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短文摘抄 > 论知识经济对中国人力资源的冲击

    论知识经济对中国人力资源的冲击

    时间:2020-05-18 05:20:1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依托,以高科技产业为支柱的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中国人力资源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力的素质和技能成为知识经济实现的先决条件,科学与技术的研究开发日益成为知识经济的重要基础,为此应怎样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推行素质教育,建立人才市场及正常流动机制等措施,以达到合理开发中国的人力资源之目的。

    关键词:知识经济;人力资源;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6-0096-02

    一、人力资源与知识经济的关系

    当今世界各国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谁能拥有高度竞争力的大批人才,谁就能掌握未来国际竞争的主动权。由此,如何培养大批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战略,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使用,不仅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败,而且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知识经济强调人力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创造力的开发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我们知道,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以及高科技产、离不开人力资源。加之,在知识经济中,商品生产消耗的主要是人力资源;尤其是人的智力,资本与劳动的结合主要是人力资本与劳动者的结台,劳动者对非人力资本(实物资本和货币资本)的依赖程度逐渐弱化,这说明,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在知识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人力资源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

    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保罗·罗默在他提出的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指出:“在生产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技术、资本和劳动力这三个要素。”如果说二百年前工业经济开始代替了农业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力,如今已进入知识经济开始代替工业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资源、知识资本和知识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形态。知识经济即人才经济、创新经济、智能经济。知识经济是当代科技、经济综合发展的结果。农业经济以铁器为标志,工业经济以蒸汽机为标志,知识经济是以信息为主要特征的。知识正日益成为生产要素中的核心,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优化与否不仅取决于本国的自然资源,更取决于人力资源结构是否优化。畸形的人力资源结构形成畸形的经济结构,畸形的经济结构也会引起畸形的人力资源结构,要是没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调整和引导,就会导致恶性循环,从而影响经济的协调发展。另外,如果没有具有一定弹性的人力资源结构,经济结构的演进速度就会受到约束,调整经济结构所付出的代价就会更大。

    (二)人力资源是企业效益提高的根本因素

    美国的李·亚科卡以自己在美国福特和克莱斯勒两大公司长期管理的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结论:“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那些富有激情和敬业精神的管理人才。”我们知道,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企业的三种主要资源,其中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有限的有形资源,而企业的人力资源是一个企业全体职工所具备的现实和潜在的生产能力,是可再生的无限的无形资源。只要通过教育、培训和开发等活动来提高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就可减轻非人力资源稀缺的压力,所以人们把对人进行智力投资看作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要实现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有效合理的配置,往往要依靠人力资源的粘合剂作用,这种粘合的强度和效用提高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效益的高低。

    (三)人力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

    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人,对可持续发展起决定作用。可持续发展主要指的是生态、经济和社会三者和和谐统一的持续发展,三者能否统一持续发展,主要取决于人类对可持续发展认识的程度,人力资源的素质以及人对生产、生活方式的控制能力。只有消耗高素质、高品质的人力资源,才能实现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和谐发展三者的平衡关系。

    二、知识经济对中国人力资源的挑战

    知识经济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这对处于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说挑战,是因为中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很落后,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劳动力整体素质比较低,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开发困难。

    (一)中国人力资源的现状与危机 .

    1.人口多、素质低,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中国人口的膨胀,加重了中国的经济负担和经济资源的耗用负担,从而导致社会缺乏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以及改善和提高人力资源所必需的物质条件,严重影响了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并进一步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从以下资料可以得到证明:中国目前15岁以上文盲率为17.52%,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数仅占2.3%,在近3亿的产业工人中,受过中等(含技工学校)以及大专以上教育的人员不足4%。

    2.人力资源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应。中国人力资源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劳动在三次产业中的就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大;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过小;二是人力资源的知识文化层次结构不合理,文盲、半文盲较多;三是人力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合理,人才东流,造成中、西部地区人才稀少,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合理发展和国家整体经济结构的优化。

    3.人力资源投资收益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由于人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出现“学非所用”和“用非所学”的用人局面,于是造成人力资源投资成本扩张,收益率低下。换句话说,也就是人力资源的前期投资没有产生效益,不得不进行人力资源的第二投资,使得投资远远超过预算。

    (二)中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困难

    在中国人力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危机四伏的同时,中国人力资源的开发也面临着很多矛盾和困难,具体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投入需求增加与政府财力不足的矛盾。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即将到来,我们必须重视教育,增加教育的投入。由于中国教育投入长期是由主要的、单一的政府承担,社会各方面力量办学缺少多元化,加之,中国的财力不足,政府只能以极其有限的教育经费投入来维持庞大的教育体系,从而形成增加教育投入与国家财力不足的矛盾。据(世界教育报告)统计表明,中国用占世界1.8%的教育经费占世界中小学总数的19.81%的中小学生;世界各国用于教育方面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为3.6%,其中发达国家为5.7%,其他发展中国家平均为4%,而中国长期低于3%。

    2.人力资源流动配置没有按市场机制进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的流动配置应通过市场配置功能加以实现,但是,由于中国的各项制度还不完善,人力资源的流动配置是不合理的。比如,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滞后、失业保险社会程度低,难以解决人力资源流动的后顾之忧,从而束缚了人力资源的流动;户籍制度和住房制度严重制约着人力资源市场化;人力资源的配置由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安排,排斥市场机制的配置功能。以上因素导致了人力资源市场不健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和竞争规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3.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滞后,教育改革缺乏导向。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部门,教育的学科结构、普通教育结构以及高等教育结构的改革,往往是以人力资源市场的信号为导向的,但是,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尚未真正形成,市场对人力资源素质的要求没有发出及时灵敏的信号,使教育改革缺乏导向。即使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很多教育改革的决策者对需要什么样素质、什么样的素质结构仍处于迷茫之中。

    三、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

    人力资源的开发必须以本国的国情和现状为出发点,制定实施适合本国国情的人力资源开发和配制的政策。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把“科教兴国”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明确教育的使命必须站在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不断深化改革,重视教育的素质和人才素质的提高,为此,必须使教育的发展趋势体现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拓展:在时间上应体现出终身化的趋势;在空间上应体现国际化的趋势。

    (二)改变教育模式使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站在世纪的交汇点上,面对文化贫困的中国人力资源,提高他们的素质是当务之急的事,人力资源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教育才能实现。而教育作为人类社会化过程的重要环节,教育模式必须服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转变,构建出适应知识经济的创新教育模式。

    (三)建立人力资源市场,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目前中国存在着零乱的职业介绍所,这是中国人力资源市场尚未建立的表现。要建立完整的人力资源市场,使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就应该明确人力资源是市场的供求主体;建立公平合理的劳动力价格机制;建立人力资源市场的服务体系;建立政府对人力资源市场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人力资源市场的组织规范和立法工作。

    (四)制定相关配套政策,保证人力资源合理流动

    为了使人力资源不浪费,人力资源流动不受约束,我们就必须对住房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就业制度进行改革,从而满足人力资源流动的要求,为人力资源的流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迈曾,李明德.创新——知识经济的灵魂[M].西安:陕西科技出版社,1998.

    [2] 范柏乃,江蕾.知识经济:世界经济发展新动态和中国的战略对策[J].科学·经济·社会,1999,(1).

    [3] 宁王山.政治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 叶上雄.中学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 吴明宇]

    相关热词搜索:知识经济中国冲击人力资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