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稿酬怎样搅动文坛|稿酬所得

    稿酬怎样搅动文坛|稿酬所得

    时间:2019-02-15 05:49:2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稿酬怎样搅动文坛》,是鲁湘元出的第一本书,这样的内容是我所见的第一本书,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在推荐意见中也认为是“仅见”。   在这部书中,湘元充分发挥了他之所长。
      他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十余年,要为首长起草讲稿,要写总结汇报,要给下级讲课,他不能不熟读马恩和列宁的著作,不能不领会一点真经。搞社会科学研究,理论修养和知识积累,同样重要,缺少哪一方面都不行。他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那几年,又使他对经济有了至少是起码的了解。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社会关系,其实主要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湘元吃企业饭,整日不绝于耳的是生产、流通,企业、市场,价值、价格,利润、工资,垄断、竞争,而且更少不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这些常识,这些关系,一般从书本到书本的书生,是知之甚少,难于理解的。缺了这门课,就少了一个切人点。
      因此,湘元以己之长克他人之短,在《稿酬怎样搅动文坛》这本书中,从市场切人,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解释稿酬与文学生产的关系,这就新鲜,就能讲出别人讲不出的话,看出别人看不出的问题。本书角度新,就是一种开拓,甚至是现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思想解放。
      鲁湘元在本书后记中说,他所要谈的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和“第一”有关:如第一张市场经济的报纸,第一本市场经济的文学期刊,第一个稿酬社会契约,第一笔版税的标准,第一个文学资本家,第一个做商业广告的作家,等等,一共有百来个第一。这些材料和事实,是他以十年寒暑的磨炼,从书山报海里捞来的。它们特别可贵。这些材料,过去我们不是完全没有见过,但都从眼皮底下溜掉了,谁把它当做问题来研究呢?鲁湘元将其拣来做成学问,人们就觉得新鲜,再经他一排列,一分析,更觉得能说明诸多问题。发现那些与“第一”有关的材料可贵,而他的说明,他的理论分析,尤其是从马恩那里引经据典,更觉难得。因为像中国这样的“礼仪之邦”,历来就是“不言钱耻言钱”的,写文章而言钱,就丢面子,就“斯文扫地”。鲁湘元搬来权威经典,说作家是生产劳动者,文学同市场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他说,如果从商业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建立这样一种文学观:建立那种不主要从政治、思想、艺术和写作方法,即不主要从作品的使用价值,而是主要从经济形态、商品和价值,即主要从作品的交换价值,去了解文学的发展和变化,了解作品和作家的文学观,也就是马克思说的以市民社会史、商业史和工业史为基础的“世俗”文学观。(这个理论见《德意志意识形态》)把文学的生产和流通从神圣的殿堂还原为“世俗”。如果我们不在理论上把文学关在市场之外,承认文学不仅有使用价值,还有交换价值,这交换价值甚至常常决定着一时代一地区文学的发展和变化,从而进一步研究市场文学的历史和现实,探讨文学市场营销的规律,用商品的观点去看待文学作品,则作家、出版家、营销家、读者、文学管理工作者,或说稿酬问题,利润问题,等等,都会产生新的观念,许多问题也可迎刃而解了。马恩谈劳动、谈生产、谈价值、谈利润,一句话,谈经济的那些理论,在不搞经济、不懂经济的人看来,本极枯燥,但经湘元一解说,一和文学发展的历史相结合,就觉得好懂了,明白了。他把深奥的道理说得深入浅出,平易普及,这是他将理论融会贯通的表现。他把“圣洁”还原为“世俗”,使谈稿酬成为理直气壮,这对吃稿酬饭的人,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听说鲁湘元正在写与《稿酬》一书有关的姊妹篇,那也是一般人见惯不惊,不以为是问题的问题。我们预祝他成功。
      (《稿酬怎样搅动文坛――市场经济与中国近现代文学》,鲁湘元著,红旗出版社一九九八年一月出版,定价18.80元)

    相关热词搜索:稿酬搅动文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