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散文精选 > 各省高考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归纳 [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各省高考立体几何真题汇编归纳 [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时间:2019-02-20 05:36:4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为新课程改革,高中数学教材的两个显著变化就是“向量和导数”的引入。其目的也很明确:为研究函数、空间图形,提供新的研究手段,即充分体现它们的工具性。但这种“工具性”,只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用好,而要想用活,这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开发”新的认识,丰富知识网络,形成较完善的“认知模块”、“知识体系”。关于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有这样三条性质:
      (1) ,
      (2),
      (3) .
      作为“工具性”,性质(2)(3)比较明显,会立即得到充分的应用。对于性质(1)我们发现他在立体几何中有很大的用处:有关空间问题中的“三大角度”和“两大基本距离”的坐标法的研究中有着奇妙无穷的用途。
      一.性质的由来
      已知向量和轴l, 是l上与l同方向的单位向量,作点A在l上的射影,作点B在l上的射影则叫向量 在轴l上或在方向上的正射影,简称射影。可以证明得, (证明略,图如下所示。)
      此性质的内含理解有四点:
      ①结果是一个数量(本身含正负号);②其正负号由向量与所成角的范围决定;③加上绝对值便是一条线段长度(这里刚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④可以推广为求一条线段在另一条直线上的正射影(此线段所在直线与已知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异面直线)。
      二.在立体几何中的用法
      1.它是空间三大角(即线线角、线面角、二面角的平面角)用向量法求解的“对接点”。
      1.1 线线角的求法的新认识
      我们把这两条线赋予恰当的两个向量,问题就化归为两个向量的夹角(两个向量所成的角的范围为[0,]),即 ,
      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公式如图:
      ,此时OB1可以看作是与方向上的单位向量的数量积
      (其中)这就是由数量积这条性质得到的.
      故此结论重新可以理解为:
      1.2 线面角 的求法的新认识
      (其中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此结论重新可以理解为: ,此时OP又可以看作是在上的投影,即
      与方向上的单位向量的数量积
      (其中 ),故:
      1.3 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求法的新认识:
      两二面角所在平面的各一个法向量)此结论重新可以理解为:
      其从上述梳理完全可以看出其本质特征:这里的“空间角”的求法,完全与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正弦或余弦的定义”发生了对接――对边或邻边就是斜边的向量在此边向量上的投影,即斜边向量与对边或邻边方向上的单位向量的数量积,而理解与掌握这里的“空间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构图,学生完全可以达到“系统化”和“自主化”。
      2.它又是空间两大距离(即点面距、异面直线间距离)用向量法求解的“联系点”。
      空间中有七大距离(除球面上两点间的距离外)基本上可转化为点点距、点线距、点面距,而点面距又是重中之重。另外两异面直线间的距离,高考考纲中明确要求:对于异面直线的距离,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教材按排中引进了向量法来解决距离问题,不用作出(或找出)所求的距离便可求距离。
      2.1 点面距求法
      (其中为平面的一个法向量),此结论重新可以理解为: ,即 在上的投影,即 与方向上的单位向量的数量积 (其中 ).
      2.2 异面直线间距离求法
      从这几年的高考《考纲说明》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对异面直线间距离的考查本意不能太难,但若出现难一点的考题,命题者又能自圆其说的新情况。实际上,这种自圆其说法归根到底在于高考考纲中的说法:只要求会计算已给出公垂线或在坐标表示下的距离。那也就是说,在不要作出公垂线的情况下,也可以求出它们的距离的,那就是用向量法。
      如图所示:若直线l1与直线l2是两异面直线,求两异面直线的距离。
      略解:在两直线上分别任取两点A、C、B、D,构造三个向量,记与两直线的公垂线共线的向量为 ,则由
      与 得 ,则它们的距离就可以理解为:在上的投影的绝对值,
      即:
      两大距离的统一理解:
       (点面距)、 (异面距)
      其本质特征是:一个向量在其所求的距离所在直线的一个向量上的投影,也即数量积此性质的直接应用。
      由上述的剖析过程不难看出:空间中的三大角与三大基本距离的计算,都隐藏于这个“特定”的数量积的性质之中,体现在这个公式结构的“统一美”之中,把问题的本质揭示得“淋漓尽致”,而又不失自然!这给“立体几何”中向量的工具性的体现,增色了几分美感与统一感!
      三、性质的应用
      例:2005年山东省(理科)高考第20题
      如上图,已知长方体ABCD-A1B1C1D1,AB=2,AA1=1,直线BD与平面AA1BB1所成的角为30°,AE垂直BD于E,F ,为A1B1的中点.
      (I)求异面直线AE与BF所成的角;
      (II)求平面BDF与平面AA1B所成的二面角;
      (III)求点A到平面BDF的距离.
      解: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以AB所在的直线为x轴,以AD所在的直线为y轴,AA1所在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示由已知 可得AB=2,AA1=1,可得A(0,0,0),B(2,0,0),F(1,0,1),又AD⊥平面AA1B1B,从而BD与平面AA1B1B所成的角为∠DBA=30°,又AB=2,AE⊥BD,AE=1,AD= 从而易得
      (I)因为
      所以,
      易知异面直线AE、BF所成的角为
      (II)易知平面AA1B的一个法向量=(0,1,0),设=(x,y,z)是平面BDF的一个法向量, 由
      所以
      即平面BDF与平面AA1B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锐角)为
      (III)点A到平面BDF的距离,即在平面BDF的法向量 上的投影的绝对值,所以距离 所以点A到平面BDF的距离为
      通过上述几个高考题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立体几何中的几何法的“难在找(或作)所求的角度或距离”,通过这个数量积的性质的转化(方法的转化与知识之间的转化),其“难”渐渐地溶解于“转换与化归”之中及学生的细心地“计算”之中,从而也焕发了数量积这条性质的奥妙之处,也就更体现了“向量”这个工具在立体几何中应用的优越性、工具性。因为”程序化”的计算使我们的学生的“信心”倍增!同时让我们的学生也懂得了“知其所以然”,再也不用为记这一个“好结论”而烦恼了!
      (作者联通:725806陕西省白河县第二中学)

    相关热词搜索:立体几何向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