他的爱意。赢得龙舟赛后将象征胜利的牛角刀送给穗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石三怒一往情深地爱着穗穗。《湘西往事》中,匪首向永国的女儿向清莉的爱同样是坦率而炽烈的,她爱自己的父亲,即使他是杀人不眨眼的匪首,她爱师毛子,甘愿陪着师毛子坐牢,为他大闹湘西十二堂堂主大会。最后,因师毛子彻底背弃了以向永国为首的土匪的利益,向永国枪击师毛子,解放军击中向永国,向清莉抱着父亲的尸体,绝望中杀死了师毛子然后自杀。

    三、社会民俗

    (一)丰富多彩的民俗节庆

    对于湘西人来说,土家族、苗族的历史文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各种民俗节日的庆典活动耳濡目染、口传身教而世代继承下来的,民俗节庆因此也成为湘西题材影视剧主要表现的场景。旧时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是端午、中秋和过年。如端午节,电视剧《血色湘西》中,田穗穗和石三怒在端午节相识,龙舟赛的胜利者石三怒将牛角刀送给心爱的姑娘穗穗,这是二人初次定情的重要情节。电影《边城》中,端午节和龙舟赛是翠翠和二佬的感情线索,经历了四个端午节龙舟赛,翠翠的感情也从懵懂、朦胧逐渐清晰、成熟。

    (二)野蛮义气的土匪文化

    旧时民间流传:“湘西无处无山,无山无洞,无洞无匪。”湘西土匪是旧时中国三大匪患之一。因为生活所迫,很多人上山当了土匪,他们占山为王,蔑视法律蔑视统治者,讲江湖义气。江湖义气是土匪之间的道德标准和感情纽带,处理矛盾和争端的方法和手段倾向于使用暴力。《湘西往事》中,“十万大山中有十万土匪”,虽然有些夸张,却也道出了很多人或被官府所逼,或为坏人所逼,或为生活所迫,不得不走上深山为匪。如营盘寨头领庹飞云,一方面他是大土匪,带领手下抢夺财物。另一方面,他孝顺母亲,是当地出名的孝子,他疼爱女儿,为草儿安排稳定的生活并接受好的教育,他爱秋娥,愿意为她做任何事情,他爱护弟兄,对手下极为仗义。《血色湘西》中,排帮帮主麻大拐子为了替老帮主报仇,二十多年来,一直寻找着田大勇,哪怕是赌天坑赌命,都毫不退缩,还为老帮主抚养儿子石三怒,待石三怒成人后又一定把排帮交到石三怒手里。虽不免偏狭,然而,那种为兄弟两肋插刀在所不辞的心性还是让人动容。

    四、语言民俗

    语言在充满神秘色彩的湘西有着不可忽视的魔力,湘西影视剧不仅展现了湘西语言的生活趣味,更彰显了湘西人的浪漫和热情。

    (一)原汁原味的山歌

    作为淳朴信仰的外化,湘西人通常以祭拜、歌谣、祝词等形式来表现自己的朴素愿望和某种精神生活的诉求。山歌无疑是湘西人最常见的表达方式,湘西山歌的内容极为丰富,它可以表达男女情爱、日常生活,也可以抒发自己的悲伤和喜悦,甚至还可以用来吵架,呈现出鲜活明快的状态。

    《湘西往事》第二集神庙大会上,姑娘后生们对唱情歌,挑选傩神娘娘。

    后生们唱:“天上嘛白云嘛河里飞,哥妹嘛相交嘛不用媒,哥有情来妹有意呀,唱支山歌带妹回。”姑娘们对:“鸭子嘛随着嘛春水来,好歌嘛唱得嘛妹开怀。夜里嘛盼哥嘛来探妹啊,轻轻一推门就开。”

    再看庹飞云和宋春娥的对歌:

    “恋妹嘛不怕嘛路途远,唱着嘛山歌嘛把心连,有缘嘛千里嘛能相会啊,哥妹相交小河边。”(庹飞云)

    “家乡嘛小河嘛十八弯,哥哥嘛划船嘛把妹连,聘礼嘛不要嘛金和银,只要山歌装满船。”(宋春娥)

    “哥是嘛月亮嘛妹是星,大风嘛吹星嘛落凡尘,哥哥嘛恋妹嘛不怕死啊,扑通一声跳水中。”(庹飞云)

    “水中嘛月亮嘛是幻影,日头嘛一出嘛影无踪,恋妹嘛就要嘛百年好,无论晨昏与阴晴。”(宋春娥)

    情歌对唱情意绵绵,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表达了年轻人对爱情的热烈向往。

    《血色湘西》中,男女之间的情爱在山歌中表达得极为直接和欢愉:“大山砍柴不用刀,大河挑水不用瓢。娇妹不用郎开口,闪闪眼睛咧~动眉毛”、“远看娇妹过岭口,两个奶子翘起抖。有心下岭摸一手,岭上天坑咧~挡哥路!”这些歌词,虽然有些露骨,但显示出湘西青年的蛮野和对爱情的勇敢追求。这些表达情感的山歌,不仅从剧情中展示了湘西男子的豪迈和勇敢,也表现出湘西民俗中的原生文化,这种文化不需要洗练,是一种来自生命最原始的表述。

    (二)乡土乡情的方言俗语

    在我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方言众多,不同的语言体现出不同的风土人情,民间语言是民俗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湘西影视剧的创作者们越来越重视将湘西方言语汇融入影片中,将民间语言置于立体的民俗情境之中,使民间语言不再是一种孤立存在的词语形式,而是一种真实具体的文化现象。如《湘西往事》第一集中,湘西十二山洞总堂主向永国对准备枪毙他的国民党军官黄一虎说:“灶王爷肚子胀——神气个屁呀,共军已经打进了湖南,你比老子多活不了几天。”看到前来解救自己的庹飞云,向永国说:“玉帝老爷满大寿,该来的客人一定会来。”他对庹飞云说:“乌龟爬在门槛上,进退都是个滚。”暗示庹飞云率众与黄一虎决一死战。当裴将军遵照白崇禧的命令送枪拉拢向永国时,向永国说:“我是香椿街的窑姐儿,来者不拒。”这一集中,外号青杆子的老九覃贵青为救向永国劫持了国民党裴将军,得意地说:“贵人出门,云霞满天”;“湘西有句俗话,叫做赤脚的不怕穿鞋的。”第八集中,覃贵青一听幺妹说向清莉小姐爱的人是师毛子时,就气急败坏地说:“这师毛子怎么可以跟我相比呢?哎呀,这小姐的眼睛呀肯定是被盐腌坏了。”这些语言形象生动,不但契合剧情的发展,也增添了生活趣味,让观众哑然失笑。

    结语:

    民俗是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对湘西人来说,民俗文化早已渗透在血液之中,铸就了湘西人的性格和集体无意识,与今日及未来息息相通。湘西影视剧中呈现的各种民俗影像,对于湘西民俗文化的保留传承和多元构建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湘西的民俗文化极为丰富,长期以来对湘西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今市场经济的渗透不可避免,外来文化的影响也无法回避,尤其是对青少年一代,湘西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因此面临新的危机。近年来,政府已经开始了针对湘西青少年的民俗文化教育,但由于教育体制的僵化和教育硬件设施不完善等诸多因素,湘西民俗文化教育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相较于传统式教育过程中机械灌输的内容,影视剧无疑更具有趣味性和社会影响效果,影视剧以立体直观的影像再现湘西民俗,不仅保留了湘西特色民俗文化,引发了人们对湘西民俗文化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提升了湘西青少年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自觉意识,使湘西民俗文化在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过程中,代代传承下去,不至于消亡。

    影视剧不仅可以记录民族历史、展现民俗文化,而且对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宣传和推广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湘西影视剧再现了湘西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展现了人性中最美好的纯真和善良,影视剧中根据剧情演绎的土家族的山歌、打镏子、哭嫁歌和苗族的情歌对唱、苗族鼓舞、椎牛、上刀梯等民俗文化,充分展示了湘西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为“神秘湘西”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动力。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中国影视剧民俗文化影像研究”(项目编号:11C084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颜湘君(1969— ),女,文学博士,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文化传播的教学与研究。

    龙欢(1987- )女,湖南师范大学2010级硕士生。

    伍言子(1994—)男,湖南师范大学2012级本科生。

    相关热词搜索:湘西建构剧中民俗影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